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縣有哪些好玩的景區 (博白縣有哪些景點)
本文目錄一覽:
博白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博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一)鬼門關
桂門關又名鬼門關,位于玉林市博白縣浪平鄉浪平村桂門關隊,距離博白縣城9公里。此關始建于漢代,設關卡于界上,以稽查行旅。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皇帝詔令將“鬼門關”敕改為“桂門關”。該關形勢險要,虎踞三千峰,山橫百二重,煙護羊腸道,云開鳥道通。集古代軍事遺跡,自然生態風光與山寨風情于一體,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關隘,是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連接點,也是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接點,其知名度之高素與天涯海角齊名。這是一條美麗神奇的古代驛路,至今還保存著古代修建的關隘石路,拱形石橋,鋪石棧道,橫架小溪兩岸的英臺木樹橋等。明代嘉靖年間廣西僉事、任博白知縣的金輅在《興業過白州道中》一詩云:“官道穿崎峽,籃輿襯晚晴。水鳴如有謂,山曲更多情。野鳥迎人語,林花映日明。”至今,浪平鄉浪平村桂門關隊不僅保留了關名、地名和村名,而且仍然保存著古代修建的關隘石路、拱形石橋、鋪石棧道、橫架小溪兩岸的舉世無雙的英臺樹橋—奈何橋等,是研究“鬼門關”文化和綠珠文化的重要景點之一。據權威科研機構測定,山里負離子含量最高達每立方米21萬個,可以稱得上為天然森林氧吧。桂門關給人的印象是古、幽、秀、奇,極具地方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和旅游開發價值。
(二)溫羅溫泉旅游度假區
溫羅溫泉位于縣城東南15公里處的亞山鎮溫羅村,縣城有公共汽車直達。泉池寬約10溫羅溫泉旅游度假區米,深約2米,呈圓形。股股溫泉在池底涌出,啵啵有聲。池水清澈明亮,池底之物一清二楚,整個溫泉池恰象大鍋十分燙手的熱溫,清代《博白志》中說“水泉涌出,熱如沸湯,可宰牲”溫泉池上空蒸氣騰騰,如煙似霧。
溫泉旅游度假區主要景點有:(1)溫泉、(2)溫羅湖、(3)森林及生物景觀。
(三)宴石寺風景區
宴石寺風景區位于博白縣境西南部頓谷鎮石坪村,距縣城30公里,海拔300多米,景區面積為24平方公里,碧綠的南流江從景區穿梳而過。景區以宴石山為中心,宴石寺為首 ,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山體頂平開闊,四壁直立,傳說曾有眾神會宴于山頂,故名宴石山。山體為紫色砂巖及紫色土,山上有池,一年四季有水,景區內層巒疊翠,形象 宴石寺風景區帶真,馬岐石形似牧童騎馬; *** 山上千年神龜翹頭望春天;象鼻伸鼻飲江水;美女獻花趣味橫生;還有栩栩如生的虎頭山;活靈活現的金雞報曉山頗具有神奇色彩。山峰透巖洞奇,石山美,江水清,景色迷人,氣候溫和,神話傳說神奇入勝,歷來不知吸引了多少游人墨客到此游覽吟詩作對,素有文明歷史和名人開發功績記載,游客如云,長盛不衰。1995年4月經廣西自治區人民 *** 批準把宴石山風景區的隋朝建造摩崖三座雕象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同年8月自治區人民 *** 審批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宴石寺風景區主要景點有:(1)宴石寺、(2)宴石天仙橋、(3) *** 觀、 (4)三烈祠、 (5)仙人池、(6)“神樹”、(7)出米洞(8)母豬帶仔、 (9)仙梯、(10)頂天臘燭、(11)伏波祠。
(四)大平坡水樓
大平坡水樓是博白縣主要名勝古跡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水樓位于縣城東南四公里的城廂大良村,始建于民國元年(1912年)。水樓四周有五米寬的護河,分四大平坡水樓層。底層大半浸于水中,由外到內依次為拱門、環廊、內室;圓拱門半露水面,倒影水中,環環相扣,水樓便如虛浮水中,微波蕩漾,隱隱浮動。二、三層格局與一樓相似,各設五室,是水樓主體部分;四周有長廊相環通,廊外南北各設11個拱門,東西各有五個。第四層乃裝飾性門樓,立于樓頂中端,有臺帽徽,設三室。南北還各有吊橋(現改水泥鋪設)與第二層相通。水樓南北長......
博白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金狗寨,在旺茂鎮石垌村油柑鋪背后之石山深處,油柑鋪村民姓陳。寨景區屬典型的丹霞地 貌。地處旺茂、亞山、頓谷三鎮之交界,約10平方公里。云飛農家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水源動植物自然保護區。博白縣那林鎮的那林大水村,距圩鎮3公里,青山綠水,石奇峰峻,田園風光優美,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是旅游休閑觀光的好去處。
廣西博白縣有什么地方好玩??
廣西博白縣的王力故居、云飛嶂、宴石山風景區、馬門灘、伏波祠、綠珠廟、大平坡水樓、溫羅溫泉、江寧千鶴島都是很好玩的..有空你去耍一下
博白那條街好玩呢? 20分
(一)鬼門關
桂門關又名鬼門關,位于玉林市博白縣浪平鄉浪平村桂門關隊,距離博白縣城9公里。此關始建于漢代,設關卡于界上,以稽查行旅。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皇帝詔令將“鬼門關”敕改為“桂門關”。該關形勢險要,虎踞三千峰,山橫百二重,煙護羊腸道,云開鳥道通。集古代軍事遺跡,自然生態風光與山寨風情于一體,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關隘,是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連接點,也是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接點,其知名度之高素與天涯海角齊名。這是一條美麗神奇的古代驛路,至今還保存著古代修建的關隘石路,拱形石橋,鋪石棧道,橫架小溪兩岸的英臺木樹橋等。明代嘉靖年間廣西僉事、任博白知縣的金輅在《興業過白州道中》一詩云:“官道穿崎峽,籃輿襯晚晴。水鳴如有謂,山曲更多情。野鳥迎人語,林花映日明。”至今,浪平鄉浪平村桂門關隊不僅保留了關名、地名和村名,而且仍然保存著古代修建的關隘石路、拱形石橋、鋪石棧道、橫架小溪兩岸的舉世無雙的英臺樹橋—奈何橋等,是研究“鬼門關”文化和綠珠文化的重要景點之一。據權威科研機構測定,山里負離子含量最高達每立方米21萬個,可以稱得上為天然森林氧吧。桂門關給人的印象是古、幽、秀、奇,極具地方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和旅游開發價值。
(二)溫羅溫泉旅游度假區
溫羅溫泉位于縣城東南15公里處的亞山鎮溫羅村,縣城有公共汽車直達。泉池寬約10溫羅溫泉旅游度假區米,深約2米,呈圓形。股股溫泉在池底涌出,啵啵有聲。池水清澈明亮,池底之物一清二楚,整個溫泉池恰象大鍋十分燙手的熱溫,清代《博白志》中說“水泉涌出,熱如沸湯,可宰牲”溫泉池上空蒸氣騰騰,如煙似霧。
溫泉旅游度假區主要景點有:(1)溫泉、(2)溫羅湖、(3)森林及生物景觀。
(三)宴石寺風景區
宴石寺風景區位于博白縣境西南部頓谷鎮石坪村,距縣城30公里,海拔300多米,景區面積為24平方公里,碧綠的南流江從景區穿梳而過。景區以宴石山為中心,宴石寺為首 ,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山體頂平開闊,四壁直立,傳說曾有眾神會宴于山頂,故名宴石山。山體為紫色砂巖及紫色土,山上有池,一年四季有水,景區內層巒疊翠,形象 宴石寺風景區帶真,馬岐石形似牧童騎馬; *** 山上千年神龜翹頭望春天;象鼻伸鼻飲江水;美女獻花趣味橫生;還有栩栩如生的虎頭山;活靈活現的金雞報曉山頗具有神奇色彩。山峰透巖洞奇,石山美,江水清,景色迷人,氣候溫和,神話傳說神奇入勝,歷來不知吸引了多少游人墨客到此游覽吟詩作對,素有文明歷史和名人開發功績記載,游客如云,長盛不衰。1995年4月經廣西自治區人民 *** 批準把宴石山風景區的隋朝建造摩崖三座雕象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同年8月自治區人民 *** 審批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宴石寺風景區主要景點有:(1)宴石寺、(2)宴石天仙橋、(3) *** 觀、 (4)三烈祠、 (5)仙人池、(6)“神樹”、(7)出米洞(8)母豬帶仔、 (9)仙梯、(10)頂天臘燭、(11)伏波祠。
(四)大平坡水樓
大平坡水樓是博白縣主要名勝古跡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水樓位于縣城東南四公里的城廂大良村,始建于民國元年(1912年)。水樓四周有五米寬的護河,分四大平坡水樓層。底層大半浸于水中,由外到內依次為拱門、環廊、內室;圓拱門半露水面,倒影水中,環環相扣,水樓便如虛浮水中,微波蕩漾,隱隱浮動。二、三層格局與一樓相似,各設五室,是水樓主體部分;四周有長廊相環通,廊外南北各設11個拱門,東西各有五個。第四層乃裝飾性門樓,立于樓頂中端,有臺帽徽,設三室。南北還各有吊橋(現......
廣西博白縣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呢?
王力故居、云飛嶂、宴石山風景區、馬門灘、伏波祠、綠珠廟、大平坡水樓、溫羅溫泉、江寧千鶴島。
廣西博白寧潭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有很多哦!水庫呀,有名的石觀山,不有很多很多,說不清了.有空來玩玩吧!
博白公園有什么好玩的啊?
博白縣人民公園,位于縣城區的北側,始建于1926年,其前身是"中山公園",1956年改名為"博白縣人民公園",公園占地面積18432平方米。園區所在山嶺均已全部綠化,園區樹木蔥蘢山徑遷回,滿目飛花點綴著樓亭畫略,一派生機勃勃、花香鳥語的景象。內有登高嶺,山頂上青松翠柏簇擁著氣勢雄偉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在山頂可瞰腑博白全城,碑前廣場中中立有 *** 廣西特委書記朱錫昂烈士雕像、右側有朱光亭、左側有紀念館、動物園、游樂園、水上樂園、露天舞廳等等。是該縣設施功能齊全的休閑、旅游的好去處,東靠城東水庫(可劃船、垂鉤)。北有萬畝龍眼基地,游人可品嘗豐收果實,西側接壤南流東(可劃船、垂鉤)、雙角峰、將軍嶺、雞冠水庫,是休閑、假日活動的中心,每年接待旅游、休閑人員約30萬左右人,景點具有較大的開發價值和良好的經濟價值。
博白晚上有什么好玩,或者好吃的地方嗎
晚上文化路和興隆,都是好吃的,文化路是有名的死吃街
博白有什么風水好的地方
廣西最好祖墳風水寶地
廣西大明山風水寶地出名人高官
據說廣西的大明山風水極佳,在大明山周圍出過許許多多的大官、高官和名人,這些高官和名人無疑都是受大明山風水寶地的影響才得以成大器的,成克杰是廣西上林縣人,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因為腐敗被判處死刑的大人物,2000年的9月14日被執行死刑。他的風水祖墳就在大明山腳下上林縣大豐鎮的燕子中天穴。
陸兵是壯族人,1944年10月出生在廣西武鳴,據說他家的風水祖墳就在大明山的天井嶺腳下。
陸榮廷,字干卿,原名亞宋,也是壯族人,1859年出生在武鳴縣的壘雄村,他家的風水祖墳在大明山余脈的天井嶺,稱之為金蛇掛樹穴。
壯族人盧紹武將軍,原名陸耀伍、盧煥光,也是廣西武鳴人。據說他家的風水祖墳是在大明山下的暮定水庫,其穴名謂之將軍點兵地。
清朝時期的廣西武鳴縣太平鄉葛陽村人劉定逌,他的風水祖墳也在大明山下的上林和天井嶺上。
蘇希洵是廣西武鳴縣馬頭鄉蘇村人,其風水祖墳和風水祖房都在大明山下的馬頭鎮。還有太平天國時期的林鳳翔和李開芳等等。
在廣西的大明山附近,到處都有“大明山上有一卦天子地”的說法,相傳為宋朝國師點評大明山風水而留下題詞:“山中年年結霧煙,陣勢巍峨插碧天;山高日夜生明遠,大平南寧降橫州;金云生定半天吹,歸結祖宗萬筆榮;五山無極山,鼓響勝天邊;干山干向水流乾,合山合水胸中立;三百六十龍神足,三十六公朝天子;千水萬水歸一水,水曲迢迢又灣灣;廣東大海作明堂,洪福滔天作圣君;固是天子地,萬世著帝襲。”這么多年來,還沒有聽說有人找到了“天子地”。如果祖墳風水在這,帝皇有望,何況高官。實際上,很多地師都沒能爬到龍頭山,不是因為不識路,就是因為緣分不夠,找不到上去的路徑,或只爬到半山腰就被云霧密鎖,找不著北,或被狂風暴雨轟炸而不得不敗退下來。老實說,當地能爬到龍頭山上的人也不多,我是生活在大明山主峰龍頭山腳下的本地人,喜好尋龍覓奇賞景,而有幸多次爬到龍頭山。
當地有一個傳說,有人葬中了將軍或宰相以上的大地,大明山就會連下三天三夜的暴雨,同時,大明山將坍塌八方。七八年夏天,大明山就曾發生過八方坍塌現象,老人說,那是因為有人葬中了大明山的一穴將軍大地。后來,有傳說是山東、四川和江西一行兩男一女三人,各背一個金甕,來到小鎮圩上,尋找某村屯的一戶人家。后來,外地人在本地人帶路下,沿著大明山之山路,過頂轎山、六公山上天城,在龍頭山右翼天坪上下葬。下葬時,天雞啼鳴,周圍遠近鑼鼓轟鳴,第二天以后,連下三天暴雨,大明山有八方塌方,遠看都很刺眼。
龍頭山為大明山的主峰,海拔1760米,西北來龍,由主峰向左右各分出一支山脈,層層降落,彎環如馬蹄,形如兩龍拉車,如雙龍戲珠,如皇冠毓帽,如龍摟鳳閣;前有一字橫案,如龍堆鳳窩,如宰相筆案;周圍眾山匍匐朝拜,如三十六公作揖,又如三百六十仙童跪拜;左側青龍昂首,右邊白虎低伏;水口五灣環,猶如五對華表捍龍門,又如兩只獅象把門關,更象兩只金雞相對鳴。山環水繞,形真意切,內明堂關鎖嚴密,外明堂寬闊無邊,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廣東幽藍的海面,閃著鱗光……
廣西風水寶地有哪些
廣西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地方,風景優美如畫,風水寶地數不勝數。廣西地處祖國南疆,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背靠大西南。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四周被山地、高原環繞,廣西地貌屬山地丘陵盆地地貌,分中山、低山、丘陵、臺地、平原、石山6類。
廣西的山系主要分盆地邊緣山脈和盆地內部山脈兩類。邊緣山脈:桂北有鳳凰山、九萬大山、大苗山、大南山和天平山,桂東北有貓兒山、越城嶺、海洋山、都龐嶺和萌渚嶺,其中貓兒山主......
博白縣風山鎮有什么景點好玩
(一)鬼門關桂門關又名鬼門關,位于玉林市博白縣浪平鄉浪平村桂門關隊,距離博白縣城9公里。此關始建于漢代,設關卡于界上,以稽查行旅。。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皇帝詔令將“鬼門關”敕改為“桂門關”。該關形勢險要,虎踞三千峰,山橫百二重,煙護羊腸道,云開鳥道通。集古代軍事遺跡,自然生態風光與山寨風情于一體,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關隘,是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連接點,也是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接點,其知名度之高素與天涯海角齊名。這是一條美麗神奇的古代驛路,至今還保存著古代修建的關隘石路,拱形石橋,鋪石棧道,橫架小溪兩岸的英臺木樹橋等。明代嘉靖年間廣西僉事、任博白知縣的金輅在《興業過白州道中》一詩云:“官道穿崎峽,籃輿襯晚晴。水鳴如有謂,山曲更多情。野鳥迎人語,林花映日明。”至今,浪平鄉浪平村桂門關隊不僅保留了關名、地名和村名,而且仍然保存著古代修建的關隘石路、拱形石橋、鋪石棧道、橫架小溪兩岸的舉世無雙的英臺樹橋—奈何橋等,是研究“鬼門關”文化和綠珠文化的重要景點之一。據權威科研機構測定,山里負離子含量最高達每立方米21萬個,可以稱得上為天然森林氧吧。桂門關給人的印象是古、幽、秀、奇,極具地方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和旅游開發價值。 博白縣旅游局局長認為,桂門關旅游景點的開發和建設,必將加快浪平鄉旅游建設的步伐,推動浪平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為促進浪平鄉社會和諧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他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到浪平鄉桂門關旅游,進一步了解和研究桂門關的歷史文化。 (二)溫羅溫泉旅游度假區溫羅溫泉位于縣城東南15公里處的亞山鎮溫羅村,縣城有公共汽車直達。泉池寬約10 溫羅溫泉旅游度假區米,深約2米,呈圓形。股股溫泉在池底涌出,啵啵有聲。池水清澈明亮,池底之物一清二楚,整個溫泉池恰象大鍋十分燙手的熱溫,清代《博白志》中說“水泉涌出,熱如沸湯,可宰牲”溫泉池上空蒸氣騰騰,如煙似霧。 建設中的博白溫泉旅游度假區融觀光游覽、休閑度假、健身娛樂、水上運動、野營登山、科學考察于一體,整個溫泉流量大、水溫高、水質好,景區山光水色、積翠浮綠、環境優雅,泉邊湖水清澈碧藍、曲橋水榭、林藏殿閣、一泉一湖、廣 *** 一無二,實為休閑度假、享受大自然恩賜的世外桃源。溫泉旅游度假區主要景點有:(1)溫泉、(2)溫羅湖、(3)森林及生物景觀。 (三)宴石寺風景區宴石寺風景區位于博白縣境西南部頓谷鎮石坪村,距縣城30公里,海拔300多米,景區面積為24平方公里,碧綠的南流江從景區穿梳而過。景區以宴石山為中心,宴石寺為首 ,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山體頂平開闊,四壁直立,傳說曾有眾神會宴于山頂,故名宴石山。山體為紫色砂巖及紫色土,山上有池,一年四季有水,景區內層巒疊翠,形象 宴石寺風景區帶真,馬岐石形似牧童騎馬; *** 山上千年神龜翹頭望春天;象鼻伸鼻飲江水;美女獻花趣味橫生;還有栩栩如生的虎頭山;活靈活現的金雞報曉山頗具有神奇色彩。山峰透巖洞奇,石山美,江水清,景色迷人,氣候溫和,神話傳說神奇入勝,歷來不知吸引了多少游人墨客到此游覽吟詩作對,素有文明歷史和名人開發功績記載,游客如云,長盛不衰。1995年4月經廣西自治區人民 *** 批準把宴石山風景區的隋朝建造摩崖三座雕象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同年8月自治區人民 *** 審批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宴石寺風景區主要景點有:(1)宴石寺、(2)宴石天仙橋、(3) *** 觀、 (4)三烈祠、 (5)仙人池、(6)“神樹”、(7)出米洞(8)母豬帶仔、 (9)仙梯、(10)頂天臘燭、(11)伏波祠。 (四)大平坡......
博白唐村生態園好玩嗎
好玩。
博白唐村生態園是項目有跨湖滑索、 彎弓射箭、風靡全球的真人CS、吊床休憩、休閑 K 歌、陶泥陶藝、石磨豆漿、燒烤、野炊及親子 DIY 等,所以還是好玩的。
博白唐村生態園地址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博白縣。
博白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桂牛水牛小鎮
博白客家文化、水牛文化為主題的自治區四星級鄉村 旅游 區,集吃喝游玩住于一體,位于亞山鎮白花村。
大唐文化生態 旅游 度假村
四星級農家樂,位于博白縣浪平鎮新旺村距離縣城10公里,主要打造有水果采摘體驗、農家飯、燒烤、土窯、K歌、垂釣、游船、特色民宿、會議接待、婚紗攝影基地、爬山、等特色農家樂。
宴石山風景區
國家3A級 旅游 景區,有宴石寺、紫陽觀、仙人橋等景點, 位于博白頓谷鎮。
東塘生態農莊
四星級鄉村 旅游 區,位于博白縣東平鎮塘龍村,位于博白縣東平鎮塘龍村,博龍二級公路旁(東平街南下約3公里)有兒童樂園、文體中心、農家餐廳、水上樂園、燒烤場等。
如果游山玩水騎行的話,目前綠珠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靠近縣城,可從綠珠大道出發,經〔綠珠廟〕沿左小路(右路也可)上去到〔綠珠水庫〕,目前綠珠水庫為博白供水水源,去的話可要愛護環境。沿江直上5公里有一開發游船景點〈大唐〉,在此往上5公里至充粟水庫,從充粟水庫可直接從浪平回博白。
博白有28個鎮,地域面積3835平方公里,對于一個縣來說,這是一個可以用遼闊來形容的面積。如此大的面積,當然會有許許多多好玩的地方。
宴石寺:每一個來博白的人都會被推薦到這里,與其他聞名遐邇的景區都有神話故事一樣,宴石寺也有其獨特的傳說。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仙人路過此地,發現山頂平滑,四野開闊,適合飲酒作樂,于是乎下凡至此開懷暢飲....在24平方公里的面積上有11大景點,分別是:宴石寺、宴石天仙橋、紫陽觀、 三烈祠、仙人池、“神樹”、出米洞、母豬帶仔、仙梯、頂天臘燭、伏波祠,碧綠的南流江從景區穿過,山水相稱,四季都可以游覽,約上三五好友前往,非常的放松。
農家樂:在縣城周邊,或是鄉鎮,農家樂數不勝數,但特點都比較突出,可以自由的根據喜好進行選擇,比如:以大型的游泳池為核心、或以果蔬采摘為賣點、或以燒烤、釣魚為目標吸引游客等等;
吃:在博白無論如何都繞不開一個“吃”字,小吃非常的多,種類豐富,味美價廉,聞名博白的文化路“死吃街”曾是無數的吃貨流連忘返的地方,濃濃的煙火氣息熏陶著這太平盛世,目前文化路正在整改中,不久之后,一條更好的“死吃街”將重臨白州大地!
誰知道博白在哪個地方嗎,有哪些旅游景點?
博白位于祖國的南端,廣西的東南部,地處東經109°38′-110°17′北緯21°38′-22°28′,
東與陸川縣毗鄰,東南與廣東省廉江縣接壤,南與合浦縣相連,西與浦北縣交界,北與福綿區相依。
縣城距玉林市41.4公里,距自治區首府南寧市300公里,距廣東省湛江市184公里,距大西南出海口北海市182公里,距華南中心城市廣州市438公里。
縣境東西寬64公里,南北長95公里,土地面積3835.85平方公里,其中宜農耕地近80萬畝;宜林山地340多萬畝,水域面積22萬多畝。
博白縣處桂東南邊陲,地廣人眾。歷代人、文、物不斷產生和發現,逐步形成了不少名勝古跡;到了明代,博白縣八景已經公諸于眾,使人接受并令之自豪。
一、博白舊八景
宋代始,各地以縣為基本單位興起了名勝確立的潮流,出現了名勝排名熱。排來比去,有的名勝古跡成為民族性、全國性的,如長城、黃山、黃鶴樓;有的成為地方性如省道范圍的;各縣也爭先恐后報稱縣內的名勝。后來,均定每縣八景(八景是否韻意發的意思)。博白縣的八景逐步產生,自唐代盛期起,以人、文、地、物獨一無二考究而定。到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九月十一日國子學正曾才魯給博白八景題詩,流傳至今:
嵯峨宴石古山名,遠接云飛列畫屏,
巖隱石鐘千嶂寂,水浮銅鼓一潭清;
蟠龍雨過春田綠,將室煙開曉洞晴,
更喜橫嵐雙角秀,九岐疊翠愈分明。
以題詩的年月及內容分析,博白舊八景的敲定應是朱元璋明皇朝初期,距今六百年前的事。
八景即指:宴石寺、云飛嶂、石鐘奄、銅鼓灣、蟠龍廟、將室嶺、雙角嶺、九岐嶂。
此外,名勝還有綠珠井、溫水池、獅子石、馬門灘、文石井、花園山。
從上看,名勝與人、文、地、物緊緊相連,無一不可,四項必有其一。
二、博白舊八景的得名
1、宴石仙橋(宴石寺)。位今屯谷鎮舊門,因神人陳越王宴群仙于此;唐咸通高節度駢經此建寺而得名。
2、云飛圣跡(云飛嶂)。位今那林鎮,因唐遼東道總管龐孝泰將軍于公元六百六十年間攻高麗戰死葬于此山,龐氏裔孫孝敬掃墓后報之,有扶祿王壇雙竹自掃潔壇,前有二池水清頻見菩薩魚而得名。
3、幽洞石鐘(石鐘奄)。今位三灘鎮那秀及徑口鎮周垌間,以巖垂二石筍叩之有聲,農歷七月七日鄉人赴擊叩能祈平安而得名。
4、靈潭銅鼓(銅鼓灣)。位今福綿區沙田鎮南流村,以夜有銅鼓在南流江灣浮起相搏聲聞數里而得名(明宏治十二年五月邑人獲送督府后消失)。
5、蟠龍春雨(蟠龍廟)。位今東平、新田鎮間,以峭石壁立一峰挺秀,有霧則雨,雨后峰頂景佳;峰頂有池,池有菩薩魚得名。
6、將室煙開(將室嶺——有誤傳為將軍嶺。將軍嶺系狄青駐軍得名)。位今綠珠綠霍水庫內,以唐龐孝泰筑室于此泰為唐將軍時,清晨山頂煙霧凌霄而得名。
7、橫嵐雙角(雙角嶺)。位今城廂鎮春石和浪平鄉和睦村間,以峰并峙峻拔麗有壇,碧視南流江水滔滔而得名。
8、九岐疊翠(九岐嶂)。位今旺茂鎮八廊三清間大鴉根處,以九峰連綿,春深草色濃,積翠列秀撲人眉宇而得名。
除列入八景外,還有綠珠井(雙鳳鎮)、溫水池(亞山鎮)、獅子石(合江鎮)、馬門灘(頓谷鎮)、文石井(縣城南街)、花園山(浪平鄉和睦村)等六處,均以博白名勝稱之。
以上八景及編外名勝,均有明清兩朝官吏和文人墨客題詩以佐證。
三、當代博白舊八景的現狀
博白舊八景,留傳給后人以奇、特、異的感覺,在歷史上縣內許多人及異鄉人紛至觀賞,起過相當強烈的作用,促進了文化交流和經濟發展。宋朝的李時亮(博白人進士出身),徐噩及明清時期的各級各地官吏、名人和近代當代文人、政要,紛紛為博白名勝題字題詩。特別是當代文豪曾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郭沫若也為晉代美女綠珠題詩:
今猶齒皓并眸明,
一死換來萬劫生。
金谷園成民化瘠,
玉樓人墜樹含情。
當年抗命遺英烈,
故里追懷著令名。
鶴已飛回枯井活,
村民熱淚應盆傾。
然而,時至當代,博白舊八景除三處猶存外,其余五處已先后消失,不復存在了。
(一)境已移。銅鼓灣原是博白八景之一,而此地早已劃入現玉林市福綿區沙田鎮了。
(二)物已去。原銅鼓灣時隱時現的銅鼓已于明弘治十二年五月(1500年)啟運至原郁林,原景已失意義。石鐘庵,由于廿世紀六十年代,在周垌建水泥廠,巖石多作水泥原料及村民燒石灰用,巖已成平地,原形已去不復返。
(三)景已失。如“九岐疊翠”、“蟠龍春雨”,因地轉星移物換,草木被伐,水土流失,原來的翠綠、景色別致,早成云煙;“將室朝煙”也因建筑水庫蕩然無存。
幸存的三處如“云飛圣跡、宴石仙橋、雙角橫嵐”物雖在,也因時代的進步,僅“宴石寺”稍招人喜,其余二處幾乎無人問津,更不知它是博白舊八景之一了。這樣,名震“天南”的博白幾乎無名景名勝公之于眾。因此,在新世紀之初,為豐富博白景點名勝的內容引薦游人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了。
四、博白新八景
從八景的內涵及歷史延續性出發,博白新八景應尊重古為今用,從人、文、地的基本因素考慮,偏重于文化內涵,擬新八景是:
(一)保留景:云飛圣跡、宴石仙橋、雙角橫嵐。
(二)新增景:綠珠還鄉、雄雞啼鳴、溫泉繚人、虎頭拂尾、清湖碧波。
其它景點為:字祖廟(博中內)、王力故居(新村)、表正榕樹(縣教研室)、綠珠井(雙鳳鎮)、雙鳳橋(雙鳳鎮)、劉氏宗祠(縣城)、馬門古廟(頓谷鎮)、花石山(沙河鎮、錫昂亭(沙河高中)、大平坡水樓等處。
新八景和其它景點,如果環鏈起來,外延極廣,內涵也深,極具意義。很值得游覽的,首當其沖是:字祖廟、表正榕樹、王力故居、綠珠還鄉、馬門古廟、宴石仙橋(宴石寺)、雄雞啼鳴、清湖碧波、溫泉繚人等處。這十處的路上行程為60多公里,正適合一日游。其它的是云飛圣跡(那林鎮)為一日游;雙角橫嵐、雙鳳橋(雙鳳鎮)、綠珠井(雙鳳鎮)三處為一日游;花石山、錫昂亭(沙河鎮)為一日游;虎頭拂尾(那卜鎮)一日游;這樣,不僅在行程上,還是在景點欣賞時,均有足夠的時間。
游人游覽后,夏、秋間,到清湖碧波沐浴,冬春時,到溫泉繚人處享受。這必然誘人忘返了。
五、新八景及其它景點能引游還需做的工作
舊八景尚存三景,其它五景僅是遺址罷了。
尚存的三景到了現代的當今,人們的文化水準及觀賞眼光的提高和擴大,也遠遠不適應。看一座山峰,一塊石頭一條石橋比比皆是,哪里都有,何必去爬那么的山那么的嶺?因此,作為構想的新八景,是誘人樂不如此的景,必須提煉建設新八景及其它名勝的深度和廣度挖掘出來 ,示于人前。
(一)充實景點內涵。
新八景均有它自身的內涵;而且在一定條件下,各景也有它的共性。因而,盡量展示它的內涵,將人、文、歷史、地理的價值展示天下。
如原景云飛圣跡、宴石仙橋、雙角橫嵐,一要恢復舊貌,二要增加內容;新景點如綠珠還鄉(綠珠廟),古代、近代、現代均有名人為綠珠女題詩、題字,應把有深遠價值的詩、字雕刻鉗鋃于綠珠廟內,將景點充實更充實,還可雕塑綠珠女的造型像和題詩聯在一起。
(二)修建通景點的道路。
有的景點路已通,雖不完整。只有路通,才有游人去,否則,再好的景點也少人問津。通景點的路必須科學,不管車路還是山間小道,必須與你要展示的景點密切相關。如將頓谷鎮的宴石仙橋與旺茂鎮內的雄雞啼鳴的直通路6-8公里修通,全縣的新八景及其它名勝就會有機地連成一體。
(三)景點通道的科學秘訣。
某地或物能成景,是從大的全的方面對比出來的;能引人的必是細微之處,出自人的視覺幻影。如黃山那么些石頭、石柱,形似人、鷹、狼是在特定視覺中誕生的;換另一個視覺,它就是死石一堆,亂石一片。
據傳及史書載,旺茂鎮的雞爬石即“雄雞啼鳴”就有很多故事,20世紀五十年代末就在那里挖了不少鐵礦石。凡有名勝景點必有故事;沒有故事成不了名勝景點。所以,要從通道上尋找景點,從全方位上搜羅景點的故事。
博白新八景及其它有意義的景點得起命名、建設成立,不僅是當地鄉人的祈望,也是七百年以來歷史賦予的責任。愿以上“初探”能激起千層浪,引來眾人共同關心挖掘博白的旅游名勝文化!博白旅游業必定興旺,游人多而廣,牽動更大的經濟鏈條,促進其它產業的發展。這也是博白的一大幸事。
博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一)鬼門關
桂門關又名鬼門關,位于玉林市博白縣浪平鄉浪平村桂門關隊,距離博白縣城9公里。此關始建于漢代,設關卡于界上,以稽查行旅。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皇帝詔令將“鬼門關”敕改為“桂門關”。該關形勢險要,虎踞三千峰,山橫百二重,煙護羊腸道,云開鳥道通。集古代軍事遺跡,自然生態風光與山寨風情于一體,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關隘,是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連接點,也是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接點,其知名度之高素與天涯海角齊名。這是一條美麗神奇的古代驛路,至今還保存著古代修建的關隘石路,拱形石橋,鋪石棧道,橫架小溪兩岸的英臺木樹橋等。明代嘉靖年間廣西僉事、任博白知縣的金輅在《興業過白州道中》一詩云:“官道穿崎峽,籃輿襯晚晴。水鳴如有謂,山曲更多情。野鳥迎人語,林花映日明。”至今,浪平鄉浪平村桂門關隊不僅保留了關名、地名和村名,而且仍然保存著古代修建的關隘石路、拱形石橋、鋪石棧道、橫架小溪兩岸的舉世無雙的英臺樹橋—奈何橋等,是研究“鬼門關”文化和綠珠文化的重要景點之一。據權威科研機構測定,山里負離子含量最高達每立方米21萬個,可以稱得上為天然森林氧吧。桂門關給人的印象是古、幽、秀、奇,極具地方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和旅游開發價值。
(二)溫羅溫泉旅游度假區
溫羅溫泉位于縣城東南15公里處的亞山鎮溫羅村,縣城有公共汽車直達。泉池寬約10溫羅溫泉旅游度假區米,深約2米,呈圓形。股股溫泉在池底涌出,啵啵有聲。池水清澈明亮,池底之物一清二楚,整個溫泉池恰象大鍋十分燙手的熱溫,清代《博白志》中說“水泉涌出,熱如沸湯,可宰牲”溫泉池上空蒸氣騰騰,如煙似霧。
溫泉旅游度假區主要景點有:(1)溫泉、(2)溫羅湖、(3)森林及生物景觀。
(三)宴石寺風景區
宴石寺風景區位于博白縣境西南部頓谷鎮石坪村,距縣城30公里,海拔300多米,景區面積為24平方公里,碧綠的南流江從景區穿梳而過。景區以宴石山為中心,宴石寺為首 ,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山體頂平開闊,四壁直立,傳說曾有眾神會宴于山頂,故名宴石山。山體為紫色砂巖及紫色土,山上有池,一年四季有水,景區內層巒疊翠,形象 宴石寺風景區帶真,馬岐石形似牧童騎馬;龜頭山上千年神龜翹頭望春天;象鼻伸鼻飲江水;美女獻花趣味橫生;還有栩栩如生的虎頭山;活靈活現的金雞報曉山頗具有神奇色彩。山峰透巖洞奇,石山美,江水清,景色迷人,氣候溫和,神話傳說神奇入勝,歷來不知吸引了多少游人墨客到此游覽吟詩作對,素有文明歷史和名人開發功績記載,游客如云,長盛不衰。1995年4月經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把宴石山風景區的隋朝建造摩崖三座雕象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同年8月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宴石寺風景區主要景點有:(1)宴石寺、(2)宴石天仙橋、(3)紫陽觀、 (4)三烈祠、 (5)仙人池、(6)“神樹”、(7)出米洞(8)母豬帶仔、 (9)仙梯、(10)頂天臘燭、(11)伏波祠。
(四)大平坡水樓
大平坡水樓是博白縣主要名勝古跡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水樓位于縣城東南四公里的城廂大良村,始建于民國元年(1912年)。水樓四周有五米寬的護河,分四大平坡水樓層。底層大半浸于水中,由外到內依次為拱門、環廊、內室;圓拱門半露水面,倒影水中,環環相扣,水樓便如虛浮水中,微波蕩漾,隱隱浮動。二、三層格局與一樓相似,各設五室,是水樓主體部分;四周有長廊相環通,廊外南北各設11個拱門,東西各有五個。第四層乃裝飾性門樓,立于樓頂中端,有臺帽徽,設三室。南北還各有吊橋(現改水泥鋪設)與第二層相通。水樓南北長27.62米,東西寬15.77米,通高17.58米;底層水池南北長36.5米,東西寬29.64米,水深2.5米。
(五)云飛嶂
云飛嶂位于廣西博白縣城西南四十余公里之那林、江寧、頓谷、沙河四鎮交界處。是廣西十萬大山南端的一座主要山脈,該山是一座具有神奇色彩,傳說頗多,山險徑曲,奇峰怪石云飛嶂,懸崖陡壁,陰谷陽坡,松間煙云,古樹參天,石溪流泉,風景秀麗之名山,素有“壓倒嶺南第一峰”之美稱。明代詩人曾才魯,游云飛嶂后賦詩,曰:“律卒峰巒氣勢雄,云飛霞卷影玲瓏。巨人跡在千層石,扶綠祠連一徑松。鶴唳風聲秋嶠外,鴉飛虹影夕陽中。眼看宛石芙蓉帳,壓倒羅浮第一峰。”(羅浮山古時為嶺南第一峰)云飛嶂深山坡麓茂生著野參芍藥,天冬百合,靈芝沉香,楓柯丹桂,山柚蕃柏,蘿芒竹結,板栗荔枝,云茶油柑,紅菌青菇,香樟楠杉,翠竹白藤,奇花異草等。林中深處還有飛禽走獸,龜蛇玉兔,蠶娥蜂蝶,真乃一座天然之博物園。云飛云飛,之奇特所在于煙云變幻無窮,千姿態百態:時而輕如絨球,時而族如芒花,時而如飄彩綢,時而如涌波濤。四季常見峰頂云鎖霧繞,故名“云飛嶂”。
云飛嶂有三絕:一是山頂千層石上的巨人足跡,被稱為仙人腳印;二是唐代南州太守領將軍龐孝泰古墓;三是松濤啼鳥。因山勢崇峻,秋高氣爽時節,登上山巔,可看到北部灣深藍色的海水。周圍的主要景點有:雞冠嶂、上流峰、六塘頸、鐵帽頭、玄乳峰等。云飛嶂盛產的云飛紅碎茶,是博白名茶之一。
(六)博白人民公園
公園博白縣人民公園,位于縣城區的北側,始建于1926年,其前身是“中山公園”,1956年改名為“博白縣人民公園”,公園占地面積18432平方米。園區所在山嶺均已全部綠化,園區樹木蔥蘢山徑遷回,滿目飛花點綴著樓亭畫略,一派生機勃勃、花香鳥語的景象。內有登高嶺,山頂上青松翠柏簇擁著氣勢雄偉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在山頂可瞰腑博白全城,碑前廣場中中立有中共廣西特委書記朱錫昂烈士雕像、右側有朱光亭、左側有紀念館、動物園、游樂園、水上樂園、露天舞廳等等。是我縣設施功能齊全的休閑、旅游的好去處,東靠城東水庫(可劃船、垂鉤)。北有萬畝龍眼基地,游人可品償豐收果實,西側接壤南流東(可劃船、垂鉤)、雙角峰、將軍嶺、雞冠水庫,是休閑、假日活動的中心,每年接待旅游、休閑人員約30萬左右人,景點具有較大的開發價值和良好的經濟價值。
(七)王力故居
王力故居位于博白縣城西郊的新仲村岐山坡隊,距離縣城1千米,博白至水鳴公路旁。是歷史文化類人文風景旅 王力故居游區,被譽為“中國近百年來最偉大的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的出生地和童年生活的地方。故居始建于清朝嘉慶元年(1796),是王力的祖父王紫庭所建,共3進27室,為泥磚桁桷單層體懸山頂結構,典型的南方客家民居建筑風格。總占地面積1100多平方米,座北向南,原為三進27室,具有客家民居建筑風格。由于年久失修,已有相當部分房屋于20世紀90年代初崩毀。2003年重新修復并向游人開放。
王力先生神奇的學術生涯和杰出的成就,是后人豐富的精神食糧。為了弘揚王力勤奮好學、龍蟲并雕、中西貫函,忠誠教育事業,熱愛祖國的精神,緬懷先輩,激勵后人,博白縣縣委、縣政府決定修復王力故居和建設王力紀念館,把王力故居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化學術研究交流基地,文化與旅游結合的人文旅游景點,群眾休閑學習的好去處。并從2002年3月份開始籌備修復王力故居。把王力故居、紀念館的規劃納入整個縣城的規劃,總投資1000多萬元。規劃第一期工程:王力故居主體工程和故居前面小廣場的硬化。占地約1400平方米,建筑面積918平方米,房屋20間,確保在原貌的基礎上建成磚混結構房屋;第二期把道路拓寬,建好停車場;第三期工程把王力故居前面的五戶人家房屋搬遷,建設王力廣場,擺放王力先生銅像,恢復門前7個池塘,把故居前的魚塘建成荷塘,池塘種荷花,周邊種竹、柳樹、桂花樹,建造彎拱橋、涼亭等,辟為休閑游樂場所。將岐山坡小學改名王力小學,故居后面建設王力初中,在岐山坡小學左邊建造王力紀念館。
籌建工作得到上級有關部門、海內外各界人士、王力先生親屬及全縣廣大群眾的關心支持,獻計獻策,出力捐錢,捐獻文物。目前第一期工程已完成,于2003年12月5日舉行修復落成典禮。
修復后的故居占地1400平方米,仍然保持了原故居的風貌,融文化、學術、藝術、史料、觀賞為一體。展示的內容豐富翔實,有王力先生家世童年,十年失學,奮發進取,出國深造的敘述;有師承國學大師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陳寅恪和著名文學家朱自清、聞一多砌磋學問的珍貴史料以及王力先生酸甜苦辣的人生經歷。淋漓盡致地重現了這位大師“生前一代雕龍手,身后三千倚馬才”治學育人的風操,詳細介紹王力先生一千多萬字著作的輝煌學術成就。故居內設有“龍蟲并雕齋”、“王學書屋”、“翰墨碑林”、“王力出生地”、“王力著作閱覽室”、“王力會客室”、“花廳院落”等展廳,再現了“一代宗師”王力先生學術生涯和個性、風采、魅力,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