十大神級玄幻小說排行榜2025特別新排名前十名分析
23
2022-10-23
地球周長(地球周長多少公里千米)
地球的周長是多少米?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赤道半徑 6378.137Km ;兩極半徑 6359.752Km;平均半徑 6371.012Km ;赤道周長 40075.7Km。答:根據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聯合會1980年公布的地球形狀和大小的主要數據如下: 赤道半徑 6378.137km 兩極半徑 6356.752km 平均半徑 6371.012km 扁率 1/298.257 赤道周長 40075.7km 子午線周長 40008.08km 表面積 5.101×108km2 體積 10832×108km3
測量地球周長的方法
我們知道,地球的形狀近似一個球形,那么怎樣測出它的半徑呢?據說公元前三世紀時希臘天文學家厄拉多塞內斯(Eratosthenes,公元前276—194)首次測出了地球的半徑。
他發現夏至這一天,當太陽直射到賽伊城(今埃及阿斯旺城)的水井S時,在亞歷山大城的一點A的天頂與太陽的夾角為7.2°(天頂就是鉛垂線向上無限延長與天空“天球”相交的一點)。他認為這兩地在同一條子午線上,從而這兩地間的弧所對的圓心角SOA就是7.2°(如圖1)。又知商隊旅行時測得A、S間的距離約為5000古希臘里,他按照弧長與圓心角的關系,算出了地球的半徑約為4000古希臘里。一般認為1古希臘里約為158.5米,那么他測得地球的半徑約為6340公里。
其原理為:
設圓周長為C,半徑為R,兩地間的的弧長為L,對應的圓心角為n°。
因為360°的圓心角所對的弧長就是圓周長C=2πR,所以1°的圓心角所對弧長是,即。于是半徑為的R的圓中,n°的圓心角所對的弧長L為:
當L=5000古希臘里,n=7.2時,
古希臘里)
化為公里數為:(公里)。
厄拉多塞內斯這種測地球的方法常稱為弧度測量法。用這種方法測量時,只要測出兩地間的弧長和圓心角,就可求出地球的半徑了。
近代測量地球的半徑,還用弧度測量的方法,只是在求相距很遠的兩地間的距離時,采用了布設三角網的方法。比如求M、N兩地的距離時,可以像圖2那樣布設三角點,用經緯儀測量出△AMB,△ABC,△BCD,△CDE,△EDN的各個內角的度數,再量出M點附近的那條基線MA的長,最后即可算出MN的長度了。
通過這些三角形,怎樣算出MN的長度呢?這里要用到三角形的一個很重要的定理——正弦定理。
即:在一個三角形中,各邊和它所對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就是說,在△ABC中,有。
在圖2中,由于各三角形的內角已測出,AM的長也量出,由正弦定理即可分別算出:
∴MN=MB+BD+DN。
如果M、N兩地在同一條子午線上,用天文方法測出各地的緯度后,即可算出子午線1°的長度。法國的皮卡爾(Pi-card.J.1620—1682)于1669—1671年率領他的測量隊首次測出了巴黎和亞眠之間的子午線的長,求得子午線1°的長約為111.28公里,這樣他推算出地球的半徑約為6376公里。 從而計算出周長。解:設在A點正午太陽傾斜角為a(弧度),正南 k公里處B同一天正午太陽傾斜角為b(弧度)
則|a-b|為AB弧度角
r*|a-b|=k
r=k/|a-b|
地球周長:2πr=2π*(k/|a-b|)
地球(英語: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2006年冥王星被劃為矮行星,因為其運動軌跡與其它八大行星不同),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地球作為一個行星,遠在46億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陽星云。地球會與外層空間的其他天體相互作用,包括太陽和月球。地球是上百萬生物的家園,包括人類,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體。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地球上71%為海洋,29%為陸地,所以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地球是目前發現的星球中人類生存的唯一星球。利用太陽來測量地球的半徑。根據已知兩地的距離及太陽影子的長度公元前225年,在古羅馬的亞歷山大城附近,仲夏正午測得尼羅河口的太陽光直線與該處的豎直方向成7.20角,而同時在離該地南面500英里的賽尼(今阿斯旺大壩所在地),正午的太陽正好當頂。古羅馬人根據這些測量的數據,做出如下圖示的幾何圖形:
從a點到b點對應的弧長為500英里,它們對地球中心的張角為7.20。因此
可得 r=6403.36km
這就是人類最早估測到的地球半徑。利用地球磁場
利用太陽來測量地球的半徑。根據已知兩地的距離及太陽影子的長度即可大略計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