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南京城市職業學院錄取分數線及位次一覽:四川考生2025填報參考
10
2022-10-29
月相變化圖(解讀月相的變化規律)
大文學家蘇軾曾寫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后者指的就是月相變化。由于月亮本身不發光,只能靠反射太陽光發亮,當太陽、地球和月球三者之間的位置發生變化時,我們會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發生周期性的變化,稱為月相變化。
月相變化大體上分為朔、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望、虧凸月、下弦月、殘月等幾個階段。農歷初一時,月球運行至地球和太陽之間,月球的背面被太陽照亮,地球上的人們看不到它。這種月相稱為“朔”,也叫“新月”。在這一天,月亮與太陽幾乎同時升起,同時落下。
在朔之后,月球升起的時間越來越晚,太陽落山后不久,在西邊天空可以看到狀如眉毛的彎彎月牙,被稱為“蛾眉月”。“蛾眉月”的月面突出部分朝西,呈反C狀。
農歷初七左右,上弦月會出現在上半夜的西南方天空,從北半球上看,月亮的右半邊被照亮,呈半圓狀。
農歷十五、十六時,地球位于太陽和月亮之間,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都會被照亮,圓圓的月亮整晚可見,這時的月相稱為“望”,又稱“滿月”。每個月都會看到滿月,不是只有在八月十五才能看到。
到了農歷二十二左右,在下半夜的東南方天空可以看到近似半圓狀的“下弦月”,從北半球上看,月亮的左半邊被照亮。
之后到了農歷月末,黎明時分可以在東方天空看到“殘月”,月面突出部分朝東,像字母“C”。月相從殘月又回到朔,再度開始新一輪的周期變化。
視頻中的這個演示儀清晰地顯示了月相變化的各個階段,展板上的圖文介紹了月相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