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縣有哪些好玩的景區 (淮陽縣有哪些好玩的景區免費)
本文目錄一覽:
河南淮陽旅游景點
1.谷物平整平臺位于淮陽縣東南4公里大連鄉朱莊西南角,占地100多畝,高兩尺。俗稱平涼臺、平涼中、儲糧臺。1988年2月13日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現存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龍山文化時期古城遺址。挖掘于1979年。2.太昊伏羲陵廟凌昊是為黃三首領太昊伏羲家族建造的大型陵墓寺廟。位于淮陽區北部龍湖湖畔,是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太昊陵廟建于先天八卦,伏羲,占地875畝。它被譽為“天下第一陵”。全寺南北長750米,分為外城、內城、紫禁城三個皇城。中軸線從南到北依次為獨山橋、五毛門、易道門、先天門、太極門、田童堂、任賢堂、太師門、八卦寺、太昊伏羲墓、蓍草園。3.東湖自然風景區由于良好的生態保護,它仍然保持著西周原始的自然風貌,在這里我們可以領略到3000年前的生態文化。景區水面7000多畝。湖中有七大“瓜花臺”之一和八景之一的“蔡丘遲月”。
淮陽旅游景點大全 八大淮陽旅游景點
1、太昊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廟,位于河南省淮陽縣城北1.5公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18大名陵之一。因其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廟,故稱“天下第一陵”。1997年6月26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同志參觀太昊陵后,欣然題寫“羲皇故都”四個大字。太昊伏羲陵該陵廟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數理興建,是中國帝王陵廟中大規模宮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全廟南北長750米.占地875畝。分外城、內城、紫禁城三道“皇城”。
2、弦歌臺:弦歌臺在縣城西南隅湖中,臺高3米,整個建筑屹立于水中高臺上。原為東漢靈帝時陳王劉寵的苑臺,唐開元中(720年左右),為紀念孔子厄于陳,移孔子廟于上,故又稱“絕糧祠”“厄臺”。1962年4月被淮陽縣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淮陽獨秀園:淮陽獨秀園位于河南省淮陽縣,是全國唯一以松柏造型藝術為特色的剪枝公園,內有各種松柏造型200多種,成為世界園林界的一枝奇葩。1986年新華社原社長穆青來這里參觀后,親筆題寫“淮陽獨秀”。1996年6月,中央電視臺《九州神韻》欄目以《松柏造型天下奇》為題向全世界作了專題介紹。
4、淮陽龍湖水利風景區: 淮陽龍湖水利風景區位于河南省淮陽縣境內,依托龍湖而建,屬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風景區。景區面積1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約7.6平方公里。龍湖由東湖、柳湖、南壇湖、弦歌湖四部分組成,是中國內陸最大的環城湖。湖水環抱淮陽古城,古城屹立水中,湖中有城,城中有湖,被譽為內陸奇觀、中原明珠。景區碧水清清、浩浩渺渺、蒲葦蔥蔥、荷花飄香、水天一色、美妙絕倫。
5、太虛觀:太虛觀位于縣城東3公里的大連鄉董閣村,據文獻資料記載,淮陽太虛觀(董閣廟)始建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太虛觀里的諸神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神,有玉皇大帝、人祖伏羲、白玉奶奶及十大閻王等72神。道觀占地一萬多平方米,建有大殿(玉皇大帝)、二殿(太昊伏羲)、后樓(白玉奶奶)、東西廊坊、陰曹地府、十大閻王,諸神俱全。每逢農歷初一、十五,遠近的善男信女前來焚香拜神祈福,許愿保子,消災求財求平安。
6、平糧臺古城遺址:平糧臺古城遺址位于淮陽縣城東南4公里的大連鄉大朱莊西南隅,占地面積一百余畝,高二丈,俗稱平糧臺、平糧冢、貯糧臺,1988年2月13日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目前我國發現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護最完好的4600年左右的龍山文化時期古城遺址。
7、陳胡公陵園: 陳胡公陵園有陳胡公墓,俗稱胡公鐵墓。此墓位于淮陽龍湖東南南壇湖畔,是中華陳姓的始祖墓。陳胡公名媯滿,虞舜后裔。周武王滅商后,把他封到陳地,并把女兒大姬嫁給他。媯滿雄才大略,建陳國,筑陳城,興百業,造福民眾,使陳國雄居十二大諸侯國之列。
8、畫卦臺:亦名八卦臺,又曰八卦壇。清《一統志》稱揲蓍壇,位于縣城北一里龍湖中,臺呈龜形,高2米,面積6600平方米,四面環水,為古陳州‘七臺八景’之一,名曰‘蔡池秋月’。1962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八卦臺及壇,縣北一里,古伏羲氏畫八卦于此”。
淮陽旅游景點 喜歡的不要錯過了
1、太昊陵廟。太昊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廟,位于河南省淮陽縣城北1.5公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18大名陵之一。因其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廟,故稱“天下第一陵”。1997年6月26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同志參觀太昊陵后,欣然題寫“羲皇故都”四個大字。
2、淮陽龍湖水利風景區。淮陽龍湖水利風景區位于河南省淮陽縣境內,依托龍湖而建,屬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風景區。景區面積1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約7.6平方公里。龍湖由東湖、柳湖、南壇湖、弦歌湖四部分組成,是中國內陸最大的環城湖。
3、宛丘古城遺址。宛丘古城遺址位于淮陽縣城東南4公里的大連鄉大朱莊西南隅,占地面積一百余畝,高二丈,俗稱平糧臺、平糧冢、貯糧臺,1988年2月13日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目前我國發現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護最完好的4600年左右的龍山文化時期古城遺址。
4、周口畫卦臺。畫卦臺,亦名八卦臺,又曰八卦壇。清《一統志》稱揲蓍壇,位于縣城北一里龍湖中,臺呈龜形,高2米,面積6600平方米,四面環水,為古陳州‘七臺八景’之一,名曰‘蔡池秋月’。1962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八卦臺及壇,縣北一里,古伏羲氏畫八卦于此”。八卦是太昊伏羲氏的一大創作,以揭示自然規律為主,是我國先民們認識社會現象最原始的記錄。該臺上很早就有廟宇,是為紀念太昊伏羲氏在此發明八卦而建的。
5、獨秀園。園子始建于1957年,創始人叫王月惠。王月惠的父親叫王殿一,曾給北洋軍閥吳佩孚當花工。吳佩孚倒臺后,被蔣介石召到南京總統府當花工。南京解放后,蔣介石要他去臺灣,他斷然拒絕,回到了家鄉——太昊陵廟西一公里的王花園村。王月惠從小跟父親學藝,并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獨創了各種花木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