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拍拍拍拍拍,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

洪洞縣有哪些好玩的景區 (洪洞縣有啥好玩的地方)

admin 10 2023-04-03 23:00:19

本文目錄一覽:

洪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洪洞縣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有:玉皇廟、泰云寺、碧霞圣母宮、青龍觀玄帝宮、凈石宮、乾元山元陽觀、興唐寺等。主要遺址有:坊堆遺址、上村遺址、古楊侯國遺址、永凝堡遺址、侯村遺址等。

臨汾有哪些景點值得一看?

1、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是黃河上的著名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壺口瀑布的景色,四時各異,寒冷的冬天冰封河面;春天汛期時河水咆哮,如雷貫耳;每年的盛夏初秋,是黃河水量最大的季節,此時的瀑布最為壯觀。

2、洪洞大槐樹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鸛窩。”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是全國著名的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人工景區。

3、洪洞廣勝寺

位于洪洞縣東北17公里處的霍山南麓,建于東漢建和年間,明代時重修,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光秀美, 歷史 悠久。

4、云丘山景區

云丘山景區,位于臨汾市鄉寧縣境內,景區地處呂梁山與汾渭地塹交匯處,景區內最高處是海拔約1600米的玉皇頂米,景區內風光秀麗,林木茂盛,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

5、古縣牡丹文化 旅游 區

古縣牡丹文化 旅游 區分為牡丹主景區、漢白玉牡丹仙子像、南山飛瀑等景點。古縣三合牡丹號稱“天下第一牡丹”,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野生白牡丹。其中還有清澈若鏡的人工湖泊散布其間,山偎水,水繞山,身臨其中,如詩如畫。

6、丁村民俗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建于1985年,是中國建立的第一座反映漢民族民俗風情的專業性博物館,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來自網絡

堯都區-堯廟 華門 堯陵 仙洞溝 鐵佛寺 汾河公園景區

洪洞-大槐樹 廣勝寺

襄汾-丁村 陶寺

安澤-旬子文化公園

鄉寧-云丘山

吉縣-壺口瀑布 克難城

隰縣-小西天

曲沃-晉國遺址

蒲縣-東岳廟

霍州-霍州署衙 七里嶼 陶唐嶼

永和-乾坤灣

每個縣市都有幾個望大家添加吧……

臨汾 歷史 悠久,是 華夏民族 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和黃河文明的搖籃,有“ 華夏第一都 ”之稱。

簡單介紹幾個景點:

壺口瀑布是黃河上的著名瀑布,世界上少見的黃色瀑布。壺口瀑布以黃河為界,黃河以西是陜西宜川縣,黃河以東是山西吉縣。壺口瀑布山西處,位于山西臨汾市吉縣城西45公里處。壺口瀑布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最佳 旅游 時間分為兩段,一是每年的4-5月份,瀑布附近桃花盛開,岸邊凍結的冰塊開始融化,一派春意盎然,被稱為“三月桃花汛”。二是每年的9-11月份,此時雨季剛好過去,時有陣陣秋風吹過,常伴有彩虹出現,叫做“壺口秋風”。春、秋兩季水量較大,水流拍擊聲如雷鳴般,比平日更加震撼。

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是 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位于臨汾市洪洞縣城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 大槐樹尋根 祭祖園內,大槐樹是移民史實的見證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每年有20余萬人前往景區尋根祭祖, 余亞飛 詩云: “拔地巨槐沖碧漢,相承一脈密分枝;樹身即使高千丈,落葉歸根也有期” 。這里雖然沒有什么宏偉的建筑,但是不論嚴寒的冬天,還是酷熱的炎夏,尋根的游客絡繹不絕,有的賦詩題詞,抒發“飲水思源”之情,有的仰望古槐,盤桓眷戀,久久不肯離去。

堯廟位于侯馬北60余公里處,距臨汾市南約三公里。堯廟漢魏時代始建于汾西古平陽城,晉惠帝元康年間徙堯廟于汾東原上。唐顯慶三年( 658)徙廟于城南今址。歷代修葺,屢遭戰亂,今存山門、五鳳樓、廣運殿、寢宮等、欞星門、儀門已毀。 山門正中門額嵌“古帝堯廟”四字,旁門東刻“就日”,西鐫“瞻云”,意為人們依就如葵花向太陽,萬民瞻望如五谷盼甘霖。山門以南兩旁栽植柏樹,原東西廂房百余間無存,僅有零散豎立著的歷代碑石。西邊新遷建琉璃九龍壁一座,面東。正面聳立五鳳樓,雄奇俊秀,原名光天閣,意為堯舜光天下之明。樓下有三個磚券門洞直通中院,樓上重檐之下,圍設圍廊門臺,登高望遠,宮內外景物盡收眼底。頂上脊飾陶俑31個,人物個個栩栩如生。五鳳和鳴象征天降仁君,君臣團結,河清海宴,國泰民安。穿過五鳳樓,便是堯井亭,亭形六角,周設圍欄,井深十米,上加篷蓋,傳說為帝堯親鑿,實為啟示后人飲水思源,不忘帝堯功德。原來兩側的獬羊亭、冥莢亭今已無存。現存對稱的四株古柏,一日柏抱楸、二日柏抱槐、翠柏叢中紫紅楸花、潔白槐花盛開。三日鳴鹿柏,四日夜笑柏,傳說曾有梅花鹿來樹下嘶鳴。夜笑柏或說原產于印度,每年臘月三十日夜,樹上沙沙作響,似笑語聲,故名。

臨汾是位于晉南地區,自然和人文景觀數不勝數,小西天,廣勝寺,蘇三監獄,人祖山等等,簡單介紹一些有特色的景點。

一、洪洞大槐樹。

古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位于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這里洪洞雖然沒有什么宏偉的建筑,但是不論嚴寒的冬天,還是酷熱的炎夏,游客絡繹不絕

吉縣黃河游覽區,位于山西省吉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黃河游覽區這一帶,又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的寶庫。幾千年來,有多少驚心動魄的 歷史 事件發生在這里

廣袤富饒的山西晉南地區,地處黃河中游,東憑中條之峻,西依呂梁之險,南臨黃河之塹,一條汾河縱貫,蘊育出自遠古舊石器時代丁村人以降的悠久 歷史 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更有“堯都平陽”、“夏墟”……

五、云丘山。

 云邱山位于關王廟鄉大河村、坂兒上村境內,此山層巒疊嶂、奇峰嶙峋、峭壁千仞、氣勢磅礴歷代就是晉南勝景之一,古有“南有武當,北有云邱”之說。山上有梯子崖,一線天、回心石、臘臺、天梯等自

臨汾地區的文物古跡比較多,景點景區也不少,如果喜歡有山有水的地方,就離臨汾市區比較遠一些了。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景區,同時它也屬于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離洪洞大槐樹不遠處還有一個蘇三監獄,是中國目前僅存的一座明代監獄,在離洪洞不遠處的霍山腳下,還有一座在當地比較有名氣的廣勝寺,離臨汾市區不遠處還有一個 旅游 景區云丘山,接下來就要屬中國的第二大瀑布,黃河壺口瀑布,當年柯素良飛越黃河就在此地,臨汾還有堯廟、千佛洞、千佛崖、鐵佛寺、飛虹塔、鼓樓、還有一個非常高大上的門叫華門,華門是后來建筑的。還有許多小的景點,隰縣小西天、蒲縣的東岳廟、古縣的牡丹文化 旅游 區、吉縣的人祖山風景區。

如果到臨汾游玩的話,應該首選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 旅游 景區,因為洪洞大槐樹 旅游 區在世界都是非常有名的,也是國家5A級 旅游 景區,它主要分 歷史 景觀和文化景觀兩部分,景區有二代、三代大槐樹和千年槐根,景區景點大約有五六十處,在明朝洪、武永樂年間,由這里遷往各地的移民數以億計,到今天已經分布在全國30多個省市和2000多個縣市,還有部分移民海外,分布的國家大約有100多個,在亞洲、在美洲、在歐洲、在非洲、以及大洋洲都有從這里出去的移民,這里也是外出游子尋根的地方。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說起臨汾的景點,洪洞大槐樹一定首當其沖。這一處景點和我國古代的移民政策有關,600年前的18次大移民,使洪洞“大槐樹”成為世界各地古槐后裔魂牽夢繞的精神家園,濃濃的大槐樹情節浸透了萬千炎黃子孫的生命,如今,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大槐樹文化”。每年這里都會有尋根祭祖的文化活動舉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觀禮。

除了大槐樹,相信對于堯廟大家也不陌生。堯廟是為了紀念古代第一個明君——堯建造的,堯廟的面積很大,簡直就是一座堯城。進入堯廟,首先看到的就是秀麗的五鳳樓,已經有千余年的 歷史 了,有著“一鳳升天,四鳳齊鳴”之說。五鳳樓之后又堯井亭,小巧玲瓏,特別別致。之后便是廣運殿,也就是堯宮,是廟內的主體建筑了,大殿內有高達兩米八的唐塑堯王像,兩邊站著兩位宰相和閣老。在這里,你可以探訪文明古國的 歷史 痕跡。每年堯廟都有廟會,很熱鬧,喜歡的朋友可以去轉轉。

您說的是臨汾市區還是臨汾?要是整個臨汾的話,只觀看全國獨有的特色景點得您一個多月!

臨汾擁有大約10萬年的文化遺址,4500年前就建國都,作為“華夏第一都”,無論風景、 歷史 、文化都是無法復制的,來臨汾玩算是來對了!

我給您介紹一個三日以內的特色線路!

來臨汾的第一個景點:

吉縣壺口瀑布:天下奇觀值得一去(不見黃河心不死)

鄉寧縣云丘山:天下最美的山(華山天下險,黃山天下奇,云丘天下美)

洪洞大槐樹: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黃河魂、中國根)

由于臨汾名勝古跡、紅色記憶、秀麗風景著實太多,無法一一介紹!

呵呵,本人臨汾人,覺得臨汾真沒好玩的地方,堯廟華門真心覺得沒意思,倒是各個縣里有些可玩的地方,霍州的淘溏峪,周邊的蝴蝶谷,這倆地方還行,吉縣的壺口瀑布,壺口景區往西有個閻錫山的舊址,再一個就是洪洞大槐樹,其他還真沒覺得有啥

臨汾的 旅游 資源還是很豐富的,比較著名的有吉縣壺口瀑布,洪洞大槐樹,還有堯廟,華門,天下第一洞房仙洞溝,古縣牡丹園,廣勝寺,丁村遺址,要說臨汾標志性的建筑那就是公共廁所了,這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的

臨汾市堯都區里有堯廟,華門,烈士陵園,河西有龍祠,仙洞溝和姑射山,周邊地區,在鄉寧縣比較出名的是云丘山風景區,在吉縣有壺口瀑布景區,在洪洞有大槐樹景區,在曲沃有個晉國博物館,歡迎補充

洪洞旅游景點有哪些

1、廣勝寺

位于洪洞縣縣城東北17公里霍山腳下,寺始建于東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廬舍寺,亦稱育王塔院,唐代改稱廣勝寺。唐大歷四年(769年),中書令汾陽王郭子儀撰置牒文,奏請重建。宋、金時期,廣勝寺被兵火焚毀,隨之重建。

2、洪洞玉皇廟

位于山西省洪洞縣城西北5公里辛北村,元太宗已丑 (1229)年建,明、清和民國均有修葺。坐北朝南,分前后二進院落,前院南側為戲臺(以改觀),東側為玉皇廟大門。后院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為正門、儀門、玉皇殿,兩側建有東西朵殿、廂房。

3、洪洞關帝廟

位于洪洞縣城文廟街,創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后歷代均有修葺。關帝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364平方米。沿中軸線由北向南依次為前殿、獻殿、露臺、戲臺、春秋樓,兩側為東西廊房和鐘、鼓樓。春秋樓又名三真閣,十字歇山頂樓閣式建筑。

4、洪洞商山廟

位于洪洞縣趙城鎮孫堡村,商山廟,因祀奉伏羲、神農、軒轅三皇而得名三皇廟。其創建年代不詳,就其商山廟名稱來看,創建時是為了祀奉秦朝末年隱居商山的信奉黃老之學的博士“商山四皓”而建。明代時改為祀奉三皇。

5、凈石宮

位于洪洞堤村鄉干河村,因建在村西凈石山下而得名,創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后歷代均有修茸。現存建筑為明中后期遺構,占地約5畝余,山門,融寧宮同在中軸線上,左右各有配殿、耳殿、建筑結構疏密得當,布局精巧,主次分明。

洪洞大槐樹景點介紹

洪洞大槐樹景點介紹

古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位于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這里洪洞雖然沒有什么宏偉的建筑,但是不論嚴寒的冬天,還是酷熱的炎夏,游客絡繹不絕,有的賦詩題詞,抒發“飲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盤桓眷戀,久久不肯離去。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洪洞大槐樹景點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洪洞大槐樹景點介紹

元朝末年,元政府連年對外用兵,對內實行民族壓迫,加之黃淮流域水災不斷,饑荒頻仍,終于激起連綿十余年的紅巾軍起義。元政府予以殘暴的鎮壓,爭域奪地的殊死之戰時有發生,兩淮、山東、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戰亂的創傷未及醫治,明初“靖難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魯、豫、皖諸地深受其害,幾成無人之地。在元末戰亂時,蒙古地主武裝察罕貼木兒父子統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卻是另外一種景象,相對顯得安定,風調雨順,連年豐收,較之于相鄰諸省,山西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難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明朝滅亡元朝后為了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五十余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據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通過。汾河灘上的老鷂在樹上構窩筑巢,星羅棋布,甚為壯觀。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時節,槐葉凋落,老鴉窩顯得十分醒目。移民們臨行之時,凝眸高大的古槐,棲息在樹杈間的老鷂不斷地發出聲聲哀鳴,令別離故土的移民潸然淚下,頻頻回首,不忍離去,最后只能看見大槐樹上的老鶴窩。為此,大槐樹和老鶴窩就成為移民惜別家鄉的標志。“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鴰窩。”這首民謠數百年來在我國許多地區廣為流傳。

明初從山西洪洞等地遷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安徽、江蘇、湖北等地,少部分遷往陜西、甘肅、寧夏地區。從山西遷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轉遷到云南、四川、貴州、新疆及東北諸省。如此長時間大范圍有組織的大規模遷徙,在我國歷史上是罕見的,而將一方之民散移各地,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墾荒振興農業的政策,雖然其目的是鞏固封建王朝的統治,但客觀上緩和了社會矛盾,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逐步得到恢復,邊防鞏固,社會安定。

民國二年,宦游山東的賈村人景大啟告老還鄉后,集資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來的古大槐樹處,亭雖不大,但雕梁畫棟,飛檐斗拱,精巧玲瓏。亭中豎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樹處”五個隸體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簡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側,建有茶室三間,以備尋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題字為“飲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處建有牌坊一座,橫額雕刻著“譽延嘉樹”,另一面刻有“蔭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縣政府重修并擴建了大槐樹公園。

在這里還流傳著一些有關遷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后,袁世凱命山西巡撫張錫鑾率盧永祥第三鎮兵進攻山西革命軍,所到之處肆意搶掠。到洪洞后,士兵來到古大槐樹處,紛紛下馬羅拜,互相傳言:“回到大槐樹老家了。”不但沒搶掠,而且將財物供施于大槐樹下。大槐樹“御災抗患”之功為人們所稱道。

傳說當年移民時,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為記。至今凡大槐樹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復形(兩瓣)。“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你若有興趣,不妨自我查看。

當時,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們反綁,然后用一根長繩聯結起來,押解著移民上路。人們一步一回頭,大人們看著大槐樹告訴小孩:“這里就是我們的老家,這就是我們的故鄉。”至今移民后裔不論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說古大槐樹處是自己的故鄉。由于移民的手臂長時間捆著,胳膊逐漸麻木,不久也就習慣了,以后遷民們大多喜歡背著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襲了這種習慣。

在押解過程中,由于長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報告:“老爺,請解手,我要小便。”次數多了,這種口頭的請求也趨于簡單化,只要說聲“老爺,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詞。

遷民到了新的居住地點,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雙手建屋造房,開荒種地,不論干什么,都會聯想起故鄉的山山水水。為了寄托對故鄉的思念,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里,大門口栽種槐樹,以表對故鄉的留戀和懷念之情。有些移民到遷徙地后,以原籍命名村名,如北京郊區有趙城營、紅銅(洪洞)營、蒲州營、長子營等,表明這些居民是當年從趙城、洪洞等地遷去的。

祭祖小屋里貼著一張“古槐后裔姓氏表”,該表上共有四百五十姓,供奉著他們的牌位,這大大超過了百家姓。他們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國各地的,經過搜集整理,公諸于墻,以便尋根查詢。近年來,大陸民眾競修家譜,海外同胞尋根祭祖,紛紛查詢自己同大槐樹的血緣關系。

悠悠六百年多年過去了,漢代古槐已不復存在,消失在歷史的風塵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樹,則枝葉繁茂,充滿活力。槐鄉的后裔已遍布全國二十多個省,四百多個縣,有的還遠在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

遙想當年祖輩們扶老攜幼,離鄉背井,在頻頻回首遙望大槐樹和老鴿窩時,灑下了多少傷心淚,愿大槐樹與海內外同胞永遠根連根,心連心。

主要景點

根雕大門

“根雕大門”是尋根祭祖園的正門,為槐根造型,東西跨度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滄桑、偉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勁有力,寓意大槐樹后裔同門、同根、同祖、同心。象征大槐樹兒女舍小家,取大義,扎根神州大地,為國家繁榮、民族昌盛孜孜不倦地艱辛勞作和奮斗拼搏。詮釋的是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共同的老家,是大槐樹兒女的魂。

根字影壁

影壁是景區的標志性景觀,這個大大的隸體“根”字是由我國原工藝美術學院院長、著名書畫家張仃老先生題寫。字體蒼勁有力,穩健端莊,隱含象形,寓意深邃。飽含著濃濃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鄉之意。道盡了凝結于歸鄉游子胸懷間那種復雜的故園家國之感。

碑亭(古大槐樹處)

碑亭是建在第一代大槐樹的遺址上的,碑高一丈零五,寬二尺四寸有余,碑冠在盤龍細雕之中篆書“紀念”二字,碑陽鐫刻“古大槐樹處”五個隸體字,這五個字不是用筆寫的,而是用刷子刷出來的。據說遺址的修建者之一劉子林一個好友非常窮,當時沒有錢捐資修碑亭,只能用刷子寫字,也沒有留下姓名,雖然沒有捐資,但是字寫的非常好,就被采用了。

二、三代大槐樹

這就是由第一代古大槐樹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樹,距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由二代大槐樹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樹也有近百年的歷史,當年移民告別故土時,無不把大槐樹當作家鄉的象征,遷入新地后,紛紛在庭院種植槐樹,并懸掛一個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對故土的思戀。

千年槐根

根據考古人員鑒定,此根大約生長在宋元時期,距今約1000年左右,遠在明初移民之前。槐根高度6.2米,其中外露部分4.2米。槐根盤枝錯節,形象奇特,能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是一棵罕見的大型古槐真根。

移民浮雕圖

三組浮雕以大槐樹為背景,自左至右為:移民國策、移民惜別、移民遷徙。中間有文字隔開,以文釋畫,文畫互彰。具體講述了大槐樹移民的起因、槐鄉人們別離鄉土、遷徙途中的情景。

移民情景雕塑

通過朝堂決議、大槐樹下、講不完的故事三組移民情景雕塑向我們形象地展示了大槐樹下的移民歷史。第一組雕塑是朱元璋聽取朝中大臣的奏議,下令開始遷民的場景,我們叫它朝堂決議。這第二組雕塑就是講述大槐樹下老人在與他的子女話依依惜別之情。第三組講不完的故事可以看到當年外遷時的那位青年壯丁已經變成了老人,還在給他的子孫后代講述著遷民的故事。

祭祖堂

內景祭祖堂是由山西省古建筑保護研究所設計與施工,建筑風格為仿明代建筑,為整個祭祖園的核心。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闊112米,進深55米,總占地面積6160平方米。堂前置露天銅鼎香爐,堂內設1230個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僅體現傳統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題,是全國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

望鄉閣

望鄉閣位于祭祖堂東側,是專門用來接待遠方歸客的地方,里面環境清幽,布局樸素,大家可以在這里品一品家鄉水,看一看有關大槐樹移民的書籍。整個茶室提供的服務都是免費的。因為前面我們看到的老茶室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多的回鄉游子的需求了,所以我們開辟了這個茶室,它的作用、意義和原來的茶室都是一樣的。一杯清茶,一瓢清水接待不遠千里前來尋根祭祖的移民后裔,以此來表達老家人對各地移民后裔的一片親情。以茶待客是一種尊貴的禮儀,具有深遠的文化內涵,用家鄉的水、家鄉的茶接待老鄉更有非凡的意義。

獻殿

獻殿是祭祀時用來擺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員的主要活動場所,位于祭祖活動區中軸線位置上,建筑面積1250平方米,面闊五間,進深五間,單層重檐,廊圍四邊,是仿明代全木結構建筑,十字歇山屋頂與仿明戲臺連為一體,其高度,跨度乃三晉之首,其華麗壯觀為全國罕見。

溯源閣

溯源閣位于祭祖堂西側,與望鄉閣對稱而建,是大槐樹主體建筑“一堂兩閣”之西閣,建筑造型為仿古四角攢尖頂三檐雙層建筑,上層有爬廊與祭祖堂相連。溯源閣取義溯源,意在追溯移民史實,感念先祖功德。而溯源閣整體布局也凸顯了溯源移民歷史,展示老家文化這一主題。

中華姓氏苑

中華姓氏苑主要由中華民族的姓氏來源、發展演變,11969個姓氏,姓氏郡望、堂號、堂聯、家訓等姓氏文化布置而成。您將在這里欣賞到一場中華姓氏文化的盛宴。

移民實證展覽館

這里有移民情景泥塑群雕,這里有移民先祖生活用品、這里有許多珍貴的移民譜牒,在這里展出的每一件實物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雖然看起來很普通,但都是對移民歷史最真實的見證和最珍貴的佐證。

廣濟寺

洪洞縣廣濟寺為唐貞觀二年所建,原址在洪洞城內永安里,金承安年間遷徙賈村汾河畔。當年廣濟寺寺院宏大,僧眾濟濟,香火旺盛。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三圣殿、法堂、藏經樓、伽藍殿、祖師堂、禪堂、方丈、鐘鼓樓。還有齋堂、客堂、寢堂、茶座、延壽堂等。山門左側有一棵蔭蔽數畝的大槐樹,這就是明初遷民之時,辦理公差事務,人們不能忘懷的古大槐樹。

槐木化石

槐木化石是從洪洞西山煤礦挖出來的,據專家考證已有上億年的歷史。上面的許多地方已經炭化,這就形象地說明洪洞早在億年前就有了槐樹的身影,所以被稱為“槐鄉大地”是當之無愧、名不虛傳的。

石經幢

石經幢是祭祖園中最古老的文物,也是現存明代遷民的唯一歷史見證。經幢是古代佛教石刻的一種,創始于唐,由多塊石刻堆建成柱狀,柱上有盤蓋,柱身刻陀羅尼經文及佛像。由廣濟寺大法師惠璉于金承安五年(1201年)所建,比移民還要早200多年,是廣濟寺的唯一遺物,也是典型的經幢作品,距今有800多年的歷史。它由青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四層十五級,高9.4米,雕刻藝術古樸深厚,書法剛勁流暢,浮雕栩栩如生,是金代雕刻藝術的`珍品。

過廳

這座過廳為五間三開一啟的過廳。門廈琉璃蓋頂,吻獸齊全,正中檐下書寫七絕二首。第一首意為:所有移民后裔都是楊侯國人“洪洞人”,這并不是沒有根據,眾多的私家碑記、譜牒都有記載。第二首意為:北京、河南、山東以及安徽滁和一帶的移民后裔都是同根、同源,請不要擔心互相誤認,關于小腳趾為兩瓣的古老傳說就是我們相認的憑據。

洪崖古洞

洪崖古洞建在這里與洪洞可是大有淵源的,因為洪洞這個名字就是取自城南“洪崖”與城北“古洞”。“洪崖塹壁”與“古洞連云”這八個大字是由著名書法家董壽平書寫的。“洪崖古洞”占地面積800平方米,南北長40米,東西寬20米,崖高16米,洞高4米,寬2.5米,洞內蜿蜒曲折。

魁星樓

民俗村最南面那個塔式造型的建筑就是魁星樓。據《漢書》記載:魁星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主宰文運。魁星樓是古代村莊里供奉魁星的圣地,讀書人在魁星樓拜魁星,以祈求在科舉考試中榜上有名。所謂“魁星點狀元”,就是如此。魁星樓的旁邊還設有北斗七星,而北斗前四星稱為“璇璣”,也叫魁,又因為四顆星排列如“斗”字,也稱“斗魁”。

同源渠

同源渠,顧名思義,移民后裔有著共同的源頭。移民后裔遍布祖國大江南北,融匯于整個華夏民族,但他們的源頭只有一個,就是洪洞大槐樹。只要是大槐樹的后裔就能在這里找到移民先祖的蹤跡,都能找到同根同源的一家人。

思源潭

水流千里總有源頭,人處四海難忘故土。移民先祖當年從這里開拔外遷,開疆拓土,但從沒有一刻忘記過對故土的思念。幾百年后,移民后裔也絕不會因時間的遙遠而淡忘對自己源頭的眷戀。在這里,您可以默念祖恩,撣塵凈手,以虔誠的心情去祭奠您的先祖。

一代大槐樹(仿)

新塑大槐樹根據古大槐樹的記載所建,重現了當年大槐樹的風采。據記載當時的大槐樹身圍 “七庹零一媳婦”,也就是說,要七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手連手才能合抱,男一庹五尺,女一庹四點五尺,故這棵新塑大槐樹身圍近40尺,直徑13尺。

牌坊

這座牌坊建于民國三年(1914年)它的正額與背額分別鐫刻著“譽延嘉樹”、“蔭庇群生”。“譽延嘉樹”說的是隨著大槐樹后裔的輾轉遷移,大槐樹在海內外也享有盛譽;“蔭庇群生”說的是大槐樹的神靈世世代代庇護著移民后裔,庇護著大槐樹下的蕓蕓眾生,辛亥革命時期槐鄉大地就因大槐樹而免去了一場大的浩劫。

茶樓

茶樓采用的是全木質框架結構,總高11米,南北長23.65米,東西寬13米。一層是洪洞特色的農家純綠色無公害產品,二層是仿明式的茶館。茶樓不僅僅是一座民間的傳統建筑,更是中華文化中以茶待客的老習俗在洪洞的直觀體現,可以讓您最真切地感受老家人的熱情,并了解老家的質樸民風。

茶室

茶室,建于民國三年,專供游客歇腳休息、品茶聊天的場所。面寬10.45米,進深4.77米,面積不大,脊高一般,形貌與民居無異,意義卻不一般,它是為接待遠方歸來的游子而特意興建,匾額與楹聯所表述的也正是這種老家與歸客之間的親情。

三座橋

西橋取名蓮馨橋,有兩層寓意。其一洪洞自古就有蓮花城的美譽,當時縣城高而四周低,人們蓄水植蓮。到夏天蓮花的香氣彌漫著整個洪洞城,真乃“水包座子蓮花城”。其二“蓮馨”諧音“心連心”,喻指老家人與移民后裔永遠心連心。

中橋取名槐香橋,有兩層意思。一是說這里是槐樹的故鄉,到處充斥著槐花的香氣。二是槐香的諧音是懷念的懷,故鄉的鄉,意思是大槐樹的后裔永遠懷念自己的故鄉。

東橋取名鸛鳴橋,是借鸛鳥的鳴叫抒發游子的思鄉之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首民謠:“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鸛窩”。民謠里的老鸛指的是一種體型像鶴的水鳥,但脖子和身子比鶴短。以前在汾河邊常看見它們大片的覓食,在大槐樹上筑有巨大的窩[2]。

;

山西臨汾洪洞大槐樹導游詞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游景區位于山西省洪洞縣,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圣地,國家AAAA級景區,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大槐樹祭祖習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 文化 遺產名錄。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山西臨汾洪洞大槐樹 導游詞 ,方便大家閱讀與鑒賞!

山西臨汾洪洞大槐樹導游詞1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鴰窩。”各們都聽過或是聽說過這首歌謠么?這首歌謠是中華民族尋根情節的濃縮。在這個既沒有美景也沒有宏偉建筑的地方,每天游客不絕,干什么呢?僅僅為的是一睹大槐樹的遺跡,為的是追尋一下自己祖先是否從這里出發.現在我們也去追尋一下我們的祖先:

大槐樹旅游區位于洪洞縣城古槐北路公園街,西臨大運高速公路,東依南同蒲鐵路和霍侯一級公路,南距臨汾市30公里,北距太原市246公里,占地面積2.3萬平方米,綠地占地面積1.9萬平方米。洪洞大槐樹是聞名全國的明代遷民遺址。洪洞大槐樹移民以范圍最廣、規模最大、時間最長,被稱為“世界移民之最”,其對研究中國移民史、家譜、族譜、根祖文化乃至華夏文明史都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多少年來,大槐樹被當作“家”、被稱作“祖”、被看作“根”,成為億萬古槐后裔尋根祭祖、探本溯源的圣地。 據文獻記載:從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永樂十五年(1417年)近50年的時間內,明朝政府在大槐樹下廣濟寺院設局駐員,編排隊伍,發放“憑照川資”,先后18次大規模移民于京、冀、豫、魯、皖、蘇、鄂、秦、隴等18個省市,500多個縣市。這對于當時醫治戰爭創傷,鞏固明政府統治地位,恢復戰后經濟及促進民族融合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歷經600多年的滄桑歲月,古槐后裔繁衍生息,現已遍布全國各地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也就成為海內外流傳千古的民謠和槐鄉后裔追根溯源的指南。洪洞大槐樹也因此名揚四海。

山西臨汾洪洞大槐樹導游詞2

近年來,黨和國家各級領導人喬石、李鐵映、肖揚、宋平、萬國權、谷牧、張震、姜春云、布赫、孫孚凌、陳錦華等以及張玉鳳、陳大洛、賈平凹、李訥、孟偉哉、黃宗英等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曾親臨參觀視察,并揮毫潑墨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不少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中國港、澳、臺的古槐后裔也前來尋根;還有美國、 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外國游客前來觀光。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外出旅游觀光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旅游業作為朝陽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大槐樹景區認祖歸宗、探本溯源已成為古槐后裔的親情網絡。為順應潮流,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從1991年起每年的公歷4月1日至10日,洪洞縣政府都要在次舉行大型的尋根祭祖節和物資文化交流大會,到現在已成功舉辦了12屆。獨具特色的尋根祭祖活動,使大槐樹景區在全國旅游景區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位置。1997年洪洞縣委、縣政府又出臺了古槐遷民遺址的開發方案,決定在現古槐遷民遺址的基礎上,向西、向北擴建一座占地20萬平方米的尋根祭祖園。

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大槐樹景區取得了突出的成績。1996年被確立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省旅游局評為“旅游景區(點)管理先進單位”;1999年被省旅游協會評為“山西省五大著名特色旅游景區”;同年12月,被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評為“省級文明景區(點)”;2000年檔案管理達省一級機關檔案管理標準;同年被省委、省政府確立為“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游”的中心;2001年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2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AAAA級旅游景區。

山西臨汾洪洞大槐樹導游詞3

大家好!

我叫齊晗羽,叫我“齊導”就好了。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參觀“臨汾大槐樹景區”,希望我們度過愉快的一天。

大槐樹景區面積很大,它是仿古式的,里面有“百家姓院”、“趙家大院”、“大槐樹后代”、“祭拜堂”等大型活動場所。其中“趙家大院”是仿照“喬家大院”而建,里面有小吃,游樂場,服裝店等,是青少年的最愛。

看!正前方,就是“大槐樹景區”的大門,大家看到那盤旋在大門上方的屈曲粗壯的大槐樹了嗎?它是用優質木材進行加工、 雕刻 而成的。

現在,我們就一起進去看看吧!

首先,大家看到的一個巨大的花環,上面刻著一個大大的“根”字,它表示大槐樹就是華夏成千上萬兒女共同的根,有這樣一句話說道:“要問我家在何處,臨汾洪洞大槐樹。”所以,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千里迢迢來這里尋根問祖。

讓我們沿著通道一直往前走,眼前的是一個仿古式的大鐘樓,里面有一些水果模型和人物雕塑,咱們一會進去以后可以參觀一下。注意不要損壞公物,不要扔下垃圾。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十五分鐘以后在這兒集合。

來!大家順著北邊這條通道一直走,就來到了大槐樹的下面。瞧!這棵大槐樹高聳入云,飽經滄桑,它在這兒扎根生長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它那魚鱗般古老的樹皮就是它歷經風霜的見證。

接下來,大家繼續跟著我走,現在我們就來到了“趙家大院”門前。“趙家大院”里面的內容可豐富了!有風味各異的美食,有琳瑯滿目的時裝……甚至還有很刺激的小型游樂場!好啦,大家現在就可以帶領小朋友們盡情地去玩一玩了!

今天的大槐樹一日游就要結束了,很高興為大家介紹景區的風光,共同見證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如果我們有緣,下次再見!

山西臨汾洪洞大槐樹導游詞4

(景點概況)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曾經匯聚了明初上百方人的移民洪流。說到槐樹,也就是國槐,在我國北方隨處可見,但在山東、河南、河北等地,一提起槐樹,許多人想到的是“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為什么呢?因為大槐樹目賭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范圍最廣的移民壯舉,600多年來一直被千百萬移民后裔作為“老家”的標志。

為了滿足移民后奇尋根祭祖的愿望,早在1914年,洪洞縣民間就自發捐款據捐物,在古大槐樹處修建了遺址公園。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現在的古大槐樹處,已經成為集移民古跡、祭祖活動、民俗游覽為一體的尋根祭祖圣地。

(“根”字影壁)這個八字影壁上面,雕刻的是民間的吉祥圖案,中國有句老話叫“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一個人不論走到哪里、身居何地,都對“老家“有著深深的思念,對家的“根祖”有著情感的眷戀。影壁上這個大大的“根”字,就飽含了槐鄉人民濃濃的桑梓之情,凝聚了大槐樹移民后裔的悠悠思鄉之意。

為什么這樣說呢?請看這個隸體“根”字,不僅筆力雄健,而且隱含象形。“木”偏旁就像一個人昂首甩手走路的樣子,象征現在的移民后裔紛至沓來,急切回到老家”的情景;“根”字的最后一筆,又像一個人正在邁步行走的腳,象征明代移民外遷時久久不愿落下的沉重步伐。

兩旁的“飲水”、“思原”4個篆體字中,“原”字沒有三點水,是因為在篆體字的結構中,原來的“原”和源頭的“源”沒有區別,同時又寓有回到故鄉、追本溯“原”、不忘祖先之意。

(移民雕塑)這3組移民情景雕塑,形象地展示了大槐樹移民的歷史。元未的鎮壓農民起義、明初的“靖難之役”,造成了中原人口的銳減。戰爭過后,致使中原地區水、旱、蝗、疫等災害連年發生,造成中原大地“赤地千里少人煙”。全國人口由宋朝頂峰時期的近1億下降為元未的5000多萬,其中的逃戶、流民還占了一半。

山西臨汾洪洞大槐樹導游詞5

明初的洪洞大槐樹移民,是中國歷史上官方有組織、有計劃的最大的一次移民。山西作為重點省份,50多個縣都有移民,主要遷往河北、河南、山東、安徽、北京,涉及今天的18個省、500多個縣市。為了實施移民屯田的基本國策,明朝在山西派了3位國公、10位侯爺、1位伯爵、10位都督和1位指揮,也就是有20多位開國元勛、帶兵將帥先后負責了大移民。

為什么山西會成為移民重點省呢?因為山西地勢復雜,易守難攻。元未農民起義軍雖然多次進攻山西,但是屢屢敗北,客觀上使得山西避免了長期戰亂。加之山西風調雨順,連年豐收,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口達到403.4萬,比河南、河北加起來的378萬還要多。山西又緊靠中原地區,所以就成了主要的移民遷出地。第二組雕塑體現的就是大槐樹下老人在與他的子女依依惜別、旁邊那位官員正在辦理遷民手續的 故事 。

(過廳)過廳正中檐下,這首七律詩的上半部分“生生死死說前因,同是楊侯國里人。莫道源淵無考證,私家記述最為真”大意是說:移民們世世代代都在講移民的故事,說他原先都出自楊侯國,這種說法不是沒有依據,在收集到的大量民間家譜、碑記和地方志中,都有翔實的記錄。

詩中的“楊侯國”就指洪洞縣。西周時的洪洞即楊侯國,周康王封他的堂弟就是唐叔虞之子姬杼(zhu)為“楊侯”。遺址就在洪洞縣城東南9公里的范村。范村附近出土過包括國家一級文物“楊侯鼎”在內的東周青銅器。

春秋時,晉國滅楊侯國改置“楊縣”。秦漢以前,古人多以地為姓,楊縣即后來的洪洞縣,這里便成了楊姓最早的發源地。公元617年即隋義寧元年,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南下霍邑(今霍州市),改楊縣為“洪洞”,以壯軍威,為的是取代隋朝楊廣的統治。

在“古槐逢春”、“蔭庇九州”這兩間屋子里,我們從槐樹照片、移民后裔的來信中,以感受到他們對老家的那份眷戀之情。大槐樹尋根祭祖園的建設,離不開每一位槐鄉后裔的支持,這一片尋根祭祖碑林就是最好的證明。

山西臨汾洪洞大槐樹導游詞相關 文章 :

★ 山西洪洞大槐樹導游詞5篇

★ 關于山西洪洞大槐樹的導游詞5篇

★ 山西洪洞大槐樹的導游詞

★ 山西導游詞

★ 有關山西的導游詞精選

★ 最新山西導游詞5篇合集大全

★ 介紹山西景點導游詞5篇集錦2020

★ 2020年實用版山西導游詞合集

★ 山西概況導游詞5篇合集

★ 著名山西導游詞5篇最新集錦大全

上一篇:青芥辣十大品牌排行榜2025近期排名前十名分析
下一篇:歡迎奕沃常識使用Z-BlogPH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