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青縣有哪些好玩的景區 (丁青縣屬于哪個地區)
本文目錄一覽:
孜珠山景區有什么好玩的,簡單介紹一下吧?
孜珠山,又被稱為水晶山,位于西藏昌都地區丁青縣覺恩鄉。
丁青縣,也被稱為“瓊布”,意思是大鵬鳥的后代,這里與阿里高原上曾雄霸一時的象雄王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覺恩鄉距丁青縣城約四十公里,由于這里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除了虔誠的苯教信徒,甚少有外人前往。
孜珠山就位于覺恩鄉旁邊,那巨大的山巖體結構,就象一面宏偉的大墻,拔地而起,既高又陡。它們并非一體,可以清楚地看到共有六座并排的山峰,孜珠山這個名字就是來自藏語“六個山頭的山峰”之意。苯教有“六道彼巖”的說法,這六座山峰既象征著觀世音菩薩用慈悲和智慧度化的六道眾生,也代表六度萬行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種精神,以及對于眾生的貪婪、愚癡、嗔怒、傲慢、嫉妒、邪見六種惡疾的對治之道。從山峰正面望去,山勢崢嶸,奇石嶙峋,其中四個山頭分別很象藏族傳說中飛龍、獅子、大象、大鵬鳥的形狀,這也暗合了苯教中四大護法的說法。據當地傳說,在佛教進入藏地逐漸顛覆苯教的時代,十位苯教最高資歷的高僧不愿發動教徒以流血相抗,帶著苯教最寶貴的一百八十部經典悄悄隱去,他們中就有人來到了孜珠山,有感于此地神奇的地形,相信這是一塊天然福佑之地,在此落腳后默默修行,發愿有一天讓這些經典能再度弘世,普濟眾生。可以說孜珠山是一座苯教信奉至上的神山。
山上古老的苯教寺廟就是孜珠寺,又稱無垢寺,這個清新脫俗的名字來自古老的苯教經書。孜珠寺由多棟大殿與星星點點的僧房組成。能在如此堅硬陡峭的山巖崖壁上鑿建出這些紅色、白色建筑真是一個奇跡,這些建筑物與山巖渾然融為一體,就象寶石鑲嵌在珠冠上一樣巧奪天工、壁連珠和。據當地的傳說,這座寺廟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二、三千年前的古西藏時期,至十四世紀的著名高僧羅鄧寧波·仁增康珠時再度中興。當年高僧辛繞彌沃曾來孜珠山傳法時曾預言:孜珠山將對苯教佛法的弘揚產生深遠的影響,并將出現許多利益眾生的大成就者。在那之后來孜珠山修行者當中確實出現了如:辛美祖普大師、占巴南嘎大師、蓮花生大師、桑吉林巴大師等高僧大德,把孜珠寺的名聲進一步弘揚出去。
孜珠寺的海拔約四千八百米,雄鷹在山巔盤旋,經幡在風中飛舞,共同守衛著這片苯教圣地。沿著陡峭的小徑盤旋上山,對于來自內地的我們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個人感覺比珠峰在大本營更容易產生高反。孜珠寺的現任主持是丁真俄色活佛,一個生性隨和,和藹可親的人,值得好好聊聊。孜珠寺可系統地講述正宗苯教經典、傳授包括神秘的苯教瑜珈以及其它修習方法。如果有幸,在該寺還可以觀摩到一種古老的苯教裸體神舞—極樂與地獄神舞,舞者僅裹虎裙,身體赤裸,頭戴色彩鮮艷的各種神鬼動物造型,動作夸張,極其震撼。神舞只是在雞年七月份的大法會上演出,12年才能等到一回。
孜珠山景區在哪里?怎么去?
1.孜珠山(孜珠寺)在西藏昌都市丁青縣縣城外幾十公里;
2.可以在成都/重慶飛機飛到昌都市邦達機場,邦達機場停車場有去往丁青縣的拼車(100元左右,好久了,有出入勿怪);
3.拼車到丁青距離縣城還有幾十公里就可以看見孜珠山景區的牌子,就在317國道左手邊。
4.也可以先飛去拉薩,在拉薩玩完,從拉薩坐飛機飛邦達機場,然后用2、3即可。
5.現在有很多人飛到成都,從成都自駕川藏北線國道317,一路到孜珠山景區。估計從成都到拉薩一路玩得十天左右。
今年幾次去了丁青,希望對你有用
昌都必玩旅游景點怎樣?
昌都市古稱“康”或“客木”,是西藏自治區所轄七個地區(地級市)之一!地處橫斷山脈和三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位于西藏東部,處在西藏與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經之地,也是“茶馬古道”的要地。
昌都線路:芒康→左貢→昌都→類烏齊→八宿
景點特色:
沿著紅山脈,隨處可見的紅,東起芒康,經左貢、昌都鎮,西至洛隆、丁青、邊壩,昌都各縣無處不紅。偶有幾處落腳,都是難忘的體驗。那些泛著紅色或偏紅棕色、紫紅色色澤的山地或土壤,迷醉了我的雙眼。
聽當地的朋友說,在非常古老的地質年代,大概從恐龍時代起,經過高溫高濕作用,致使鐵元素氧化,造就了昌都的紅土地。如今這“紅”也成了昌都的標志。在拉薩時,人們就常說,但凡見到車身車輪紅塵仆仆者,定是昌都來的車無疑。
絕佳看點:
出芒康縣城往昌都一路行走,藏東南紅土地的脆弱與壯美便一覽無余地展現在我眼前。說它脆弱,一條細小的河流,就能把兩岸的山體沖刷出巨大的溝壑,在GoogleEarth上看,成為永恒的傷痕;說它壯美,遠處近處的山體在遠古的造山運動中,在地表深處熾熱巖漿的作用下,一層層不同色彩的巖石就此點綴在紅色的山體中,令人驚嘆。
到了昌都地區最西北端的丁青縣境內,山體開始呈現出成片的橙紅、棕紅、殷紅等紅色素??紅土地,就這樣孕育出高原上少有的丹霞美景。還記得停留在八宿的時光,趁陽光沒來得及照在八宿整齊街道樓宇的房檐白墻上,我們已坐在距離縣城不遠的東村陡峭的冷曲河岸,等候朝陽與東村的紅土地同暉。東村是個很獨特的小山村,它坐落在一片神奇的紅土地上。夏天時,紅色的土壤上飄浮著一片一片綠油油的青稞,在陽光映照下格外奪目。陽光慢慢鋪展開來,打斷了我飛翔的思緒。放眼望去,深藍天幕下的溝壑紅得無比燦爛,那一抹紅,如同一方朱赤的印章,或是煉制靈丹的灶膛,或是藏族美女“高原紅”的臉頰。
點點藏房散布在紅彤彤的土地上,白墻墨窗點亮了凡間的天堂,房頂上垛垛秸稈好像戴在老阿媽頭上的金飾,冷曲河的鐵索橋上沒有表情的牦牛懶洋洋地甩著尾巴向遠方走去。
昌都交通:
包車沿214國道行進,或者沿214國道分別按段乘坐班車。
芒康-左貢班車,車程158km,每天早9:20分發車,票價60元。
芒康至昌都客車,票價150元;中途會在左貢停留。
昌都-類烏齊班車,車程105km,每天早9:20分發車,票價50元。
芒康-八宿,車程265km,票價70元。
昌都住宿:
芒康:康盛賓館,120-200元/間;茶馬風賓館,80-120元/間。旺達賓館,標準間80元/間。
昌都:昌都在西藏還算是比較繁華的都市,因此既有比較好的賓館、酒店,也有普通的旅館,能夠滿足旅行者的需求。
八宿:住宿很方便,有50-80元/人的青年旅館。也可入住八宿交通酒店,環境要好得多,價格在80-120元/間。
昌都飲食:
芒康、左貢、昌都、八宿飲食基本都以川菜為主。
昌都線路:昌都→芒康→鹽井
景點看點:
早就聽說鹽井是個神奇的地方,以前都只是匆匆路過。這一次,我終于有機會好好地走進位于芒康縣東南部的這個小鄉鎮,去看看那宏偉、壯觀的鹽田景觀。深入鹽井,這有著上千年制鹽歷史的地方,果然讓人嘆為觀止。
在鹽井的加達村,目之所及,一片又一片的紅鹽晾曬于下午柔和的陽光下,那顏色于那壯觀中便流出幾分媚來。我迫不及待地問道,“桃花鹽”是什么樣的呀?像桃花那么漂亮嗎?我的向導笑了,解釋說,鹽井產的鹽分為紅鹽和白鹽兩種。由于加達村盛產紅鹽,也被稱為“紅鹽井”。而我目前所看到的鹽就是桃花鹽了,因為它呈紅色,且產于3~5月間桃花盛開時,故得此名。
天色漸暗,晚飯后我悠閑散步,只見岸邊數條鹽民為行走便利而開的斜坡,高高低低,阡陌縱橫,雖亂卻別有韻味。一眼望去,鹽民在瀾滄江兩岸層層疊疊用圓木柱支起數千塊鹽田。灌滿鹵水的鹽田倚崖而建,泛著青色或微紅色光芒,煞是壯觀。當我的目光落在支撐鹽棚的木料上,其表面凝結著一層厚厚的晶體,那是鹽水滲出來后經年累月形成的痕跡,若是在正午的陽光下必然璀璨生輝。
用紅色來形容鹽井段的瀾滄江一點也不過分,一路夾帶著泥沙和更多的高原激情,雪山之水和大地的纏綿已經變得如火般熾烈。不過讓人稱奇的是,同一條瀾滄江,卻在東岸西岸各產白鹽紅鹽。
更多關于昌都必玩旅游景點怎么樣?,進入: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