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市有哪些好玩的景區 (海寧哪里好玩景點排名)
本文目錄一覽:
- 1、海寧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 2、海寧的名勝古跡
- 3、海寧有哪些旅游景點大全
- 4、海寧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和景點介紹
- 5、海寧市區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 6、海寧的景點
海寧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1、天下奇觀—海寧潮
海寧潮即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由于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錢塘一望浪波連,頃刻狂瀾橫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蘊藏能量可驚天”。
2、宰相府第—宰相府第風情街
宰相府第風情街是一條蘊含深厚歷史文化,再現水鄉風情的特色人文街。該街區由四大區塊組成:城樓、吊橋、點將臺、武庫等組成城樓區城;廊橋、茶樓、品茍小憩組成茶樓區城;陳閣老宅、楊氏部宅和鄭曉滄故居等組成人文區塊;城隍廟及兩側傳統商業建筑組成邑廟區塊。
街區融名人故居、官僚豪宅、城隍古廟、傳統商鋪、特色民居于一體,古風悠悠,風情獨特。
3、廟宮迷蹤—海神廟
海神廟俗稱廟宮。在海寧市鹽官鎮東。清雍正八年(1730)三月浙江總督李衛奉敕建造海神廟,在春熙門內(今鹽官鎮春熙路150號)辟地40畝,于次年的十一月建成了這座祀浙海之神的神廟,以祀運德海潮潮神,規模宏闊,建筑布局嚴謹。主要建筑分布在三條軸線上,主軸線依次有慶成橋、儀門、大門、正殿、御碑亭、寢殿。
4、觀潮勝地—觀潮勝地公園
觀潮勝地公園位于鹽官鎮南,南臨錢塘江,北靠杭金公路。公園為東西向狹長地形,全長1360米、總占地16.24公頃??箲鹎?,海塘一帶已有海濱公園。1994年起,重建海濱“觀潮勝地公園”。
園內擁有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魚鱗石塘、明代占鰲塔、觀潮亭天風海濤亭、觀潮詩碑紀念亭、乾隆手植古樸、史量才紀念碑、鎮海鐵牛等景點。
5、智標晨旭—智標塔
位于東山之巔的智標塔一直以來是海寧象征性的地標建筑,每層都懸掛了匾額,分別出自金庸、周退密、顧易生等名家之手。塔院由拂云殿、倚綠廳、省心樓和游廊組成。拂云殿正墻掛有《智標塔地宮藏品供奉圖》,展現了智標塔地宮物品供奉時的場景,栩栩如生。
展柜內展示了地宮發掘時出土的文物圖片40余幅。倚綠廳內以清嘉慶八年的硤山全圖為素材,用甌塑的工藝展現了硤川全圖實景。
海寧的名勝古跡
海寧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城市,以三 文化 ”燈文化,潮文化,人文化“為特色。下面我整理了海寧的名勝古跡,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海寧名勝古跡盤點
海寧的名勝古跡1:海寧潮
錢塘江大潮是三大涌潮之一,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浙江省海寧鹽官鎮為觀潮第一勝地(最佳觀潮勝地),故亦稱"海寧潮"。
錢塘江大潮:錢塘潮(Qientang Bore)——最壯觀的海潮。中國 歷史 上,最著名的涌潮地有三處:山東青州涌潮、廣陵濤和錢塘潮。而在世界上,錢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 這三潮分別是印度恒河潮,巴西亞馬遜潮與中國錢塘潮。
詩云:“錢塘一望浪波連,頃刻狂瀾橫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蘊藏能量可驚天?!?[1] 潮頭初臨時,江面閃現出一條白線,伴之以隆隆的聲響,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潮頭推擁,鳴聲如雷,頃刻間,潮峰聳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墻直立于江面,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觀潮始于漢魏,盛于唐宋,歷經2000余年,已成為當地的習俗。
清費餳璜(1664-年)《廣陵濤辯》云:“春秋時,潮盛于山東,漢及六朝盛于廣陵。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蓋地氣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
錢塘潮比廣陵濤出現的時間晚一些,至遲在東漢就已形成。王充《論衡·書虛篇》提到“浙江、山陰江、上虞江皆有濤”。又說當時錢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廟,蓋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濤也”。但是,王充只說“廣陵曲江有濤,文人賦之”,沒有說賦錢塘江潮。可見,東漢時,錢塘潮遠沒有廣陵濤出名。估計,當時還未形成錢塘觀潮風俗。
觀賞錢塘秋潮,早在漢、魏、六朝時就已蔚成風氣,至唐、宋時,此風更盛。相傳農歷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經規定,這一天在錢塘江閱水師,以后相沿成習,八月十八逐漸成為觀潮節。北宋詩人潘閬的《酒泉子》中寫道: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這首詩便是當年“弄潮”與“觀潮”活動的真實寫照。
海寧的名勝古跡2:宰相府第風情街
海寧市鹽官鎮是觀賞錢江潮的著名勝地,歷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宰相府第風情街區”位于鹽官小東門直街,是一條以清代宰相府第“陳閣老宅”為主景的千年古街。這條古街由東向西,全長600米,分布著陳閣老宅、楊兵部宅、鄭曉滄故居、城隍廟、五土廟等主要人文景觀,還有不少舊時民居和商鋪,文物古跡薈萃,至今風韻猶存。2002年海寧市邀請了有關專家對這條古街的保護與開發進行了規劃設計,同時 決定 投資4000多萬元,將它改造成以明清古街古巷為特征,以清代宰相府第、傳統商業和民居文化為內涵,集 旅游 、 購物 和 娛樂 為一體的步行街區。
重建以后的街區占地面積218畝,建筑面積14589.31平方米,恢復了“城樓”、“茶樓”、“邑廟“等人文歷史街景,并聯接成極富江南風韻、飽含歷史文化的特色風情街區。
獨具特色的護城河、城樓、小吊橋已經悄然出現在小東門;城隍廟、牌坊和兩側的傳統商鋪透現出古樸的風俗;茶樓、思雨軒、天水閣、廊橋等建筑煥然一新。陳閣老宅修復了1600多平方米的“愛日堂”和戲樓,使這座清代宰相府第又添了一份清幽的古韻?;謴团f日風貌后的的古街,將同沿江觀潮、王國維故居等旅游景點聯成一體,成為海寧旅游的又一亮點。
宰相府第風情街是一條蘊含深厚歷史文化,再現水鄉風情的特色人文街。該街區由四大區塊組成:城樓、吊橋、點將臺、武庫等組成城樓區城;廊橋、茶樓、品茍小憩組成茶樓區城;陳閣老宅、楊兵部宅和鄭曉滄故居等組成人文區塊;城隍廟及兩側傳統商業建筑組成邑廟區塊。街區融名人故居、官僚豪宅、城隍古廟、傳統商鋪、特色民居于一體,古風悠悠,風情獨特。
海寧的名勝古跡3:海神廟
海神廟,位于浙江省海寧市鹽官鎮春熙路東端,清雍正八年(公元1729)九月浙江 總督 李衛奉敕敕建造海神廟,在春熙門內(今鹽官鎮春熙路150號)辟地40畝,雍正九年十一月竣工,占地約2.7公頃,耗銀十萬兩,其結構仿故宮 太和殿,故其有“銀鑾殿”之稱,建成了這座祀浙海之神的神廟。咸豐年間大部分建筑毀于兵燹。光緒十一年(1885)重建。現尚存的石坊、石獅、石筑廣場、慶成橋以及大門、大殿、御碑亭,仍顯示著皇家督造的氣度
海神廟正殿建筑最為雄壯,仿故宮太和殿形式構造的,為重檐歇山頂式宮殿建筑,五楹陛四出七級。正脊為雙龍搶球,并書有“保厘東?!?、“永慶安瀾”字樣。脊梁兩側有高大的鴟吻,正脊、博脊、重脊上均塑有金剛人物像和寓風調雨順等與 風水 有關的 典故 。海神廟是祀 傳說 中的“浙海之神”。正殿中設一無名之海神,錢镠、伍子胥享配左右。在正殿后有八角重檐攢尖頂御碑亭一座,亭內御碑通高約五米,為漢白玉石質。碑額 浮雕 飛龍朱雀,雙龍搶球。碑身及碑座周刻飛龍、如意、萬字及海水圖案,精美絕倫。碑身陽面為雍正 《海神廟碑記》,陰面為乾隆帝的《閱海塘記》。
海神廟初建時正殿祀主 神武 肅王錢镠,吳英衛公伍子胥。正殿的建筑面積546平方米,高20米。陛四出七級,廊柱、臺階、石欄板全部用漢白玉精琢而成。石欄板上還 雕刻 龍 虎 花 鳥 云水之紋。像這樣高大精美,用這么多漢白玉石作建材的殿宇、至少在浙江還找不出第二座!
海神廟共分九院,均為清朝宮殿式建筑,其中中軸線上有歌舞樓、慶成橋、山門殿、正殿、御碑亭、寢宮等。東側有天后宮,宮前為齋廳,后為道院,西側為雷神殿,殿后為池,池上筑平臺,過橋為高軒,軒西為道士棲止之所,后又有戲臺、水仙閣及敞廳、耳房等,是江南稀有的宮殿式建筑?,F在保存有山門殿、正殿、石坊、石獅、御碑亭等,并于1992年起開始進行全面的整修。
在海神廟門前石筑廣場上河承石梁,兩側有漢白玉石獅一對,旗桿二方,西側有漢白玉石坊(俗稱牌坊)兩座,高8.7米,下設四柱,上按三樓,東側坊上額曰“保厘東?!?,“作鎮南邦”;西側石坊上額曰“雨陽時若”,“仁智長寧”。額枋及柱子均浮雕海潮紋和云紋。石獅、石坊通體雕工精細,造型優美,人稱“江南獨步”,諸建筑形成整體群,居城一隅,宏麗壯觀,氣魄非凡。
據地方志記載,宋元以后海寧潮情加重。清雍正年間,海寧潮災猖獗,塘岸屢遭沖毀,良田、民宅毀壞無數。雍正多次派遣朝內重臣和地方總督、巡撫等趕赴海寧督辦塘工,搶修固塘。這位皇帝在朝13年,共修筑海寧塘工18次,計各類塘工54080丈,用銀34萬余兩,并為后世開創了浙西海塘的歲修制度。雍正敕令建造海神廟共耗銀10萬兩,當時正是承繼康熙之后,國運、國力都還是強盛的時期。
猜你感 興趣 :
1. 嘉興好玩的旅游景點大全
2. 各地名勝古跡的經典對聯
3. 感知文化,愛我浙江
4. 名勝古跡有關的經典對聯
5. 丹東市的名勝古跡
海寧有哪些旅游景點大全
海寧市位于中國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是浙北第一經濟強縣(市)。 “海寧潮”被譽為天下奇觀,海神廟是江南稀有的古典宮殿式建筑,其廣場上的漢白玉石獅、棋桿石、牌坊等精雕細鏤,神龍畢真,人稱“江南獨步”。 除此之外海寧人杰地靈,名人輩出,是王國維、徐志摩、金庸、蔣百里等名人的故鄉,氣候四季分明,是典型的江南水鄉,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皮革之都”的美譽。 海寧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化。古城鹽官安國寺唐代經幢,建筑精巧,獨具匠心,刻有佛頂遵勝陀羅尾經;占鰲塔、清代陳元龍故居(陳閣老宅),氣勢輝煌;魚鱗石塘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有“水上長城”之稱,乃錢塘江石塘之精華。“壯觀天下無”的海寧潮經歷代文人墨客的吟詩賦詞作畫,亦具有了獨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蘊。
最佳季節:四季皆宜。 海寧旅游以鹽官觀潮為主,最佳旅游時間為每年的海寧觀潮節期間。如果只為感受這里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那么只要天氣不錯,一年四季皆宜,而對中國皮革城逛購情有獨鐘的,那最好秋、冬季前往,眾多流行、時尚款任你挑選,只是相對淡季要貴得多。 每月農歷初一至初五,十五到二十,均為大潮日,故一年有120天的觀潮佳日。特別提醒:由于受氣象等因素影響,一般每日觀潮均需提前40分鐘侯潮,潮水從只聽到隆隆聲看不見到從眼前過也就10多分鐘時間,千萬不要錯過。附:每日觀潮時間詳情
建議游玩:1天
海寧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和景點介紹
鹽官百里錢塘觀潮景區
鹽官觀潮景區位于浙江省錢塘江北岸海寧市中南部,是一個既有自然景觀又有歷史文化底蘊的旅游景區。
這里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動人的傳說和壯觀的涌潮,可謂一日游千年,滿城盡奇觀。
景區大致可分為鹽官古鎮和觀潮勝地公園兩部分,來到鹽官的游客大多是沖著錢塘潮而來的。
如果只是在古鎮逛逛,不進宅院是不用購票的,如果要去觀潮勝地公園看潮水,可單買公園門票,也可直接購買景區聯票。
徐志摩故居
徐志摩故居位于海寧市硤石鎮干河街中段,是其父徐申如為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而建造的一棟中西合壁式小洋樓。徐志摩與陸小曼婚后曾居住于此。主樓三間二層,前帶東西兩樓,底層正廳是中式布置的客廳,東西兩廂有徐志摩家世、生平及思想和文學活動陳列,展示詩人短暫而絢麗多彩的一生。樓上東側是志摩和陸小曼的新房及“眉軒”書房;西側是志摩父母的臥室及志摩前妻張幼儀的居室,均作復原布置。后樓屋頂有露臺,可眺硤石東西兩山。
金庸舊居
金庸舊居位于海寧市袁花鎮新偉村一組,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舊居,也是其出生之地。 查家在清代“一門十進士,兄弟三翰林”,被康熙皇帝稱為“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p>
海寧鹽官旅游度假區
鹽官鎮位于嘉興市海寧市,地處錢塘江大潮觀潮勝地,它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在2200年前的西漢,吳王劉濞設司鹽之官于此,地以官名,為歷代海寧州(縣)治所在。鹽官古鎮集自然風光與歷史人文景觀于一體,吸引著游客的到來。
海寧市區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海寧市區有十大景點
是由浙江省海寧市廣大市民參與評選和專家評議而選定的十大著名景點,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佳地,曾為海寧市的旅游事業發展立下過汗馬功勞,不少商家和藝人也圍繞“海寧十景”這一主題大做文章,該市舉辦的“多彩潮鄉”旅游商品大獎賽上,就見到以“十景”為題的指甲鉗、公交卡工藝圖案,作品精彩別致。還有展示在市區洛塘河公園燈箱上的十景國畫作品更是美輪美奐。
評定的 “海寧十景”:
1.天下奇觀—海寧潮
2.宰相府第—宰相府第風情街
3.廟宮迷蹤—海神廟
4.觀潮勝地—觀潮勝地公園
5.華彩皮都—海寧中國皮革城
6.紫薇攬秀—西山公園
7.智標晨旭—智標塔
8.詩樓新月—徐志摩故居
9.靜安精舍—王國維故居
10.路仲探幽—路仲古鎮
注意事項
1. 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是觀賞海寧潮的最佳時節,您千萬不可錯過。一般觀潮的話,需要提前40分鐘侯潮,潮水由遠至近也就是10分鐘左右的時間,所以一定要提前守候。
2. 海寧距離上海、杭州都很近,鐵路交通便捷,每天晚上也有直達兩地的火車,約一個小時左右,不想在海寧入宿的旅客,可以當天返回。
3. 皮革制品鑒別方法:在市場上出售的皮革制品主要有五種革面,鑒別時主要是看毛孔、看亮度、憑手感。
1. 牛皮:分布均勻緊密,毛孔細小,呈圓形,皮面光亮平滑,質地豐滿細膩,用手觸摸的話會感覺堅實而富有彈性,用力擠壓皮面,有細小褶皺出現。
2. 羊皮:用羊皮制作成的皮制品,皮質細膩、柔軟,表面有光澤,但沒有牛制品那樣明亮,用力擠壓會有明顯的折皺,穿在身上會感覺很舒適。
3. 豬皮:革面毛孔圓而粗大,凹凸不平,手感硬實,與牛皮相比,更粗糙。
10名優特產
海寧皮革制品,斜橋榨菜,慶云千張,長安宴球,鹽官菜刀、冬菜,丁橋八寶雞。
海寧皮革
海寧皮革業包括制革、皮衣及其他皮革制品,是海寧工業的第一大產業,占整個工業總產值的28.7%。外貿出口額達15.21億元,占外貿出口總值的43.83%。皮革工業從業人員4.44萬人,占工業從業人員的21.8%。海寧皮革產品已遍及全國各地,并遠銷世界上40多個國家。海寧享有“中國皮革、皮衣之鄉”、“皮衣之都”之美稱。皮革工業為海寧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海寧制革業主要生產牛、羊、豬服裝革、鞋面革、沙發革、裘革、兩用革。皮革制品包括皮衣、皮手套、皮票夾、皮包等。“浙江皮革服裝城”在海寧的建立,為海寧皮革產品的市場拓展,帶來了無窮的商機。海寧已擁有了像“雪豹”、“蒙努”等名牌皮件產品,有34家企業的產品取得真皮標志。
斜橋榨菜
中國榨菜、歐洲酸菜和日本醬菜,被譽為國際三大名腌菜,以海寧“斜橋”牌為代表的浙式榨菜與川式榨菜齊名列為中國名榨菜之最,斜橋榨菜以其色香味俱佳、入口脆嫩而深受國內外客戶的青睞。栽培的主要品種有“紅衛半碎葉”等,生產實行標準化。近幾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產品銷售渠道的拓寬,海寧榨菜加工業迅速崛起,涌現了大批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的專業加工企業,并創建了一批在大陸、港臺乃至歐美地區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名優品牌,產品遠銷日本、泰國、馬來西來、美國、加拿大及港澳地區。
長安宴球
海寧的“長安宴球”是一道美味佳肴,長安人一提起“長安宴球”大都會以一種自豪的口吻向你滔滔不絕地介紹:“宴球”是長安的一道名菜,寫進《長安鎮志》的。是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賜名的。
海寧三把刀
以藥刀、葉刀、廚刀馳名,名氣大,牌子老,價錢便宜質量好。
海寧烏龜
蔣張林養殖烏龜面積51畝[9]海寧被列入首批省級民間融資管理創新試點,鱷龜,綠毛龜,金頭龜,花龜,九彩龜,七彩龜等21多個品種,注冊“龍頭閣”牌,產品先后獲中國浙江國際農業博覽會優質獎。
海寧的景點
評定的 “海寧十景”:
1.天下奇觀—海寧潮
2.宰相府第—宰相府第風情街
3.廟宮迷蹤—海神廟
4.觀潮勝地—觀潮勝地公園
5.華彩皮都—海寧中國皮革城
6.紫薇攬秀—西山公園
7.智標晨旭—智標塔
8.詩樓新月—徐志摩故居
9.靜安精舍—王國維故居
10.路仲探幽—路仲古鎮 遺產點:長安閘、長安鎮歷史街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大運河項目通過了審議,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在大運河上,現存最重要的古跡之一就是位于長安的一壩三閘兩澳,也是整個大運河58處遺產之一。歷史上的長安閘包括新老兩壩(其中新壩又稱為“長安鎮拖船壩”)、上、中、下三閘和儲水之用的兩澳。在現存文物中,除老壩位置不可考之外,其他各閘、壩都能確認位置,基本格局尚存。各閘都已經改建為閘橋,閘基閘槽都保存完好。 海寧這塊土地上孕育了眾多的名人俊才:
東晉學者干寶,
唐代忠臣許遠、詩人顧況,
宋代女詞人朱淑真,
明代戲曲家陳與郊、史學家談遷和查繼佑,
清代三閣老(大學士)陳之遴、陳元龍、陳世倌,詩人查慎行,棋圣范西屏、施定庵,書法家陳奕禧、查升,女詩人陳慧殊,藏書家吳騫、蔣光煦,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詩人徐志摩、穆旦,作家金庸、陳學昭,醫學家王士雄,數學家李善蘭,軍事理論家蔣百里,佛學家太虛法師、印順法師,學者、書法家張宗祥,訓詁學家朱起鳳,鐵道學家徐騮良,文史學家宋云彬,紅學家吳世昌,戲劇家沙可夫,教育家鄭曉滄,植物學家錢崇澍,中國電影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電影藝術家史東山,版本目錄學家趙萬里,漫畫家米谷,科學家沈鴻,英語教育家和翻譯家許國璋等。 干寶(?~336),東晉學者。
顧歡(420~483),南朝宋、齊時學者。
顧越(493~569),南朝梁學者。
戚袞(519~581),南朝梁學者。 褚無量(645~719),唐學者。
許遠(709~757),唐忠勇名將。
顧況(708~801),唐詩人。 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詞人。
張九成(1092~1159),南宋狀元,崇國公太師。
榮肇(1226~1307),宋元熱心教育事業者。 胡奎,元末明初詩人、學者。
貝瓊(1314~1378),明詩人。
朱妙端(1423~1506),明女詩人
祝萃(1452~1518),明學者,善治水。
蘇平、蘇正,兄弟均為明詩人。
周應禎(?~1554),明抗倭將領。
許相卿(1479~1557),明學者。
陳與郊(1544~1611),明戲曲家。
查秉彝,官順天尹,曾上疏歷數嚴嵩、嚴世藩父子罪行。
祝以豳(1551~1632),明愛國將領,曾擊退荷蘭侵略者對粵邊騷擾。
陳司成,明末名醫。 周宗彝(1600~1645),明末抗清義士。
談遷(1594~1658),明末清初史學家。
祝淵(1614~1645),明末文士,重氣節,反對魏忠賢,清兵攻陷杭州時自縊。
陳之遴(1605~1666),明末有文名,曾為南明官員,后仕清任禮部尚書,終被流放。
朱朝瑛(1605~1670),明末清初學者。
朱一是(1610~1671),明末文士,入清不仕。
徐燦,明末清初女詞人。
張次仲(1589~1676),明末清初學者。
查繼佐(1601~1676),明末清初史學家。
陳確(1604~1677),明末清初哲學家。
陳瓛,明末清初書法家。
李因(1610~1685),明末清初女詩人、畫家。
陸嘉淑(1620~1689),工詩文,善書畫,多藏書,終身不仕清。 范驤(1608~1675),清初書法家。
沈珩(1619~1695),清康熙三年會試第一。
楊雍建(1631~1704),清初官員,以敢諫著稱。
查升(1650~1707),清書法家。
陳奕禧(1648~1709),清書法家。
陳詵(1642~1722),清康熙時名臣。
許汝霖,清康熙時名臣。
馬思贊(1669~1722),清藏書家。
陳訏(1650~1722),清教學家。
查慎行(1650~1727),清著名詩人。
查嗣庭(1664~1727),清康熙時官至內閣學士,雍正四年陷身文字獄,病死仍被梟首,兄慎行嗣瑮等親族多人受株連。
查嗣瑮(1652~1733),清詩人。
陳元龍(1652~1736),清雍正時任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朱自恒,清畫家。
陳邦彥(1678~1752),清書法家。
陳世倌(1680~1758),清乾隆時任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沈翼機,清學者,參加纂修《浙江通志》。
俞兆岳,清時有功于海塘建筑,是用鐵榫加固塘身的發明者。
范西屏(1709~1769后),清圍棋國手。
施定庵(1710~1770),清圍棋國手。
周廣業(1730~1798),清學者。
吳騫(1733~1813),清藏書家。
周春(1729~1815),清學者。
陳鳣(1753~1817),清學者。
許光治(1811~1855),清書法家,工篆隸,花鳥畫家。
許光清,清書法家,學者。
周樂清(1785~1855),為官注意平反冤獄,有政聲,戲曲創作家。
達受(1791~1858),清名僧。
蔣光煦(1813~1860),清藏書家。
許梿(1787~1862),為官善決疑獄,博通文學、醫學。
錢泰吉(1791~1863),清方志學家,嘉興人,居海寧多年,主講學,多藏書,纂《海昌備志》52卷。
王士雄(1808~1868),清醫學家。
許楣(1797~1870),清學者。
陳子仙(1821~1870),清圍棋國手。
唐仁壽(1829~1876),清藏書家。
管庭芬(1797~1880),清畫家,并工詩文,精鑒賞,??薄?/p>
李善蘭(1811~1882),清教學家,我國近代科學先驅者,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位教授。
蔣光焴(1825~1892),清藏書家。
吳嗣廣,清學者,參與纂修《浙江通志》。
許仁沐(1842~1899),熱心教育事業,纂修《常山縣志》。
朱昌燕,晚清當地學者。 朱宗萊(1881~1919),精文字??薄?/p>
杭辛齋(1869~1924),著名新聞工作者。
王國維(1877~1927),國家大師,史學家,著名學者。
錢崇潤(1886~1927),醫學家。
朱寶瑨(1854~1929),熱心教育事業,晚年熱心修志。
單不庵(1878~1930),教授,深研理學。
嚴遠莊(1847~1930),善繪畫,致力于燈采藝術。
徐志摩(1897~1931),著名詩人。
周承德(1877~1935),書法家。
吳小魯(1877~1936),鄉紳。
袁湘君(1919~1938),抗日女醫務工作者,在茶院大橋殉難。
蔣百里(1882~1938),軍事學家。
褚學潛(1919~1940),中共黨員,烈士,抗戰時犧牲。
陸宗輿(1876~1941),“五四”運動群眾要求懲辦的親日派三個賣國賊之一。
馮李倫(1922~1941),烈士,新四軍營教導員,1941年秋與日軍戰斗時犧牲。
陳才庸(1913~1942),烈士,中共地下黨員,皖南事變后被殺害。
徐騮良(1878~1942),鐵道專家。
何孝章(1908~1943),烈士,中共地下黨員,皖南事變后被殺害。
褚臺夫(1919~1944),國民黨抗戰英雄,空軍烈士。
顧貽榖(1885~1944),金融家。
吳其昌(1904~1944),文史學家。
徐申如(1872~1944),實業家。
張竟仁,北洋政府財政部次長。
單士厘(1858~1945),早期旅外婦女,回國后著書介紹西方文化。
周富亭(1864~1945),能工巧匠,尤善制刀。
徐明(1920~1946),烈士,中共地下黨員,新四軍北撤后任茅山留守處政委。
杭穉英(1900~1947),商業美術家。
太虛(1890~1947),名僧。
朱起鳳(1874~1948),文字學家,獨立纂成《辭通》。
查人偉(1887~1949),辛亥革命志士,抗戰后浙江民盟負責人之一。
吳育英(1920~1949),烈士。
周承菼(1883~?),民國將領,后去臺灣。
杭毅(1894~1981),國民黨將領。
顧達一(1906~1982),民國官員,有功于搶修海塘。
虞爾昌(1904~1984),臺灣大學教授。
金祥恒(1918~1989),臺灣大學教授。
蔣復璁(1898~1990),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現代圖書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陳巳生(1892~1953),實業家。
許行彬(1874~1953),早期新聞工作者。
史東山(1902~1955),知名電影藝術家。
李尊庸(1901~1959),攝影家。
張惠衣(1898~1960),教授。
徐永祚(1893~1961),著名會計師。
沙可夫(1903~1961),藝術教育家,中共早期黨員。
張宗祥(1882~1965),知名學者。
錢崇澍(1883~1965),植物學家。
徐凌云(1885~1965),昆劇研究家。
馮朱棣(1896~1966),兵器專家。
胡倫清(1896~1966),教授。
張關友(1936~1966),烈士。
查猛濟(1936~1966),教授。
王敬五(1880~1968),愛國教師。
嚴諤聲(1898~1969),愛國新聞工作者。
王仲聞(1902~1969),王國維次子,精研詞學。
李應吉(1914~1969),對外經濟聯絡委員會副主任。
王和伯(1891~1970),省級名中醫。
陳乃乾(1896~1971),版本目錄學家。
周家祺(1901~1973),著名足球運動員,體育界專家。
葛衢康(1911~1973),體育界專家。
朱宇蒼(1888~1976),教育事業家。
穆旦(1918~1977),詩人、翻譯家。
費哲民(1893~1978),教授。
劉質平(1894~1978),音樂藝術家。
鄭曉滄(1892~1979),教育家。
宋云彬(1897~1979),作家、史學家,知名新聞工作者。
趙萬里(1905~1980),教授,版本學家。
沈鼎三(1910~1980),化學家,染料專家。
王國華(1887~1980),王國維弟,教授,長期從事英語教學。
周方光(1918~1981),海軍教育訓練工作者。
周濟(1914~1981),金融、外匯工作專家。
王恒守(1902~1981),物理學家。
查良釧(1897~1982),教授。
錢鏡塘(1907~1983),金石書石收藏鑒賞家。
許志行(1902~1983),作家。
魏柏榮(1909~1984),皮影戲藝人。
吳梅(1914~1985),女,革命新聞工作者,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新聞部原副主任。
杭觀華(1929~1985),工藝美術女專家。
沈紅茶(1902~1985),畫家。
高平均(1909~1985),教授,地質學家。
陳洪田(1917~1985),農民育種家。
吳世昌(1908~1986),學者,以研究紅學著稱,長文史,善詩詞。
米谷(1918~1986),漫畫家。
夏之栩(1906~1987),女,革命工作者,輕工業部副部長。
甘露(1920~1987),女,革命工作者,長期從事外事工作,熱心蠶桑事業,原中國文聯科長。
賈祖璋(1901~1988),著名科普作家與編輯家,中國科學小品文的開拓者之一。
李藍炎(1915~1988),長期從事部隊衛生工作,后任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
居天籟(1906~1989),中共海寧第一個黨組織—硤石支部書記。
許姬傳(1900~1990),京劇劇作家、評論家。
陳尚志(1922~1990),婦科名中醫。
陳學昭(1906~1991),著名作家。
許國璋(1915~1994),著名英語教育家。
沈鴻(1906~1998),機械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釋印順(1906~2005)著名的佛教思想家,解行并重的大修行僧,被譽為“玄奘以來第一人”。
查濟民(1914~2007)著名企業家,1997年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的“大紫荊勛章”。
張直中(1917~2011),我國雷達技術的主要先驅者。
金庸(1924~)著名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沈南鵬(1967~),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攜程旅行網和如家連鎖酒店的創始人。
于正(1978~),著名編劇。
顧正澄(1980~),著名物理學家。
蔡亮(1980~),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