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岐山縣有哪些好玩的景區 的信息
本文目錄一覽:
- 1、我的家鄉——岐山
- 2、岐山有哪些景點?地點在哪?
- 3、岐山是哪里
- 4、陜西的岐山縣有什么好玩的景點嗎?
- 5、寶雞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 6、岐山風景區的景區名勝
我的家鄉——岐山
我的家鄉在岐山,它隸屬于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自古以“鳳鳴岐山,周公故里”而聞名。商代末期,古公亶父率周部族由豳遷岐,在岐下周原地區建邦立國。周秦漢唐時期,岐地或在畿內,或近京都,因而文化遺址比比皆是。著名的周原遺址、周公廟、九成宮都在岐山腳下。有“青銅器之鄉、“甲骨文之鄉”和“陜菜之鄉”等美譽,為中國“千年古縣”。
岐山縣以縣內有岐山而得名。岐山,有確指和泛指兩種含義。確指為縣城東北部20千米處千山山脈難側的箭括嶺,其雙峰對峙,巍然分歧,故名岐山。又因遠觀形似古代箭矢之尾端兩尖分岔狀,故稱箭括嶺。泛指千山山脈在岐山境內總長30余千米的山區。隋代開皇十六年(596)岐山縣設置之始,以這一顯著地標而命名。
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東部。東與扶風和眉縣接壤,南與太白縣毗鄰,洗與鳳翔縣和陳倉區襄連,北與麟游縣結界。面積855.1平方千米。人口47.7萬。瞎鳳鳴、蔡家坡、京當等9個鎮。縣人民政府駐鳳鳴鎮。
岐山歷史源遠流長 。據考古發掘表明,遠在距今六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時期,先民們就在此漁獵農耕,繁衍生息。
岐山著名景點:周原遺址、五丈原諸葛亮廟、岐山周公廟景區。在周原遺址可以欣賞周文化,參觀歷史古跡;五丈原諸葛亮廟,是為了紀念一代名相諸葛亮而建造的,主院內的三絕值得一游;岐山周公廟景區是紀念歷史人物周公的場所,這里有當地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岐山美食有:岐山臊子面遠近聞名,還有八畝溝搟面皮聞名省內外,岐山掛面耐煮味香,醋粉是淋完醋后的副產品,吃起來略帶酸味,營養價值極高,還有臊子排骨外脆里嫩,酸辣可口,肉香骨脆,耐人回味。
這就是我的家鄉——岐山,歡迎大家來我們岐山做客。
岐山有哪些景點?地點在哪?
1 岐山周公廟景區 地點是在寶雞市岐山縣鳳鳴鎮 ,非常值得去,亮點很多,傳說也很多,體驗很好。
2 五丈原諸葛亮廟 ,地點是在寶雞市岐山縣五丈原鎮周五路 ,喜歡三國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喲
岐山是哪里
岐山位于陜西省寶雞市,在陜西省西部,寶雞市東北部,北和麟游縣相接,南連太白縣,東和扶風、眉縣接壤,西和鳳翔、陳倉區毗鄰,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早在黃帝時期,岐伯就居于岐山之下,也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是周文化的發祥地,是民族醫學巨著《黃帝內經》、古代哲學巨著《周易》誕生的地方。
岐山的歷史文化悠久,有“青銅器之鄉”、“甲骨文之鄉”的美譽,這里的文化旅游資源豐富。
岐山著名的景區有周公廟、諸葛亮廟、周原遺址、崛山森林公園、西岐民俗村等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民俗區,這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底蘊豐富。
岐山的特色美食有臊子面、鍋盔、掛面、面皮等,還有民間工藝剪紙、版畫、編織、刺繡等源遠流長,社火、鑼鼓、曲藝等民間藝術經久不衰,所以也被稱為“轉鼓之鄉”和“陜菜之鄉”。
岐山的特產有紫皮大蒜、大蔥、紅蘿卜、大棚西瓜、辣椒、岐山掛面、岐山“三絕”,還有蜂蜜粽子、豆花、燒餅、夾面皮等美食。
陜西的岐山縣有什么好玩的景點嗎?
周原周文化景區是岐山縣傾力打造的國內首家周文化綜合旅游景區,規模是相當宏大,占地370畝,投資近7億。來這里感受歷史文化非常有意思,里面有周王室主題區,全面復原周朝時期的各種文化特色,能身臨其境的體驗周朝人民的生活起居,有諸子百家園,還原“百家爭鳴”的盛況,封神樂園、百鳥樂園適合帶孩子游玩,喜歡刺激項目的不要錯過這里的國內首個滾輪滑翔機和室內跳樓機、飛旋塔頂多個西北首個室內極限項目,非常值得一去。
寶雞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扶風縣法門寺佛文化旅游區(AAAAA)
寶雞被稱為“東方佛都”,這是由于有一個景區出土了舉世聞名的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這一文物來自法門寺風景區地宮,法門寺也因此名揚海內外,目前也是寶雞最具知名度的景區。
2.眉縣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AAAAA)
秦嶺主峰太白山,八仙臺海拔3771.2米,是陜西第一高峰,青藏高原以東內陸地區第一高峰,天白云海靈秀壯美,太白積雪六月天是關中八景之一,寶雞最美的自然風景區。
3.岐山縣周公廟風景名勝區(AAAA)
位于岐山縣城以北,是著名周文化旅游勝地,寶雞第三家4A級景區。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周公廟見證了西周的發展壯大,值得一去。
4.隴縣關山草原風景名勝區(AAAA)
中國內陸地區唯一的山地草甸為特色的草原景區,位于寶雞市隴縣,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是寶雞非常熱門的旅游景點。
5.眉縣紅河谷森林公園(AAAA)
位于眉縣營頭鎮,太白山主峰北麓,這里環境優美、重巒疊嶂、植被茂密、水流不息,是著名的避暑圣地。四嘴山凌云棧道、斗姆瀑布、紅河谷漂流和景區索道是景區標志性景點。
6.鳳縣通天河國家森林公園(AAAA)
北方石林通天河景區
通天河景區位于鳳縣,是鳳縣最美的自然風景區之一,以高山石林聞名,美景可與張家界相媲美,景區環境優美,風景秀麗,每到夏天,是避暑納涼好去處。
7.太白縣青峰峽國家森林公園(AAAA)
位于太白縣城以東,是以高山峽谷風光為特色的自然風景區,景區鋪設了登山天梯,攀登過程十分壯觀,是性價比很高的景區。
8.渭濱區中華石鼓園景區(AAAA)
位于寶雞市渭濱區濱河路以南的石鼓山上,是國家4A級景區,以石鼓文明為特色,建有寶雞地標建筑石鼓閣。作為城市公園,是市民休閑踏青的好去處。
9.鳳縣鳳凰湖景區(AAAA)
縣城夜景是鳳縣特色,而七彩噴泉所在地即為縣城中心地帶的鳳凰湖景區。
10.隴縣龍門洞風景區(AAAA)
麟游縣就成功是著名道教圣地,由36個洞所組成,其中禹王洞中包含壁畫,十分精美,值得一去。
11.陳倉區大水川國際旅游區(AAAA)
育才集團投資開發的旅游景區,位于寶雞市西部山區 ,兼具山谷、水景和草原生態等不同風格,目前已具有較高知名度。
12.鳳縣消災寺風景區(AAAA)
位于鳳縣鳳州鎮,這里是消災祈福的靈地,這里古柏蒼翠、飛瀑如虹,佛教人文景觀氣勢恢弘、蔚為壯觀,是人們禮佛的好地方。
13.金臺區金臺觀道文化景區(AAAA)
寶雞市區地標建筑,相傳為張三豐修道之處,建有寶雞博物館,是金臺區第一景區。
14.陳倉區九龍山森林公園(AAAA)
位于西部山區,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景區,建有九龍山玻璃橋、溫泉度假村等,游客眾多。
15.麟游縣九成宮—碑亭景區(AAAA)
位于麟游縣城,為唐代時行宮,是著名文化景區,避暑勝地, 九成宮醴泉銘碑和萬年為國家一級文物。
16.眉縣寶雞市扶眉戰役紀念館(AAAA)
位于寶雞市眉縣常興鎮,景區還原了扶眉戰役歷史經過和人物功績,是關中西部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岐山風景區的景區名勝
常言道:北有武院嵩山寺,南有文院仁瑞寺。仁瑞寺坐落在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衡陽岐山,岐山佛教歷史淵源流長,山清水秀,風景怡人,是游客們旅游、休閑的理想去處。
岐山有著我國江南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次森林,其中有植物400余種,是我國珍貴植物基因庫和標本園,擁有“天然氧吧”的美稱。岐山旅游資源眾多,具有豐富的人文景點和自然景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八大景點”鑲嵌在群峰之中。曾受皇封的萬壽仁瑞寺,因擁有欽賜的“萬壽仁瑞寺”和兩江總督曾國荃親書的“大雄寶殿”匾額、朝袍等物而名躁江南,成為一代宗教圣地,屬于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許多慕名而來的游客置身深山之中,自然美景令他們心曠神怡。
岐山風景優美、空氣新鮮、古樹參天,到這里來覺得可以陶冶心情,令人舒暢,非常值得。越過縱橫交錯的溪流,登上曲曲彎彎的石板路,顧不得身邊搖曳的翠竹,顧不得高山里越來越迷朦的天。急急忙忙來到仁瑞寺,已分不清哪是霧,哪是煙,仁瑞寺就在煙霧的繚繞之中了。古仆的大殿將你迎進去,柱上梁上的對聯、詩詞耀花你的眼,紅紅綠綠的香袋交替在眼前晃動,仿佛你也是古人了。匆匆地拜倒佛前,默許著三生夙愿:“菩薩保佑啊”。到這時,你是否真正明白佛的含義呢?大殿里最底層一幅這樣的對聯,上聯是:心清,水濁。下聯是:山矮,人高。正是告訴我們困難是暫時的,只要你樹立自信心積極地面對生活,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佛是神秘的,也是積極的。但愿我們不是迷信它,而是真正地領會它。
在岐山風景區可以看到,有的游客有的三五成群走在林間的小道里結伴而上,有的卻卷起褲筒在小溪里捉起螃蟹,有的迫不及待地拿出相機把美景留下。如今,岐山風景名勝區經過多年開發和建設,已形成了鳳凰谷、白竹山、白玉塔林和鳳凰湖水上游樂中心等為主體的完整旅游線路,岐山旅游已不斷吸引著省內外游客前來觀光。
岐山風景名勝區,經過多年的開發和建設, 現已形成了完整的旅游線路。為充分利用這一獨特旅游資源,引資興建三星級賓館和配套的商場、餐館、娛樂場、桑拿洗浴中心、旅游工藝品廠、老干療養院,修建十余個自然景點,把岐山建設成為功能齊全、全方位服務的旅游森林公園。
“快弛白馬追獅子,須識靈禽即鳳凰”,岐山旅游資源眾多,具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其中,最令人注目的“岐山八景”鑲嵌在群峰古樹之中。曾受皇封的萬壽仁瑞寺,因擁有欽賜的“萬壽仁瑞寺”匾額和兩江總督曾國荃親書的“大雄寶殿”匾額,以及朝袍、朝靴等物而名躁江南,成為一代宗教圣地 。
岐山風景區勝區經過多年的開發和建設,現已形成了鳳凰谷、仁瑞寺、白玉塔林、凈心亭、仙鵝嶺、白竹山、鳳凰湖等眾多景點為主體的完整線路,為游客提供森林避暑、度假休閑、戶外拓展以及禮佛祈福、參禪悟道等旅游項目和體驗活動 。 仁瑞寺,坐落在岐山之腰 ,始建于清順治五年(1649年)。該寺因在清朝受皇封“萬壽仁瑞寺”而聞名暇爾,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圣地。
仁瑞寺,歷代高僧輩出,從仁瑞寺的第一代開山祖師懶放和尚,到中國佛教協會第一任會長八指頭陀、恒志大師、臥云大師,再到當代主持大愿和尚,岐山仁瑞寺的每一代宗師都是一部引人入勝、令人無限著迷的宗教神書秘笈。
仁瑞寺,歷史悠久,數度興廢,無數的經卷寶典、佛家法器或損于戰亂、或毀于天災。至今,寺內還保存著光緒皇帝御賜的“萬壽仁瑞寺”牌匾及佛經、“千人鍋”等文物。同時,在寺內你還可以看到歷代高僧靈魂歸宿的白玉塔林和普通僧人飛赴極樂的普同塔等古跡。
仁瑞寺,讓充滿了宗教神秘色彩的岐山更具神韻,已經成為十方居士信眾禮佛祈福、參禪悟道和驅災還愿的佛教勝地 。 白玉塔林和普同塔是仁瑞寺安葬僧侶的地方,分別位于仁瑞寺兩翼,前者在左側,后者在右側,預示共同飛赴極樂世界的涵義 。
白玉塔林,是歷代方丈和得道高僧圓寂藏真之所,由晶瑩潔白的漢白玉砌成,塔身繪刻著佛家極樂凈土浮雕,玉塔級數逢單,最高為七級浮屠,它凝聚著古代塔類建筑的精華。岐山現存玉塔三十余座,像這樣規模宏大的塔林,全國少見 。
普同塔,是岐山古老而富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依山洞而建,是普通僧侶升天后的靈堂,是一種典型的集塔、洞、墓于一體的安葬形式。普同塔自下而上,從石洞內始層層排列著箱格狀建筑,每格剛好可以放置一個盛骨灰的瓦壇,每排之間有狹窄的通道,整齊劃一。文革其間,普同塔塔身嚴重被毀,只剩下底部的洞穴,洞口有一個人高,洞內寬10米許,深8米,高2.2米,箱格內保存完整的骨灰壇只余600多個。如今,岐山依然流傳著“普同塔下藏僧老”的古老傳說 。 在岐山背面后山溝有個白竹山小村寨,四季鳥語花香,流水潺潺。住在這里的人們世代安居樂業,男耕女織、雞犬相聞、豐衣足食,儼然一個世外桃源。
說到白竹山,這里的人們流傳著關于白竹仙子的傳說,相傳是白竹仙子降臨人間,降服蟲害,給這里的人們吉祥幸福。人們紀念白竹仙子,把她下凡的地方叫做白竹仙子山,后來時間久了為了順口就叫做白竹山了 。
白竹山的水果,是岐山景區開展農家樂的好去處。 三曲亭位于岐山雁門關與火石山的中間,是衡陽市轄衡南、衡陽、祁東三縣交界之地,是古時人們從衡陽方向出入岐山中途休息的地方。原建筑早已損壞,現有建筑是2004年重修。
古老的隘口與衡陽交界雁門關山峰上,過去是兩地出入的必經之地。這里依然保留著舊時的城樓,附近還有殘留的城墻,共同見證著中國軍隊與日寇浴血奮戰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