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縣有哪些好玩的景區 (彰武縣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本文目錄一覽:
- 1、彰武旅游景點
- 2、阜新的旅游景點有哪些
- 3、彰武縣旅游景點
- 4、彰武縣是幾線城市?
彰武旅游景點
千佛山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位于阜新市彰武縣東北部大司賈子鎮阿古寺村。 地處漳武、法庫、康平三縣交界處,距縣城45公里,距四福高速包家屯出口5.5公里,海拔246米,總面積15.9平方公里。 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六年,因雕刻滿山數百尊佛像而得名。 千佛山摩崖造像種類繁多,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是我省保存完好的佛教石刻藝術團體。 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文化談判史上的珍貴文物。 共有173尊保存完好的佛像。 線條流暢、清晰、自然。 高的有 10 多英尺高,矮的有 1 英尺多。 一些佛像的彩繪痕跡仍依稀可辨。 杜爾比城始建于崇德二年八月的丙辰,皇太極下令在今彰武境內修建杜爾比城,號稱“全遼關之鑰”。 修復后的杜爾比城位于彰武縣高山臺腳下,六合橋以西,依山傍水,現已成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城內有亭臺、樓閣、亭臺、湖水、院落。 并收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20000多塊磨盤。 普安寺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南部大坂鄉海棠山南麓。 據阜新縣志記載,普安寺始建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張嘉率領弟子建造,六代后始建于光緒九年(1883年),涵蓋 面積47000多平方米。 是黃教藏族古建筑群。 巨龍湖 巨龍湖位于阜新市彰武縣東北部后新丘鎮,距縣城35公里。 有通往阜新市彰武的張康高速公路。? 1959年隨混沌河改建水庫,1970年竣工。水庫建成時,因開挖兩條引水渠,形如龍須,故名“聚龍湖”。 巨龍湖水庫流域面積27.5平方公里。 主壩長1825米,高55米,頂部寬4.5米。 水庫總庫容1440萬立方米。 近年來,聚龍湖增設游艇、垂釣等設施,成為旅游勝地。 游客可以乘坐游艇暢游寬闊的湖面。
阜新的旅游景點有哪些
阜新旅游景點如下:
1、海棠山。海棠山位于阜新市大板鎮大板村,這一座山其實不高,只有710多米,但是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海棠山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里的山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和佛像石雕,非常的精妙和好看,比起賀蘭山壁畫來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2、大清溝。大清溝位于阜新市彰武縣大冷鄉,這里可以說是阜新的傳統旅游景點了,名氣雖然沒有內蒙古的大青溝有名,但是自然風光卻是同樣秀美,是周邊地區市民夏季避暑的好去處。
3、海州露天礦。海州露天礦是在阜新市的海州區,交通非常便利,也算是阜新市區為數不多可以稱之為景點的地方了。這里其實曾是一個巨型露天礦,其礦坑又大又深,號稱是“亞洲第一大露天煤礦”,往下看都有種眩暈的感覺,說阜新市因它而興也不為過,可惜的是,這里后面煤炭資源慢慢枯竭了。
彰武縣旅游景點
導語:彰武是一座歷史古城,喜歡歷史氣息的游客可以到這里玩哦!下面是我為你準備的彰武縣旅游景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1、都爾鼻城
都爾鼻城始于崇德二年八月丙辰,皇太極欽令于如今的彰武境內修建都爾鼻城,稱之為“全遼管鑰”。
復原的都爾鼻城坐落于彰武縣高山臺腳下,柳河橋西,依山傍水,現已成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城內亭、臺、樓、榭、湖泊、四合院一應俱全。并集全國各地磨盤兩萬余塊。城內建有王記燒鍋博物館,有東北地區最大的白酒酒莊,中式婚禮影視基地。都爾鼻城內有飯莊、燒烤、垂釣、騎馬、射箭等娛樂項目,是一個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影視拍攝,滿清民俗為一體的特色旅游景區。
2、彰武摩崖造像千佛山
清光緒年間,五臺山不口尚朱溫久募化至此地,見此山雄偉高大,山石林立,遂立下“誓愿”,在此山摩刻佛像千尊。后因戰亂,未能如愿,但千佛山卻因此而得名。
這里山高樹茂,青石壁立,古木蒼勁,以峰巒、峭壁、古松、怪石等自然景觀為特色。一條四季溫泉小溪,清澈見底,從山腳下流過,注入毗連的獾子洞水庫。每逢盛夏,山花爛漫,碧綠濃郁;金秋楓口葉以火,碩果累累,千年香樹散發的馨香繚繞山間,沁人心稗。最引人注目的是于佛山從峰脊到山腰的崖壁上皆摩刻著佛像,與郁郁蔥蔥的百余種樹木交相輝映,相得益彰,讓人流連忘返。千佛山現存佛像158尊,佛像系采用浮雕,半浮雕手法雕成,以陰刻雙線作頭光、背光、線條流暢,清晰自然。佛像大小不同,神態各異,栩栩交口生,高者3.2米,矮者32厘米。有些佛像依稀可辨其彩繪痕跡。
千佛山佛像種類繁多,有群像、有單像、有立像、有坐像;有文靜祥合的造像,也有怒目圓睜,青面獠牙的憤怒像;有單面雙臂像,有多面多臂像;有佛像、菩薩像、度母像、羅漢像,也有金剛力士像、天王像等。佛像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東方琉璃世界藥師佛等。菩薩像有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坐騎獅子的大智文殊菩薩,坐騎白象的大行普賢菩薩,普救眾生的大愿地藏菩薩等四大菩薩。其中觀世音菩薩造像最多,有十一面觀音,觀音化身白度母、綠度母等。未來佛彌勒菩薩一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的神態。藏傳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頭戴斑霞帽跏跌坐于仰蓮上,正在講經說法,他的左脅侍為賈曹杰,右脅侍為克主杰(一世班禪)。禪宗始祖達摩祖師端坐蓮臺上。羅漢造像有:伏虎羅漢、舉缽羅漢、降龍羅漢笑獅羅漢、托塔羅漢等十八羅漢。四大天王之神像主鎮四方,東方持國天王執琵琶,南方增長天王執劍,西方廣目天王執蛇,北方多聞天王持傘,象征著風調雨順。還有形象逼真的“關羽松下讀春秋”及關圣帝身騎赤兔馬,手拿青銅偃月刀,翱游在祥云之上。在山的西南角,鑿刻有“觀音洞”,也是您光顧的`好去處,洞楹額刻漢字“觀音洞”門口一幅對聯“普陀山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仙”,這副對聯反映了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弘傳佛法的道場的民間傳說。洞面闊2米,進深3米,高2米,洞內祭臺上,上下兩排各鑿三個佛龕。此;同是宣統元年即1909年鑿刻竣工的。干佛山摩崖造像是我省保存較好的一處佛教石刻藝術群,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哲盟博物館佛教研究專家布仁布和先生見到干佛山佛像后稱贊道“千佛山與海棠山的摩崖造像各有千秋,并且擁有大量的海棠山所未有的佛的形象,可以斷‘看佛上千佛山’,這眾多佛的形象令人拍案叫絕”。1988年干佛山摩崖造像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的千佛山,經過人工修造的林木,一層層,一排排,把山染映得郁郁蔥蔥,綠意正濃。
清光緒年間,五臺山不口尚朱溫久募化至此地,見此山雄偉高大,山石林立,遂立下“誓愿”,在此山摩刻佛像千尊。后因戰亂,天能如愿,但千佛山卻因此而得名。
這里山高樹茂,青石壁立,古木蒼勁,以峰巒、峭壁、古松、怪石等自然景觀為特色。一條四季溫泉小溪,清澈見底,從山腳下流過,注入毗連的獾子洞水庫。每逢盛夏,山花爛漫,碧綠濃郁;金秋楓口葉以火,碩果累累,千年香樹散發的馨香繚繞山間,沁人心稗。最引人注目的是于佛山從峰脊到山腰的崖壁上皆摩刻著佛像,與郁郁蔥蔥的百余種樹木交相輝映,相得益彰,讓人流連忘返。千佛山現存佛像158尊,佛像系采用浮雕,半浮雕手法雕成,以陰刻雙線作頭光、背光、線條流暢,清晰自然。佛像大小不同,神態各異,栩栩交口生,高者3.2米,矮者32厘米。有些佛像依稀可辨其彩繪痕跡。
彰武縣是幾線城市?
彰武縣,隸屬于遼寧省阜新市,位于遼寧省西北部,地處科爾沁沙地南緣,全境呈楓葉形,全縣總土地面積3641平方千米。[8]彰武縣屬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結合的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特點是全年四季變化明顯,雨熱同季,光照充足。[9]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彰武縣常住人口333643人。[23]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此地設縣治,并因其地處柳條邊門彰武臺邊門外,故稱彰武縣。1959年1月,錦州專區撤銷,實行市領導縣的體制,彰武縣始歸阜新市領導。[7]彰武縣境內有大鄭鐵路穿城而過,有國道丹霍公路(G304)縱貫南北,京沈公路(G101)橫跨東西;省道康彰公路(S303)、庫二公路溝通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和遼寧省。[8]彰武縣境內主要景點有8處:章古臺國家沙地森林公園、天下奇溝大清溝、東藏佛教圣地千佛山的摩崖造像和圣經寺、那木斯萊風景區、巨龍湖景區、鬧德海水庫、興隆山水庫、高山臺省級森林公園。[10]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1]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確認彰武縣為2019年國家衛生縣城。[2]
2020年,彰武縣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111億元,同比增長4.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完成5.9億元,同比增長4%;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預計實現14278元,同比增長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