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縣有哪些好玩的景區 (文縣游玩景點)
本文目錄一覽:
- 1、文縣的旅游景點有哪些
- 2、文縣旅游的地方都有哪些?
- 3、文縣旅游景點大全
文縣的旅游景點有哪些
文縣境內有三國古戰場遺址,鄧艾偷渡陰平鑿山修筑的古棧道、忽必烈之子闊端攻陷文州后焚毀的古代城廓、農民起義軍李自成與清軍戰斗過的中寨、屯寨、鐵樓寨、哈南寨"四大邊寨",有朱元障本征伐蜀連連攻破的"臨江關、火燒關、五里關、玉壘關、懸馬關"等五大雄關和南起甘肅四大名鎮之一古稱小蘇州的碧口-范壩-店壩-對樹溝-摩天嶺-凋樓河-清涼寺-永寧寺-鳳凰山、讓水河與丹堡河構成的百里自然風景區,有白馬河60里白馬民族風情區、位列中國四大天池之一的洋湯天池(文縣天池)-天池生態公園近30個自然景觀群。
文縣天池
文縣天池
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文縣以北約100公里處的崇山峻嶺之中。海拔1500多米的高山峽谷中,包括洋湯天池、盆景池、飲馬池、黃嶺溝,共同形成一個大的景區,其中的洋湯天池系全國四大天池之一。洋湯天池方圓40多華里,形如葫蘆,九曲十八彎,周圍奇峰競秀,松柏崢嶸,湖面千頃碧波,映紅漾綠,并以諸多神奇美好的傳說和“天池三絕”著稱,是國內有名的高山明珠。文縣天池是由于遠古時期的地殼活動,致使地殼斷裂,洋湯河河道被堵截,于是在海拔高度為2400余米的天魏山上,便匯成了狀如葫蘆的一湖碧水,文縣天池有九道大灣和一百零八個小灣,方圓20公里,水深97米,水域面積80公頃。
白馬河景區
白馬河生態民俗風情景區,位于文縣城西3公里白馬河的鐵樓藏族鄉境內,是古白馬氐的后裔白馬藏族聚居區。生活在這里的白馬藏族人民秉性耿直,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生活衣著、婚喪祭祀至今保留著古老習俗。
白馬人從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繼承至今的一種傳統祭祀活動中的民間舞蹈“池哥晝”,于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池哥晝”,也叫“神面舞”。“池哥”是白馬人對“面具”的讀音,“晝”譯成漢語為跳,即跳“面具舞”的意思。這種面具舞被賦予了祈禱豐收、安寧、驅惡辟邪的意思。白馬藏族同胞“池哥晝”(面具舞),場面莊重熱烈,既有神秘的宗教氣氛,又充滿濃郁的娛樂色彩,極具歷史和民俗研究價值。神秘的面具舞無不訴說著白馬人世世代代生活的艱辛,這些閃耀著民族精神的魂魄,經歷悠悠歲月的無情蹂躪,穿越歷史的長河,一直沿襲至今。
白水江保護區
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于1978年,位于甘肅省最南端,行政區劃上隸屬隴南市武都區、文縣的9個鄉鎮。總面積為183799公頃,森林覆蓋率為87.3%。主要任務是保護大熊貓、珙桐等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區內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51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大熊貓(約占全國數量的十分之一)、金絲猴、羚牛、豹等10種,二級保護的42種。
白水江自然保護區是國家林業局直屬的三個大熊貓保護區之一。1993年7月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2000年11月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即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黃林溝
文縣黃林溝國家濕地公園(未開發)位于天池鄉境內,是白龍江上游支溝,海拔在1600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溝內集高山湖泊、翠海、彩林、奇峰異石、動植物和人文景觀于一體,群山環繞,溪水潺潺,景色秀美,被稱做“九寨溝黃金旅游線上的璀璨明珠”。
文縣旅游的地方都有哪些?
1.白馬河生態民俗風情景區
白馬河生態民俗風情景區白馬河生態民俗風情景區位于文縣城西3公里白馬河的鐵樓藏族鄉境內,是古白馬氐的后裔白馬藏族聚居區。鐵樓藏族鄉,是文縣惟一的民族鄉,也是隴南市7個民族鄉之一,為文縣四大邊寨之一,因古傳掘地發現一大鐵爐而得名,又名鐵爐寨。境內的白馬河為文縣八河之一,因鐵樓鄉別名白馬峪而得名。白馬河發源于該鄉海拔3543米的石埡子梁,從全鄉穿境而過,經城關鎮甘溝坪、西元村,匯入白水江,流程29.5公里。生活在這里的白馬藏族人民秉性耿直,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生活衣著、婚喪祭祀至今仍保留著古老習俗。據史學界考證,白馬人與兩千多年前生活在隴南一帶的古代氐族無論在血緣、地緣還是傳統習俗上,都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氐人部落就繁衍活動在西漢水、白龍江和岷江流域。魏晉以后,氐人曾以驍勇善戰在當地稱雄一方,先后建立起了“成漢”、“前秦”、“仇池國”、“武都國”和“陰平國”等政權,為中華民族的歷史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白馬藏族同胞把最具特色的婚禮和盛大節慶祭祀活動時表演的面具舞稱為“池哥晝”,也叫“神面舞”。“池哥”是白馬人對“面具”的讀音, “晝”譯成漢語為跳,即跳“面具舞”的意思。
2、碧口古鎮
千年古鎮—碧口碧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考古發掘響浪漢代墓群出土的銅器表明,兩漢時期這里就有農牧活動。明清以來,碧口至四川昭化的白龍江、嘉陵江兩百里水道,成為水上“絲綢之路”,商船列隊,搏擊驚濤駭浪,號子聲聲震峽谷,纖夫肩上的纖繩勾通了甘、青與巴蜀的聯系。清朝乾隆以前,碧口的馮家溝只有十幾家茅舍。當時。四川來甘肅的舟輯在距碧口20公里的中廟行店,后遷至肖家壩的旋灘,乾隆初年遷至碧口。至此,碧口成為繁華興旺的水陸碼頭,甘肅、四川的物資集散地,木船沿白龍江入嘉陵江可直達重慶。凡甘、青及四川松藩等地藥材、土特產品運出,西南各省、江浙一帶日用物品進入甘、青及四川西北,都必須經過碧口集散。商賈云集,交易興隆,外地商人在碧口建有會館5處,藥材行棧40多家,古鎮名播隴原,享譽華夏,為甘肅四大重鎮之一,有“小上海”之稱。隨著水運業的日益興旺,碧口古鎮繁華至極,各地客商紛紛解囊建館修宮,一時間工商船幫會館林立,成為商鎮發達的象征。
3、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
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隴南市文縣以北約100公里處的崇山峻嶺之中。由于遠古時期的地殼活動,致使地殼斷裂,洋湯河河道被堵截,于是在海拔高度為2400余米的天魏山上,便匯成了狀如葫蘆的一湖碧水,文縣天池有九道大灣和一百零八個小灣,方圓20公里,水深97米,水域面積80公頃,周圍俱是連綿的重山峻嶺,風光無比的秀美。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汽候溫和。天池之水,清可見底,水面風平浪靜,波瀾不驚。山映水中,池映翠碧,湖光山色,藍天、白云、青山、綠樹在池中留下了重重倒影,山光水色,渾然一體,相得益彰,如詩如畫,恰似一幅絕妙的山水風景圖。遇雨霧彌漫,天、山、樹、水縹緲朦朧,宛如空靈境界;待到雨霧盡散,天空放晴,但見萬道霞光映照湖上,微波輕蕩,流光溢彩,甚是眩目。這里冬無寒,夏無醋暑,雨量充沛,氣候宜人。人們說天池有五奇,這話一點也不假。一奇曰,水深97米,水域面積2.5平方公里,入水甚少,出水極大,漲不見溢,枯不見涸。二奇曰,湖面終年碧水清澈,四季不見樹葉漂游,縱然稍有雜草枯葉落于水面,旋即就被水鳥銜走。
4、文縣天池
在文縣境內,距縣城北部約100公里,海撥2400米,面積約20平方公里,水深480米。天池在天魏山之中,有9道大灣108曲,匯成一泓形似葫蘆的碧池。山光水色,渾然一體,如詩似畫,瀠紅漾綠,煙波茫茫,水天一色,如乘坐木筏,溯湖而上,擦著伸入湖中的象嘴石,瀕臨飲馬池,繞到捉魚溝時,只見兩側懸崖壁立,遮天蔽日,一聲號子,山鳴谷應,滿谷震蕩,使人有置身仙境之感,妙趣橫生,心曠神怡。天池周圍山巒峻秀,松柏爭榮,滴綠溢翠、琵琶花、杜鵑花、丁香花遍布山野、千姿百態、峰巒奇形怪壯,有的如雄獅昂首,有的似駿馬騰空,有的象仙女下凡,怪石嶙峋,奇景入目,美不勝收。天池鯉魚繁多,每到晚上,人們到捉魚溝用火把一照,魚群見火光即浮聚水面,小伙子執木刀。寬闊的水面,還是良好的天然養鴨場,岸邊的野卉松花,又是蜜蜂的美味佳肴,好客的天池人,常用蜜糖來待客。天池風景優美,環境優雅,空氣清新,無污染,是理想的避署游覽勝地。
文縣旅游景點大全
文縣天池景區
文縣天池,坐落在距文縣縣城西北85公里的天魏山上,位于洋湯河源頭的雄黃山麓,又稱洋湯天池。有9道大灣和108個小曲,匯成了狀如葫蘆的一湖碧水,天池平均水深97米,湖水面積1平方公里(1500畝),湖面海拔1728米,猶如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鑲嵌在隴南山區的萬山叢中。文縣天池景區,包括洋湯天池、盆景池、飲馬池、黃林溝。是甘肅省獨一無二的集高山湖泊、動植物資源、火山地震遺跡為一體的著名風景區。
達嘎河景區
達嘎河景區,位于文縣縣城白水江以西,地處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北溫帶自然風光展示體驗區、國寶珍禽異獸、白馬氐族風情寨演藝區等三大區塊組成。它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奇險的地質地貌奇觀、古老神奇的白馬藏族風情為一體的旅游景區。
石龍溝景區
石龍溝景區,距隴上重鎮碧口僅5公里。是生態旅游的好去處。清流、碧潭、瀑布、茂林、翠竹、秀嶺、奇峰,奇觀美景綿延20多公里,把“丫”字型的深山幽谷裝點成了如詩如畫的風光勝地。這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和龍結下了不解之緣,有龍溝、龍潭、龍洞、龍眼、龍池、五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