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縣有哪些好玩的景區 (寧縣游玩)
本文目錄一覽:
- 1、慶陽好玩的地方
- 2、寧縣境內那里有憋
- 3、寧縣的旅游景點
- 4、寧縣哪里有賣耍的
- 5、寧縣旅游景點都有哪些
慶陽好玩的地方
凝壽寺塔
凝壽寺塔位于甘肅省慶陽市寧縣政平鄉政平村,塔因寺得名。該寺塔地處馬蓮河、無日天溝河、涇河三河交匯處,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唐代在此設過定平縣,明代設政平驛,清代為鎮。清代山洪沖毀寺院,僅存此塔,依外觀推測約建于唐宋。凝壽寺塔建于五代時期,通體磚結構,平面呈正方形樓閣式,共五層。通高21.2米,基寬6米。第一層正面開南門,門高2.2米,寬1.58米。第二層開東西直門洞,第三層開南北直門洞,以此規律開門洞至五層。塔上疊澀出檐,第一層檐部斗拱每面兩朵,一斗三升,隱出泥道拱一跳,用普柏枋承擔。在拱眼上繪有牡丹、蓮花、菊花,上承疊澀出檐九層,檐上方椽鋪以筒瓦。第二、三層有磚雕仿木欄桿,欄桿所砌磚面雕刻各種花紋,第四層以上無座。塔內有室,南北進深2米,東西寬2.11米,依梯形直通塔頂,各層均設木樓板,現樓板已毀,留存四層梁。塔磚尺寸分別為33×18×5厘米,33×18.5×6厘米,38×20×4厘米。
華池雙塔寺
原址位于華池縣林鎮鄉張岔村雙塔溝和豹子川河交匯處的臺地上,一號塔曾被盜走,后被追回。新址位于華池縣城東山公園內,占地3畝,整個搬遷保護工程對雙塔損壞部分進行修補,按原址安裝,根據寺院原貌新建了“西方三圣”殿、觀音殿、東大殿、三門殿、鐘樓、僧房等古建筑。寺院和兩座石造像塔始建于金正隆至大定年間(1156--1189),籌建人有寺院主持僧普恩、德敬和保義校尉,華池寨主李世雄等人,當時名為“石塔院”,后于大安年間又更名為“興教院”。這是一處佛教寺院。寺院歷元、明至清乾隆年間廢棄。現存寺院遺址主要有“三圣殿”、“三門殿”、“伽藍殿”、“雙音閣”、“鐘樓”等建筑的殘墻與基礎及兩座造像塔。造像塔通體遍雕佛、菩薩、弟子、供養人,伎樂天等造像,全塔造像多達3600余身;二號塔造像較少,全塔615身,塔高13層11.98米。雙塔造型秀麗,結構嚴謹,雕鑿細膩,顯示了古代無名工匠精湛的工藝技巧和完善的藝術造型。
東老爺山
東老爺山東老爺山又稱興隆山,位于環縣東北部的陜、甘、寧三省交界處,海拔1774米,是聞名遐邇的道教名山,自古有“雞鳴聽三省”的美譽,這里,有軒轅黃帝升天、周太子降生、金公雞叫鳴、關老爺顯靈、林道士成仙的神奇傳說,有毛澤東、彭德懷、-帶領紅軍長征留下的歷史足跡。這里,“二龍戲珠”奇特山勢壯觀逼真、巧奪天工,16座元、明、清古建廟宇樓閣錯落有致、古樸典雅,蒼松翠柏櫛比鱗次、映帶左右,優美的自然風光與宏偉的道教宮觀和諧相襯,渾然天成,是休閑觀光、求仙問道、紅色旅游的絕好勝地,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保護歷史遺產,挖掘文化內涵,展現人文特色,開發紅色旅游資源,創造一處環境優雅的旅游觀光場所,環縣提出了開發建成東老爺山森林公園的目標,并逐年組織實施。90年代為該山送上了農電,2003年修通了三級柏油公路,2005年聘請專家對景區進行了詳細規劃,2006年實施了上水工程。
湘樂磚塔
湘樂磚塔位于甘肅省慶陽市寧縣湘樂鎮北臺地上,北靠宇村原,西南距寧縣城35公里,建造于北宋時期。湘樂古城址建于何時,無考。目前城垣殘存,磚塔聳立于古城內的西北角。磚塔,平面呈六角形,樓閣式,高七層,頂部殘,通體高約22米。第一層塔身很高,無臺基和基坐,越向上越收小,每面寬3.76米,門向南,單磚券頂,門高2.22米,寬1.18米,進深2.06米。內辟六角形塔室,每面寬1.42米。第一層門北面開券門,施龕室,門寬0.70米,寬1.65米,進深0.80米,龕高2米,寬1.04米。各層塔檐每面出雙抄華拱,每面斗拱五朵,上承替木。在第二層和第三層施平坐,平坐下斗拱與檐下相同,平坐上施欄桿,欄板為直欞式,上施斗子蜀柱,做八角形柱,柱頭施明顯的卷剎。塔身各層每間隔一面設真門或刻版門與直欞窗,真門為圭角形門洞,版門施方形門框,雙門半掩,門向各方都有。第六層塔檐每面三朵斗拱,與他層不同。
董志塬
董志塬董志塬是由于地板裂變擠壓壟起和黃土移動堆積而形成的,距今已有二百萬年歷史。西周時,處西周與西戎的結合部,是中原文化與游牧文化的交叉地帶。《民國叢書·左文襄公在西北》載“董志塬在馬蓮河兩岸,縱一百五十里,橫二百八十里,扼陜甘兩省關鍵”。董志塬是甘肅省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黃土高原區,塬面寬廣,一望無際,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邊,形象地表述了董志塬的廣袤無垠。《后漢書》中有“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的記載,表明董志之地名始于漢代。“董志”一詞,有董正天下之意,內涵一種精神,代表一種力量,可反映董志塬人民的志氣和愿望,猶如今之命名,總是寄寓一種期望一樣。以董志為董志塬命名,獨具一格,是恰如其原的。今之董志塬,東起馬蓮河西岸,西到蒲河東岸,南至長慶橋,北過驛馬以北的桐川鄉,直接野狐溝。
夏家溝森林公園
位于合水縣太白鄉牛車坡行政村煙景川自然村,在309國道南側,交通便利,所處地帶是子午嶺森林覆蓋面積最完整、最原始的地段。介紹全園分為廟宇古跡、度假山莊、運動獰獵、植物花卉、林間鹿場等景區。公園內有樹種千余種,千年梭棗樹系全國之最;動物150余種,國家珍稀動物6種;花卉植物千奇百態,紫斑牡丹珍奇華貴,屬世界珍稀植物。該區奇山異石,大川河流交錯縱橫,形成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所處子午嶺沿線文物古跡遍布,古代軒轅黃帝氏族部落起源于喬山山脈(即子午嶺)。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修建的`與長城齊名的兩大國防工程之一--秦直道也從嶺上通過,長達幾十公里。治途有歷代修建的烽墩、土橋、城障、寺廟、穆桂英點將臺、昭君莊及古石窟石刻等遺跡尚清晰可辨。到公園游玩,既可欣賞自然風光,觀賞珍稀動植物,又可領略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舉,盡情飽覽治途文物古跡。
調令關森林公園
調令關森林公園是2004年3月由甘肅省林調令關森林公園是2004年3月由甘肅省林業廳批建的省級森林公園,現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公園位于慶陽市正寧林業總場東南部的中灣林場林區內,因位于子午嶺主峰、秦直道雄關——調令關而得名。公園總面積9300公頃,其中森林面積8812.8公頃,森林覆蓋率95.5%。園內層巒疊嶂、空氣清新,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僅木本植物43科82屬222種,有國家珍稀保護花卉紫斑牡丹,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大鴇、黑鸛、鴛鴦、大靈貓、玉帶海雕、蒼鷺、金雕等。
羅川趙氏石坊
羅川趙氏石坊位于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羅川鄉街中心。羅川趙氏石坊在羅川城中心共三座:恩寵坊、天官坊、清官坊。恩寵坊為明吏部稽勛司郎中趙邦清于萬歷四十五年為其嫡母劉氏、生母高氏所立。天官坊和清官坊系當地府縣官紳為趙邦清所立。據《正寧縣縣志》記載:趙邦清,字仲一,號乾所,明時真寧(今正寧永和)于家莊人。曾出任山東滕縣縣令,后-為“吏部文選司主事”,官至“吏部稽勛司郎中”。他的父親趙應魁也曾-為“奉政大夫”。明萬歷二十五年,當湯顯祖在山東滕縣遇見這位羅川-時,他已經在當地任職五年。經過打擊豪強惡霸,重新丈量全縣土地,徹底稽查稅賦、招募饑民,以工代賑,興修水利,完善生產設施,推廣新耕作技術等一系列的工作,在他上任后五年,滕縣由一個“民眾吞樹皮、吃草根、賣兒賣女、逃荒要飯,背井離鄉”的窮縣變成了“禾穗登場谷滿豐,家家雞犬更桑麻;路邊楊柳吐青翠,滿仙盡聞讀聲”的人間桃源。
周祖陵森林公園
位于甘肅慶城縣城東山,因山頂有一座著名的墓冢──周先祖不窋陵而得名。據史料記載:不窋失農官之后,西徙定居今之慶陽,在隴東慶陽一帶創建了華夏文明的農耕文化。由于他功績卓著,死后人們把他葬于此山。從風城過大橋,到周祖陵山下,經過茂密的林帶和蜿蜓崎嶇的簡易公路可達停車場,停車場上面的建筑群用822個石臺階連接在一起。山頂周祖文化區,總體布局嚴謹規范,錯落有致。首先是肇周圣祖牌坊,正面有楊成武上將題寫的“肇周圣祖”四個剛勁大字,字的兩邊四個柱子上刻有兩副對聯,正聯為“望天門三皇五帝周祖名峰群仙聚會,思慶洲岐傅李米人杰地靈萬眾來朝”。次聯是“絕頂始知世外境,憑欄一望古今天”。牌坊的背面有“鐘靈毓秀”四個大字。穿過牌坊,正面就是周祖大殿,大殿建于平臺之上。殿內正面有周先祖不窋、兒子鞠陶、孫子公劉三尊雕塑神像,像高2.8米,體態逼真,栩栩如生。
塔兒灣石造像塔
塔兒灣石造像塔合水縣城東北部約70公里的太白鄉苗村川塔兒灣村,堪稱中國造像像塔而聞名,那一座造像塔,始建于宋代,以鑿磨的紅砂巖石條塊疊砌而成,平面呈八角形密檐式建筑,共十三層,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名塔》一書認為它是中國最為纖細的古塔,將其列為稀有的古建筑和珍奇的名勝之一。高約12米,經寬一點四米,原無臺基及基座,形體清癯纖細,塔身第一層特高,達兩米。第二層以上逐漸縮短,二、四層南面各設一假門,各層有塔檐,檐下出疊澀兩層。檐角有仿木轉角斗拱,檐下雕出檐緣,檐上雕出筒狀瓦櫳。塔頂為石雕剎柱,剎基以上為相輪三匝,華蓋一層上置寶珠。塔身第一層,每面約有浮雕石刻造像,雕刻技法纖巧細膩疏密相間,每面雕像分為五幅,共四十副,每幅雕像法纖巧細膩,疏密相間。每面雕像分為五幅,共四十幅,每幅雕像十三至十五身,共造五、六百之多。內容多為佛說法圖,即一佛居中,坐在蓮花座或方形束腰座上,結跏跌座,身披袈裟。
寧縣境內那里有憋
寧縣境內那里有憋?答:寧縣境內那里有憋:慶陽市寧縣十大著名旅游景點,主要選取當地知名的景點,熱門好玩的景點進行綜合參考推薦,主要包括:調令關森林公園,印象義渠蓮花池景區,秦直道遺址慶陽段,塔兒莊塔,古豳文化旅游區,環縣東老爺山景區,湘樂磚塔……等景點,希望對大家旅游出行有所幫助。
寧縣的旅游景點
湘樂宋塔 湘樂宋塔位于湘樂鎮湘樂河北岸的臺地上,建造于北宋時期。塔基為等六邊形,塔高22米,造型古樸,風格雄渾。1981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普照寺貞元銅鐘
普照寺貞元銅鐘原為縣城普照寺法器。據史書記載唐德宗貞元7年就已存在(791年)。南宋時,金侵占寧州,貞元年間重鑄銅鐘,懸掛于鐘樓內,以震幽冥。鐘高2.2米、厚0.1米、口徑1.5米,重達7700斤。
塔兒莊五代塔
塔兒莊五代塔位于盤克鄉羅山府林場,修建于五代時期。塔基平面呈正方形,高三層11米。塔內呈四方形塔室,有壁畫為修補時所繪。
王孝錫烈士紀念館
王孝錫烈士紀念館位于古豳文化旅游區游客服務中心東面,占地110平方米,以時間為序,共分為九大板塊,展出了王孝錫烈士早期革命活動期間的圖片、圖書、遺物百余件。
寧縣哪里有賣耍的
.寧縣古豳文化旅游區現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位于寧縣縣城廟嘴坪,主要以周先祖公劉在古寧州(今寧縣廟嘴坪)創建"北豳古國"為文化載體而修建,這里曾是兩次建國立都之地,也是奴隸制國家存達千年之久之地,如今也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載,夏桀二十二年,周先祖公劉率族在寧縣縣城廟嘴坪筑公劉邑建古豳國,教民稼穡,發展農耕,始創"周道"、"京"文化、禮儀、開啟農業稅;義渠族在周人南遷后,于公元前772年——前272年在寧縣縣城廟嘴坪建立義渠國國都,開疆拓土,屹立列國,稱王北地,雄踞一方,與強秦抗衡達500年之久。
寧縣旅游景點都有哪些
印象義渠全域蓮花池生態旅游線是縣委、縣政府在挖掘義渠古都人文歷史的基礎上,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縣”為目標,以綠色發展為理念,以實施“旅游強縣”為戰略,實現多產融合發展,構建的“特色景點集群—產業培育多元—生態環境優美—旅游要素齊備”四位一體的旅游新格局。全線南起新寧金鐘,北至盤克宋莊,東西至兩邊山頂,全長60多公里涉及5鄉10村,聚焦“十美”(美麗山川、美麗公路、美麗村莊、美麗河道、美麗景點、美麗田園、美麗庭院、美麗植被、美麗風尚、美麗人文),建有寧江驛、蟠溪景區、昔家溝自助采摘園、寨河現代農業創意景觀園、印象義渠蓮花池、義渠古都羋月小鎮、前渠苗木藝術園、宋莊荷塘、百吉湖、羅山府岐黃養生谷等十大景點。印象義渠全域蓮花池生態旅游線有效的推進了我縣文化旅游特色化、規模化、品牌化、休閑化發展,帶動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實現百業興盛、村美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更多關于寧縣旅游景點都有哪些,進入: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