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縣有哪些好玩的景區 (建平縣有哪些好玩的景區免費)
本文目錄一覽:
- 1、建平縣旅游景點
- 2、建平縣山口河濕地公園位置
- 3、建平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或景點
- 4、建平怎么樣
建平縣旅游景點
去建平縣旅游有什么景點好玩的?下面就由我告訴大家吧。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位于遼寧省凌源市與建平縣交界處,因牤牛河源出山梁東麓而得名,呈半山地半丘陵地貌。雖為山區,并不閉塞。101國道、錦承鐵路貫穿其間。整個遺址置于萬畝松林叢中,冬夏常青,空氣新鮮,環境幽雅,依然存有原始風貌。遺址座落在遼西山區一處綿延10余公里的多道山梁上,在50平方公里范圍內連綿起伏的山崗上,有規律地分布著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冢群,并由它們組成一個規模宏大的宗教祭祀中心。在方圓有致的積石冢內,以大墓為中心將墓葬分為若干等級,隨葬品只有玉器。以寫實又神化的豬龍、熊龍、鳳鳥、龜等動物形玉飾、上下貫通的馬蹄狀玉箍和裝飾著隨光線變化而若隱若現花紋的勾云形玉佩為主要類型,它們與豎立在積石冢上成排的彩陶筒形器都是墓主人用以通神的工具。
這些積石冢位于山岡之巔又層層迭起,具有后世帝王山陵的景觀。充分顯示出中心大墓主人“一人獨尊”的身份地位。他們是宗教主,也是“王者”身份。坐落在主梁頂上的女神廟供奉著圍繞主神的女神群像。一般為真人原大,位于主室中心的大鼻大耳竟為真人的三倍。神像又是以真人為依據而塑成的,比例適中又極富表情,權威人士認為“她是紅山人的女祖,也就是中華民族的共祖”。顯然,這樣一處規模,組合超群的`祭祖圣地,不會是一個民族或部落所能擁有,而只能是為整個文化共同體所共有,牛河梁又正處于紅山文化分布區四通八達的中心地帶,它就是該文化高層次的一個起聚落中心。把它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一個象征是當之無愧的。
長城——燕長城遺址
長城——燕長城遺址位于遼寧省建平縣燒鍋營子鄉,是遼寧境內保存最完好、時代最早的長城遺址。分土筑、石筑、“天然屏障”三種。長城沿線保存有臺址、障址和城址等設施,沿線出土了灰陶豆、盆、罐、甕及各種席(繩)紋板瓦、獸紋瓦當、紅陶釜、燕刀幣等文物。
燕長城是戰國時燕國筑造。長城東西走向,由內蒙古赤峰市由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北梁跨越老哈河,進入遼寧省建平縣境,經由熱水鄉、燒鍋營子鄉、二十家子諸鄉鎮后入內蒙古敖漢旗境內,再轉而向東北延伸。
燕長城在燒鍋營子鄉境內長達10公里之多,燕長城建筑在高山險峻的山岡上,表面用大石壓縫砌筑,城墻寬2.5米左右,石墻蜿蜒在起伏連綿的上崗和深谷之中,宛如一條巨龍盤繞在崇山峻嶺之中,成為抵御外敵的一道天然屏障?,F遺址由于歷史長河的沖刷,城墻殘高再0.3~1.4米不等,但仍然可清晰地看出墻體城堡以及烽火臺等遺址。建平縣燒鍋營子境內戰國燕長城遺址,是現存燕長城最好的一段,它修筑在高嶺與低谷中,砌石夯土,就地取材,蜿蜒起伏。據史料記載,修筑燕長城是在燕昭王后期,距今已經有2300余年。
2001年6月,該段燕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連城遺址
五連城遺址位于建平東部羅福溝辦事處大房身村山嘴村民組西側山上,屬青銅時代夏家店下層文化類型遺址,由后山城、北山城、西城、老四墳城、帽頭山城組成,呈半環關狀俯扼腳下山谷,地勢極其險要。
五連城城址之間相距很近,除西城建于山坡處外,其余幸均建在山頂或山脊之上,西城最大,長方形,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120米,面積達18,000平方米。后山城、北山城最小,面積約6,000平方米。城墻都為石筑,以西城和老四墳城城墻最好,存高3—5米,底寬8-12米。暴露遺跡除城墻外,還發現有房址。暴露遺物為石器和陶器,石器亞腰石斧、梯形石鏟居多。陶器多為夾砂繩紋褐陶鬲、盆、罐、豆等殘片。
惠州城遺址
惠州城遺址位于建平中部建平鎮八家村所在地,城址四面環山,東臨老哈河支流-蹦河,城址長方形,東西638米,南北592米,城墻存高2-4米,底寬12米,城四角筑角臺(東北角臺水沖毀),現東南角臺保存較好,高6米,底徑15米。
惠州城暴露足跡明顯,暴露遺物也非常豐富,除建筑材料磚瓦殘塊和生活器皿陶瓷殘片外,還曾出土金、銀、鐵器、精美瓷器,以及象棋、圍棋等文物,為我們研究古惠州的建立、發展、消亡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建平縣山口河濕地公園位置
建平縣山口河濕地公園地址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G25(長深高速萬壽新村旁)平山河濕地公園。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平山河濕地公園水利風景區項目用地范圍南起206國道,北止黃海,東接沙河東路,西至沙河西路,規劃總面積56.98公頃。平山河濕地公園水利風景區依托平山河,合理規劃布局,形成一軸、一廊、三區的空間結構形態,景區以平山河聯系三大景區,劃分出逍遙蓬萊區、活力蓬萊區和記憶蓬萊區,三大景區各具特色,互為依托,將蓬萊的歷史文化與休閑娛樂完美融合,成為蓬萊旅游新的名片。
建平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或景點
建平縣風景名勝
喀喇沁右翼王陵
喀喇沁右翼王陵位于建平縣三家蒙古族鄉新愛里村東北1.5公里處龍旦山下,遠近群山環抱,松柏蒼郁,景色宜人。為喀喇沁右旗歷代扎薩克及其親族之陵園,當地俗稱“王子墳”。
在蒼松翠柏中,一字排開兩座陵園,東為歷代扎薩克之陵寢,西為歷代扎薩克親族之墓區。東陵園南北長130米,東西寬127米,前正門為明堂,明堂兩側各有一側門。穿過明堂,在松柏掩映下是一座三進式石拱牌坊,正中鐫刻康熙御筆“藩屏世澤”四個大字,四個石柱上各立有一只石刻望天吼,經歷了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似乎仍在仰天長嘯。
過了牌坊是五間佛殿,佛殿后是三間享殿,內供奉喀喇沁先王的靈位。陵寢在享殿后較高處。正中為第一代喀喇沁右翼旗世襲扎薩克多羅杜楞貝勒固魯思奇布的陵墓。陵墓形制為磚砌寶頂。以下各代呈人字形左右排開,共有墳頭十三座,分別建有祭亭。西陵園是喀喇沁祖陵和鎮國公敏珠爾拉布坦、鎮國公羅卜藏車布登及后人的陵園。由于歷史原因,西園早已蕩然無存。
陵園內斑駁的石雕印證著歲月的年輪,哽咽的松濤述說著歷史的滄桑,一磚一石莫不記錄著歷代扎薩克親王及王室的榮辱興衰,觀之令人感嘆不已。至今在王子墳周邊地區,汗王坐殿,奇布立功的傳說,扎什選定王陵的傳說,七十二場澆靈雨的傳說,劉羅鍋駕牛破風水的傳說等等仍在當地百姓中廣為流傳。
戰國長城遺址
戰國長城位于建平北部燒鍋營子辦事處化匠溝村張家灣至蛤蟆溝腦處,長約七公里,為建平境內保存最好的一段長城,主要為戰國燕文化時期遺存,絕對年代在公元前311年至前279年,距今約2,000多年。1979年9月5日被公布為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城址依山勢為東西走向,這一帶山岡縱橫,溝谷交錯,地勢極其險要。城墻筑造方法為石筑、土筑和“天然屏障”三種。石墻基寬2-3米,存高1-2米。土筑城墻因年代久遠、水土流失現沖刷已盡,但仍隱約可見黑土帶。除長城外,沿線還有不同類型的防御建筑設施——臺址、鄣址和城址。它們多筑于長城線上或長城南側。沿線出土文物多為灰陶豆、盆、罐、甕和席、繩紋板瓦、獸紡瓦當,以及紅陶釜、燕九幣等。
該長城的修筑,不僅對北方各民族間的互相融合、交流,對開拓北部疆有著積極作用,而且對秦漢以后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鞏固和發展也起了重要作用。對燕長城址加以全面保護,用于開展旅游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民族自豪感,加快現代化進程都具有重要意義。
建平怎么樣
建平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它位于河北省的東部,擁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建平縣擁有遼闊的土地,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2.7%,是河北省森林資源最豐富的縣之一。建平縣擁有眾多的景點,如清涼山、清河濕地公園、西湖景區、清河濕地公園、石門山景區等,這些景點都是游客們最喜歡的景點。此外,建平縣還有許多古跡,如清河古城、石門山古城、古城橋、古城墻等,都是游客們最喜歡的景點。建平縣的民風淳樸,人們熱情友好,歡迎游客們前來游玩。總之,建平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值得游客們前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