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縣有哪些好玩的景區 (民樂縣有什么好玩的景點)
本文目錄一覽:
甘肅“名聲不顯”的5A級景區,建于北魏時期,壁畫貫穿多個朝代
中國有四大石窟,龍門石窟、莫高窟、云岡石窟和麥積山石窟。這幾大石窟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其實,在中國甘肅,還有一座非常獨特的石窟。它也是AAAAA級石窟,但卻鮮有人知,它便是童子寺石窟。
童子寺石窟位于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距離城東大約十公里的童子壩河的中游。童子寺及童子寺石窟群最初建于北魏時期。它原來不叫童子寺,而叫洞子寺。關于童子寺石窟有一些傳說。相傳在唐朝以前,這里就是幾個石洞連在一起,因而取名洞子寺。后來,在貞觀年間,有兩位小仙童來到洞子寺,再后來,這里便相繼供養佛像,開始宣傳佛教,因而才將這個洞子寺更名為現在的童子寺。
童子寺石窟是甘肅民樂縣一處保護得相對完整的洞窟,它是佛教與道教共生的石窟。童子寺石窟原本就建立在懸崖峭壁上。石窟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分別為南寺和北寺。南北寺分別有不同的寺廟群。這里的石窟規模雖不如敦煌石窟宏大壯闊,但其藝術卻是一脈相承的。與敦煌石窟一樣,這里的藝術品都是已壁畫為主。
童子寺石窟南北長400多米,高約有50米,大大小小分布著幾十孔石窟。這個古代遺跡始建于北魏時期,興盛于元代至清代。石窟內有許多壁畫,有的壁畫甚至多達五層,北魏、隋、唐、明、清各個朝代均有。這里的壁畫題材花樣甚多,其中最南面所畫的,大家耳熟能詳的《西游記》故事,最為生動鮮明。畫面中的孫猴子橫空出世,拜師學藝,豬八戒受戒,問路以及穿越沙漠等內容,更是刻畫得栩栩如生。這些壁畫都是留給我們的珍貴的藝術財富,也是供給我們研究壁畫的珍貴資料。但是民樂縣前幾年發生過一場大地震,加上其他人為和非人為的毀壞,寺廟里不少東西都已損壞,寺廟里的亭臺樓閣也幾乎都消失了,不得不令人痛心。
這是一個非常原生態的景區,也是一出非常適合訪古探奇的好去處。這些原始的洞窟是通過一個個石洞貫穿起來的。有的洞窟能通人,而有的洞窟稍小,通過時季度都是彎著腰,還需注意腳下的坑坑洼洼。而有的更為驚險的洞窟則必須貼著懸崖而走,可想而知制作這些壁畫的不容易。
因為不夠出名,來到這里的游客不多,不會出現人擠人,只看得到人頭攢動,卻看不到風景的尷尬場面。不過這里的風景十分優美。登臨石窟,環望四周,則一望無際,炊煙裊裊,氣象萬千,令人心曠神怡。東面是黃土丘陵,西面是童子壩河灘,西南面則是水庫風景,北面更是一片沃野綠洲。近年來,很多求佛做法事的人,都會來這個地方,請求師傅為他們念經誦佛,香客朝拜者也陸續聞訊而來。有時間,可以來感受下童子寺石窟的文化神韻,感受古代石窟與仿古藝術的完美融合。
民樂縣的旅游景點
海潮湖生態度假區
海潮湖生態度假旅游區位于民樂縣西南部,距縣城19公里。旅游區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2公里,總面積30平方公里,海拔2400~3100米。海潮湖生態度假旅游區由海潮壩水庫游覽區、沙溝休閑度假區和祁連山原始森林雪原冰川景觀游覽區三大景區組成,主要有海潮壩水庫、海潮壩河、海潮音寺等景點。
扁都口生態休閑旅游區
扁都口生態休閑旅游區位于民樂縣東南部,地處祁連山腹地,自古就是甘青咽喉要沖和絲綢之路重要通道,主要景觀有萬頃油菜、高原牧場、大斗拔谷、石佛巖畫、娘娘墳、黑風洞、諸葛碑等。
土牛城遺址
土牛城遺址地處民樂縣扁都口的土牛城遺址是漢朝時期為防匈奴入侵而修筑的一座重要烽燧,也是漢朝時期為確保絲綢之路南線暢通無阻的一個重要驛站。
甘肅民樂縣窮嗎
雖然甘肅民樂縣處在內蒙古西北邊緣,山多嶺險,水草貧瘠,氣候貧乏,植被落后,自然資源和人文環境不完善,發展落后,物質文化落后,民樂縣實際上處于貧困地帶。根據2018年民樂縣統計,全縣貧困人口7700人,貧困率7.01%,貧困發生率較嚴重。
由于民樂縣位于邊遠貧困荒漠地帶,人居環境不宜,基礎設施極其落后,旱災、洪災頻繁,物質豐富極度匱乏,農牧產品價格跟不上市場行情,資金不夠,開發物質資源的力度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經濟社會發展嚴重滯后。
在現階段,中央和省市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加大改善民樂縣水質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經濟建設力度,改善民樂縣窮的狀況。農牧業培育專業人才,加強技術培訓,提升勞動力生產率;大力發展旅游業,振興腹地經濟;各級政府注重就業和技能培訓,大力完善教育資源;政府為農民提供農業生產勞務、技術合作示范和資金融通等扶持措施,發展新興產業,增加就業機會。通過以上政策措施,民樂縣的經濟和社會文化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窮狀況也在得到改善。
推薦4個甘肅張掖自駕游絕美景點,張掖自駕游都有哪些好玩地方
1、張掖七彩丹霞 2、山丹軍馬場 3、扁都口油菜花海 4、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 張掖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以獨特的地理位置而著名,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古有“甘州”之稱,甘肅省名“甘”字便由此而來,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之美稱。一帶一路戰略發展,帶動了這座古絲綢之路重鎮的發展,全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貫穿全境,佛經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一句中,弱水便是這黑河,帶動了絲綢路上重要的一座農業城市,素有“金張掖、銀武威”之美稱。
1、張掖七彩丹霞
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復合區。地處祁連山北麓,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的張掖國家地質公園。電影《太陽照常升起》、《三槍拍案驚奇》、電視連續劇《神探狄仁杰(第三部)》等影片均把該景區作為外景拍攝地。
2、山丹軍馬場
張掖擁有亞洲最大的軍馬場——山丹軍馬場,西漢以來,山丹馬場一直是歷代王朝最重要的軍馬培育基地。據記載,包括大馬營草原在內的祁連大草灘,建國后,累計出場馬騾13萬余匹,其中軍用5萬余匹,民用8萬余匹,全軍裝備馬匹總數的2/3來自山丹馬場,為國防事業和地方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被譽為“軍馬之都”國務院批準建設的國家級濕地保護區,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的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3、扁都口油菜花海
位于民樂縣南豐鄉,耕地面積廣闊,每年7、8月油菜花開放的時候,大片的油菜花高低起伏,綿延無窮,放眼望去,無邊無際的油菜花簡直就像是金黃色的花海,非常壯觀。
有些地方成片的油菜花當中夾雜著一塊塊碧綠色的大麥,遠遠望去,這些金黃色與碧綠色的田塊鑲嵌在顏色更為豐富的群山之上,與山頂的云層相呼應,更像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
4、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
位于有"塞上江南、北涼古都"之稱的高臺縣。紀念館內掩埋著轉戰河西、血戰高臺而壯烈犧牲的紅五軍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等3000多名紅西路軍革命烈士的忠骨。
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先后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是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防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培訓基地?,F已成為全國反映紅西路軍歷史最全面、最具權威性的紀念館,是紅西路軍歷史的紀念、展示、保護和研究中心。
除上述所講,張掖還有其他著名景點:、張掖木塔寺、山丹焉支山、山丹新河驛、張掖河西學院、肅南康隆寺獵場、張掖森林公園、張掖東大山、龍首山、道巷廟、諸葛樓、東山寺和西武當、許三灣城及墓群、牘侯堡、民勤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