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長沙日本料理排行榜2025年排名前十名榜單出爐
8
2022-10-30
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沙子:星砂是微小的原生生物
說起沙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在沙漠中遍地都有它的蹤跡。要問最貴的沙子是什么?星砂可能名列前三了,星砂以其獨特的星狀而得名,雖說是“砂”但星砂并非沙粒,而是指星砂科Calcarinidae的物種,這些是貨真價實的生物,而不是單純的沙粒。
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沙子
作為數量最多的星砂,[bai]它們是微小的原生生物,也就是說它們實際上是一些單細胞生物,產于世界各地的熱帶地區。星砂所在的輪蟲綱誕生于早寒武紀,即便如今它們仍是數量最多的動物之一,甚至一些底層巖石中都會混入數量可觀的有孔蟲,它們會作為時代的標識為古生物學鑒別年份。
顯微鏡下的有孔蟲
有孔蟲門約有18,000多種(包括化石的與現存),其中大多數是海洋生物,而少數物種生活中淡水甚至是陸地上。不過所有的有孔蟲都是單細胞原生動物,以其碳酸鈣外骨骼而聞名。外骨骼的大小通常為50微米至幾毫米,最大著有19cm,但這種巨型的有孔蟲早已滅絕。有孔蟲有時會長成類似蝸牛殼一樣的卷曲狀外殼而混雜在沙粒中,在顯微鏡下觀察尤為惹眼。
活體的有孔蟲因為其攝入的食物會呈現各種漂亮的顏色。
活體星砂
有孔蟲正以其身上的孔洞得名,[bai]有孔蟲可以從這些孔洞中伸出“假足”,這些“假足”可以粘附各種有機物作為有孔蟲的食物,“星砂”也不例外,星砂隸屬于有孔蟲門的輪蟲目Rotaliida,其細胞分為粒狀內質(endoplasm)及透明外質(ectoplasm),這些物質統稱為“原生質”,原生質也包括這些“假足”,“假足”幫助有孔蟲捕食的同時還有一定的運動能力,甚至還有部分有孔蟲會從浮游藻類中提取葉綠素來供給自身進行光合作用。
釋放“假足”攝取周圍營養物質的活體嗜溫轉輪蟲Ammonia tepida
星砂結構繪制圖
星砂與各種有孔蟲的繁殖方式都是細胞分裂,不過與其他單細胞生物一樣剛剛由多核母細胞 multinucleate分裂出的單倍體細胞只有單獨的細胞核,這些單倍體會作為“雄性”擔任生殖細胞,參與雙倍體有孔蟲多核細胞的減數分裂meiosis形成新的配子分離母體,完成繁殖。
有孔蟲繁殖模式
星砂雖然有著各種奇怪的造型,但與先天帶殼的軟體動物與腕足動物不同,有孔蟲新生細胞并沒有任何外殼,但它們會迅速的伸出“假足”來攝取周圍的鈣質來制作外殼,有些以硅藻為食的有孔蟲的外殼甚至為硅質。世界各地的有孔蟲每年制造大約四千三百萬噸碳酸鈣,這些碳酸鈣會為珊瑚與其他造礁海洋生物等提供鈣質,所以有孔蟲是海洋生物的一大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