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縣有哪些好玩的景區 (梓潼縣有哪些好玩的景區免費)
本文目錄一覽:
- 1、綿陽哪里有好玩的?
- 2、哪個時間段梓潼縣的旅游風景最好
- 3、梓潼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 4、梓潼縣旅游景點
- 5、梓潼旅游景點大全
綿陽哪里有好玩的?
綿陽好玩的地點如下:
1、九皇山景區:
位于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桂溪鄉金寶石村,境內人文與自然相輔相成,保留再現了真是的西羌文化。
2、百年好合愛情谷:
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大康鎮,由多個主題公園組成,是情侶出游的圣地。
3、越王樓:
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劍南路東段326號,與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并稱唐代四大名樓,具有悠久歷史。
4、乾元山:
位于四川江油市西部19公里,山體巍峨綿延,風景秀麗,具有眾多景點。
哪個時間段梓潼縣的旅游風景最好
春秋期間段梓潼縣的旅游風景最好。梓潼縣旅游景點:七曲山國家森林公園。1994年10月經國家林業部批準建立的。它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國家森林公園。林業科學家稱它為森林化石,旅游者稱它為蜀道翡翠,文人雅士稱它為翠云明珠。兩彈城景區。景區以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機關舊址為主體,東起潼江、西至何家灣、南臨長卿山、北倚西記溝,總面積約1.15平方公里。魏延祠位于四川綿陽市梓潼縣三泉鄉白雀村,地處山間的魏延祠,有些落魄,有些荒涼,游人罕至,這對鎮北征西勇猛忠誠定漢土的魏延來說,有些悲涼,有些凄慘,有些不公,但對生有反骨而遭夷三族的魏延來說,這樣的祠堂,亦是難得的一種紀念。
梓潼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七曲山風景區:七曲山風景區,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景觀大道中段。七曲山風景區以文昌文化發祥地和全國最大的純古柏林享譽海內外,有以古蜀道、古皇柏、古建筑、古文化為主體的人文景觀50多處,文化底蘊極為深厚。
2、中國兩彈城:中國兩彈城,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安梓路。1965年8月三線建設時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內遷梓潼,在此相繼完成原子彈、“氫彈”的設計方案,九院舊址被稱為“兩彈城”。
3、鴨鶴巖:鴨鶴巖,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交泰鄉童家壩。
4、上清觀:上清觀,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梓潼上清觀是梓潼縣東石鄉的一個古建筑,始建于隋朝年間,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5、臥龍山千佛巖石窟:臥龍山千佛巖石窟,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為唐代石窟寺及石刻。山頂圈椅狀崖壁間現存3石窟、40余佛龕,大小佛像368尊。除1龕為明末鑿刻外,其余均鐫刻于唐貞觀八年(634年)。因原有造像1189座,故名千佛巖。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梓潼
梓潼縣旅游景點
七曲山寺四川北部的梓潼,自古以“東有紫林,西有水”而得名,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建筑輝煌。大廟建于晉代,是晉代當地人為了紀念張亞子而建立的“子廟”。元初張亞子封為“文昌帝”,后在此修建文昌宮,元、明、清數次擴建,形成了一批結構宏偉、體系完整的古建筑群。整個大廟12000多平方米,是文昌宮和關帝廟的總稱。七曲山寺由23座不同時期的建筑組成,完整地展現了元代至民國時期的建筑風格。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筑歷史的珍貴資料。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其布局,該寺極為宏偉,古建筑、古柏、古道、九曲通水交相輝映。它既是祭祀的圣地,也是風景名勝。七衢山寺是AAAA級風景名勝區。瓦口關“瓦口關”位于吳付嶺梓潼以北十里處,金牛古道的南端。墻是刀削的,青苔綠,藤蔓倒掛。古人以險為通。蜀道沿龍門山向南,過山石,轉直陡,過關,路漸緩。巖坡皆柏樹,負電位相爭。林濤闖關,通江如練。“瓦口關”奪取了屏障西南的三八,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演義》第七十仗“猛將張飛直取瓦口關”,就在這里。當時魏將軍張合(嘉寶耳旁)駐守瓦口關,張飛從流民那里得到了路線,于是魏延領兵敲關佯攻,自己卻率領五百輕騎從梓潼山路攻回。曾經揚言“人人都怕張飛,我把他當孩子”的名將張合(嘉寶的耳朵),最后落得個“立即棄山,想辦法逃走,隨行的只有十幾個人”的慘敗。張飛的粗枝大葉,實在不是有勇無謀之輩。目前在關口有一個“敲門磚”。相傳張飛與魏軍交戰,馬蹄踢石為槽...瓦口關的各種古跡無不顯示出“金牛道,柏翠天,商旅如煙密”的繁華。十年“文革”,古建筑被毀,星移斗轉。1986年,以古蜀道為主線,以“全健”為中心,從南到北恢復了布列的景點。三層樓的“觀音閣”古樸典雅,雄偉壯觀。亭后的“大雄寶殿”金碧輝煌,亭側的“無定寺”建在巖石上。合原址建造的六邊形飛檐“寄危亭”和惠洪濃郁的“文昌閣”,一石一木,建造極為巧妙;“蜀道館”就在“危館”旁邊。回廊建筑四周翠柏環繞,美不勝收。“瓦口關”巍然聳立,險象環生,墻壁由石頭砌成。一如既往的雄偉,一如既往的壯觀。墻根離箭塔15米。城內建有桓侯廟,畫有張飛像。其“豹子有眼,燕子有須,雷聲大,駿馬奔騰”的不尋常模樣,時隔一千多年再次出現。
梓潼旅游景點大全
七曲山大廟
自古以“東依梓林,西枕潼水”得名的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建筑輝宏。大廟始建于晉,是當地百姓為紀念晉代張亞子而立的“亞子祠”,元初,張亞子被封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造“文昌宮”,后經元、明、清三代多次擴建,形成了一組結構宏偉、體系完整的古 跡建筑群,整個大廟一萬二千多平方米,為文昌宮和關帝廟的總稱,由23座不同時期的建筑群所組成七曲山大廟較完整地展現了從元代到民國各時期的建筑風格,是研究我國古建筑史的珍貴實物資料,現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于大廟在布局上,依山造勢,顯得極其宏偉壯觀,古建筑、古柏、古道、九曲潼水互相輝映,既為祭祀圣地,又是風景名勝區。
七曲山大廟為AAAA級景點
瓦口關
“瓦口關”位于五婦嶺,梓潼城北十里,古金牛道南端,關壁刀削,苔綠斑斑,藤蔓倒懸,古人據險為關。蜀道沿龍門山脈向南,穿巖過嶺,直轉陡下,過關,路漸緩。巖坡皆長柏樹,負勢競上,互比高下。林濤涌關,潼江如練。
“瓦口關”扼控三巴,屏障西南,為兵家爭戰之地。
《三國演義》第七十回“猛張飛智取瓦口隘”一役便是在此。時魏將張合(加包耳旁)據守瓦口關,張飛從難民口中探得路徑,乃令魏延引兵叩關佯攻,自己卻率五百輕騎,從梓潼山小路攻其后背。先前曾揚言“人皆怕張飛,吾視之如小兒”的名將張合(加包耳旁),到頭來卻落得個“棄馬上山,尋徑而逃,方得走脫,隨行只有十余人”的慘敗結局。張飛粗中有細,確非有勇無謀之輩。
現關口有“趟腳石”,相傳張飛與魏軍交戰,馬蹄蹬石為槽……瓦口關種種古跡,無不顯示了當年“金牛道,翠柏天,商旅兵家密如煙”的繁榮景象。
十年“文革”,古建筑被毀,星轉斗移,1986年,開始以古蜀道為脈絡,“劍泉”為中心,由南及北,相形度勢恢復布列景點。
三層樓堂的“觀音閣”古樸典雅,巍峨壯觀。閣后的“大雄寶殿”金碧輝煌,閣側的“五丁祠”依巖成勢。關上原址建成的六角飛檐“送險亭”與輝宏富麗的“文昌殿”,一石一木,建造極盡工巧;“蜀道博物館”緊接“送險亭”,回廊建筑,翠柏環抱,秀麗中蘊含幽深。
“瓦口關”踞險聳峙,條石砌成墻。巍然如故,壯觀如故。墻根到箭樓15米。城 上修桓侯廟,彩塑張飛像,其“豹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的異常形貌,千多年后再現人寰。
七曲山國家森林公園
“七曲鐘靈地,蜀道五丁開”。風光秀美,清勁雄闊的七曲山,地處“三百里程十萬樹”的蜀道翠云廊南端,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梓潼縣七曲山上,公園距梓潼縣城最近端3公里,最遠端20公里。東與建興鄉、馬鳴鄉為鄰,南依文昌鎮,西臨許州鎮,北接演武、建興鄉。公園規劃總面積2346公頃。七曲山國家森林公園景觀資源除了作為森林公園主體的森林群落景觀外,其景觀資源的核心反映在“古文化、古道、古建筑、古樹”的四古為主的人文景觀上,全國第一的文昌大廟和古柏林,以及優美的神話傳說,古老的戰場遺址,歷代名人墨客留下的大量歷史故事和詩詞文章,使整個森林公園具有凝重、深邃的歷史文體內涵,體現出“古、奇、幽、深”的特色。
七曲山可春日游春,夏日避暑,秋來登高,冬可賞雪。漫步古柏林,你便進入了天然氧吧,吸納古柏產生的負氧離子,能增強人體免疫力,除病安神,延緩衰老,達到健康長壽,這是大自然給我們的無私恩賜。
公園內現有景點49個,規劃景點59個。景點有文昌大廟、關帝廟、白特殿、百丈樓、桂香殿、風洞樓、瘟祖殿、家慶堂、應夢仙臺、盤陀石、時雨亭、飛霞仙洞等十多處古建筑人文景觀。綜合評價該森林公園為第二級勝景國家森林公園。
公園位于川北劍門古蜀道旅游線上,位處梓潼縣城郊,川陜公路貫穿全園,距西部電子工業城綿陽57公里,距省會成都市177公里,北有劍門關之雄,西有竇團山之奇,東有嘉陵江之險,南有青城之幽,因此具有得天獨厚的旅游地理優勢。
臥龍諸葛寨
梓潼城西三十里有臥龍山,亦名葛山、亮山。《輿地紀勝》載:“葛山,亦名亮山,昔諸葛北伐,嘗營此山,因名。”《蜀中名勝記》二十六卷亦載:“梓潼西南二十里(應為三十里,引者注)葛山,又名臥龍,相傳武侯伐魏,駐兵于此。”歷代方志及有關史籍均有蜀漢丞相軍師諸葛亮北伐魏駐兵于此的記載。
諸葛寨又名牛頭寨,山形橢圓,四面陡削,寨頂較平,周約三千多米,南端為葛山寺,原寺規模宏大,有三重十八殿,明末毀于兵火,清光緒年間重建,只有兩重五殿,比原有規模要小得多,寺背倚崖,崖上古柏蔥蔥,約五百余株。寺內有一唐貞觀八年刻的《阿彌陀佛并五十二菩薩傳》石碑,有唐僖宗中和四年的造像碑記,梁大同年間碑及張獻忠“兵禍”碑記等,這些珍貴的文物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