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拍拍拍拍拍,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

明朝16位皇帝能力排名(明朝16位皇帝能力排名萬歷)

admin 10 2022-10-29 15:48:00

明朝16位皇帝能力排名(明朝16位皇帝能力排名萬歷)

大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漢人王朝,其文治武功,無與倫比,就連后世的康熙帝都稱贊朱元璋和永樂朝“治隆唐宋”,可見這個王朝的功績多么的卓著。大明總共存在276年的時間,如果加上南明的39年時間,總共有315年的時間。雖然歷史上不承認南明為明代的一部分,但是實際上應該加上,雖然崇禎帝在1644年上吊自殺,但是本身明廷的官府設置就是兩京十三省,南京隨時可以成為都城,崇禎死后,李自成占領北方,南京朝廷另立新君有何不可?由于滿清與我民族風俗、發型、服飾皆不同,只要還有一個地方用大明年號,束發戴冠,就意味著大明沒有滅,漢風猶存。實際上大明是超過300年歷史了,遠比其他朝代要長,唐朝289年歷史,宋代319年歷史,明代315年,清代加關外是296年歷史。大明這315年,不論多么艱難,困苦,從來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大明的風骨,我輩當效仿之!

1、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

小時生活在元朝末年,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家里四面通風,一無所有,父母,兄弟,相繼餓死,小小年紀當乞丐,當野和尚,到處要飯,也是上天眷顧投身于郭子興的起義軍,與舊時好友湯和、徐達等征戰沙場,用了15年掃蕩南北梟雄,滅掉元朝,定鼎天下。1368年于南京紫金山登基,昭告天地皇祗,建國大明,年號洪武。在位期間,雄才偉略,也好雄猜,治貪肅黑,凡貪官污吏無不聞風喪膽。洪武朝總共31年,官員工資史上最低,貪10文錢者殺無赦,很多官吏都戴著手銬腳鐐升堂辦公,這是任何一朝所沒有的,也是平民天子骨子里對貪官污吏的憎恨的體現。天下平定后,對元勛宿將進行了殘酷的大清洗,其中徐達被燒鵝毒死,劉伯溫被賜酒毒死,藍玉被剝皮處死,胡惟庸被處死,韓國公李善長滿門抄斬,吉安侯陸仲亨等皆被抄斬,現狀及極其殘酷,只有湯和得了善終。1399年,朱元璋駕崩,未曾生育的妃子全部活人陪葬。由于太子朱標早逝,將皇位傳給了文弱的皇太孫,朱允炆,是為建文帝。

2、明惠帝,建文帝,朱允炆。

太子朱標的兒子,從小生活在宮中,由大學士宋濂等人教育成人,讀圣賢書出生的皇帝,在當皇帝后,任由其師傅齊泰和黃子澄擺布,齊泰和黃子澄也是為了朝廷著想,削藩,削去各個地方的藩王的領兵權利,控制他們的發展,不料,在削掉周王等幾個藩王后被燕王逆襲,燕王不堪重負,打造兵器,聚眾造反,天下響應。1402年燕王兵馬入南京,宮中失火,朱允炆不知所蹤,朱棣在南京登基稱帝,是為明成祖,也稱作明太宗,此次事件被稱為“靖難之役”,明成祖登基稱帝,年號永樂,大明又進入一個高峰。

3、明成祖,永樂大帝,朱棣。

明太祖洪武帝的第四個兒子,初被封為燕王,鎮守北平,騎馬打天下的戰將出身,也是一個有名的馬上天子。朱棣登基后,南征北戰,東征西討,生怕后人說他篡位黨的皇帝,一輩子為大明兢兢業業,戰功赫赫,為大明,為中華民族創下了不朽的功勛,不管是疆域上還是對待漢文化的推廣上,無不功勛卓著。明成祖在位22年,編修永樂大典,五征蒙古,經略遼東,設置努爾干都司,遠征越南,緬甸,東征海盜倭寇,派鄭和下西洋,打通海上絲綢路,讓大明威名遠播,大明在永樂時期真正實現了萬國來朝的局面,朝貢國達到了100多個,遠洋貿易直達非洲,中華民族最強盛的時刻。朱棣一生善戰,遠征蒙古韃靼部、瓦剌部,兀良哈部,一度打到了斡難河旁,朱棣自嘲說:五百年來,打到斡難河的只有我!永樂22年朱棣在遠征蒙古時駕崩,死前依舊在猶豫是將皇位傳給太子朱高熾還是漢王朱高煦,最后還是看到了皇太孫朱瞻基的能干,決定了將皇位傳給了朱高熾,朱高熾,明仁宗。

4、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熾。

明仁宗朱高熾當太子幾十年,唯唯諾諾,可能是由于其父永樂帝太強的原因,總是低著頭苦干,就是這種苦干精神得到了朱棣的賞識,朱高熾當太子期間并無過錯,可以說是優秀太子了,當太子期間為大明選拔各種人才,執掌科舉,各省、道、府的主要官員幾乎無一例外的出自太子府,再有一個就是培養了后繼人才朱瞻基,若不是朱瞻基的才能,永樂未必將皇位傳給朱高熾。洪熙帝在位僅僅只有10個月之久,由于極度發胖,導致身體異常虛弱,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到了極點了,年紀不大就死在了皇位上,皇位理所應當的傳給了太子,朱瞻基。也有歷史學家考證說是朱瞻基給洪熙帝下了慢性毒藥,毒死了洪熙帝,提前登基當皇帝,當然憑借朱瞻基的野心來說不無道理,從后面殺掉漢王朱高煦,除掉趙王朱高燧的手段就可以看出來。但是也有人說,是朱高煦用慢性毒藥毒死了朱高熾,本想篡奪地位,沒想到朱瞻基黃雀在后,將他們都收拾了。

5、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從小被爺爺疼愛,喜歡,跟隨爺爺朱棣東征西討,練就了一身本領,宣德帝一共在位10年時間,與明仁宗朱高熾一起才10年零10個月,但是就這十年創下了大明朝的有一個盛世,仁宣之治,在這兩個皇帝的治下大明政治清明,一片繁榮景象。宣德帝與永樂帝一樣,親征蒙古,徹底收服蒙古各部,敬告天地皇祗,大明與蒙古諸部和平共處,蒙古成為北面的一道民族長城,大明的國策與后來的清朝和之前的漢唐的不一樣的,蒙古,西藏等地方承認大明為中央政府,但是仍舊是蒙人治蒙,藏人治藏的政策,這是典型的明代的一國兩制。宣德帝在位期間知人善任,發展經濟,出海遠洋,為大明的海上貿易的繼續擴展又添了一份力,在宣德帝的治理治下,大明盛況空前,其功勛僅次于太祖太宗。宣德帝按照他的能力來說,在明朝歷史上甚至中國歷史上的帝王中,屬于佼佼者,堪稱雄才大略的中興之主!宣德十年,朱瞻基駕崩,皇位傳給了年幼的太子,朱祁鎮,朱祁鎮,明英宗。

6、明英宗,正統帝,天順帝,朱祁鎮。

明英宗朱祁鎮,從小嬌生慣養,到了五歲時還不會走路,在地上爬,但是朱祁鎮是非常聰明的一個人,小時候就被推上了皇帝的寶座,宣德帝駕崩后朱祁鎮繼位,由于年級尚小,大權由孫太后執掌,大明孫太后一生兢兢業業為國事操勞,但是一生未像武則天一樣登基稱帝,如果孫太后登基稱帝,這樣的可能性有嗎?個人覺得是有的,但是作為一個女人,孫太后的政治手段不亞于武則天,也許曾經有么一瞬間孫太后想過,但是終究還是沒有付諸于實踐。比起慈禧來說孫太后也并沒有那么專權。明英宗親政以后,寵信太監王振,最終釀成土木堡之變這樣的慘劇,明英宗責無旁貸,太監王振想風光鄉里,導致皇帝被俘虜,罪不可恕,被亂棍打死。明英宗被俘虜一年,在這一年里,蒙古也先綁著他到處去訛錢,卻到處碰壁,不僅一分錢沒拿到而且白白養活了英宗一年,最后無計可施做個人情又放回了朱祁鎮,被明代宗奉為太上皇,幽禁在皇宮七年之久。明代宗始終放不下心里的芥蒂,擔心害怕這個太上皇逆襲。結果還是被朱祁鎮奪了皇位,史稱“奪門之變”。經過土木堡的變動,明軍損失了主要的精銳力量達50萬之多,但是明軍的戰斗恢復能力之快,讓人瞠目,這在后面的成化朝遠征東北又打出了大明的威風。明英宗奪門之變后,明代宗駕崩,明英宗卻在此時將明代宗踢出了皇帝序列,葬都沒有葬進十三陵。明英宗再次為帝,改年號為天順,由于經歷過一年的階下囚的生活,性情大變,反復無常,到了駕崩時,大明其實已經是個爛攤子了,皇位傳給了太子朱見深,朱見深,明憲宗成化帝。

7、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鈺。

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鎮異母弟。朱祁鈺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長兄明英宗即位后封為郕王。正統十四年(1449年),發生土木堡之變,明英宗兵敗被瓦剌俘虜。為免主少國疑,于謙、王直等大臣奏明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帝,尊明英宗為太上皇,次年改元景泰。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勵精圖治,重用于謙等人,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擊退瓦剌的入侵,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推動明朝政治由亂而治,漸開中興,可謂英明之主。 明英宗歸國后幽禁于南宮,改立其子朱見濟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奪門之變爆發,明英宗復辟,軟禁其于西苑,改元天順。二月,明英宗廢其為郕王,不久朱祁鈺離奇去世,享年二十九(死時尚不滿29歲)。明英宗賜謚號曰戾,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明憲宗即位后,恢復朱祁鈺皇帝之位,謚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稱明景帝、景泰帝。 南明時期,明安宗朱由崧加謚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廟號代宗。朱祁鈺是明朝遷都北京之后,第一個沒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8、明憲宗,成化帝,朱見深。

初名朱見濬,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長子,母孝肅皇后周氏。朱見深本為太子,土木之變后其父朱祁鎮被瓦剌擄去,叔父朱祁鈺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鈺將朱見深廢為沂王,改立朱見濟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奪門之變而復辟,被立為太子。朱見深英明寬仁,在位初年恢復了朱祁鈺的皇帝尊號,平反于謙的冤屈,任用賢明的大臣商輅等治國理政,可以說有君王的風度。時代風氣清明,朝廷多名賢俊彥,朱見深能夠寬免賦稅、減省刑罰,使社會經濟漸漸復蘇。但是在位期間任用奸邪,不能說沒有缺陷。明憲宗成化,在明軍恢復戰斗力后遠征東北女真,匯集努爾干都司幾十萬人,將女真首領處死,打的滿洲一百多年沒有恢復過來。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九月九日病逝,終年41歲。廟號憲宗,謚號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圣孝純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

9、明孝宗,弘治帝,朱佑樘。

明孝宗年號弘治,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第三子 ,生母為孝穆紀太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 ,朱佑樘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于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于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史稱"弘治中興"。一輩子只有一個女人的皇帝,對愛情的忠貞,獨一無二。雖末年寵信宦官李廣,但是立刻改過自新,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歷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佑樘駕崩于乾清宮,在位十八年,享年三十六歲,葬泰陵, 廟號孝宗 ,謚號"建天明道誠純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10、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

是明朝歷史上唯一一個出為皇帝嫡長子,后來又當上皇帝的人。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朱佑樘和張皇后的長子,在位期間年號正德。朱厚照從小機智聰穎,喜歡騎射。 即位不久,便信用以劉瑾為首的宦官馬永成、丘聚、谷大用、張永等八人,時稱之為"八虎"。悉以天下章奏付劉瑾,而劉瑾則日益誘導武宗戲玩娛樂。但是明武宗很快就反應了過來,別看明武宗表面上玩世不恭,實際上沒有一天不處理政事,奏折不是交給內閣就是自己親自處理,甚至直接將奏折送到豹房,國家之事永遠至上。明武宗還學習了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接待外藩都不用翻譯。對歐洲和世界先進的火器非常感興趣,在明武宗統治期間,百年間沒有理清楚的市泊司的稅務他給理清了。明武宗在位期間,北征蒙古小王子,南下派王陽明討伐寧王叛亂,剿滅贛南匪患,鞏固了大明的國防。雖然行事比較荒誕,但是手下大臣沒有一個知道這個皇帝在想什么,所謂天威不可測吧。皇帝怪誕,國家卻沒有因此出現顛覆,內閣的作用是關鍵,內閣首輔李東陽曾說,大明內閣執掌中樞,權利不在皇帝之下,此時的內閣甚至有駁回圣旨的權利,針對皇帝不合理的要求,可以駁回,這就說明了原始的民主制度和內閣議會制度正在形成,只要有一個新的階級出來,這就是資本主義的議會制!皇帝就成了一個擺設!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駕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歲,在位十六年,廟號武宗,謚號"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11、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駕崩,因武宗無子嗣,所以由內閣首輔楊廷和根據"皇明祖訓"尋找皇位繼承人,而武宗唯一弟弟朱厚煒幼年夭折,于是上推至武宗父明孝宗一輩。孝宗兩名兄長皆早逝無子嗣,四弟興王朱佑杬雖已死,但有二子,興王長子(朱厚熙)已死,遂以"兄終弟及"的原則立次子朱厚熜為嗣,即明世宗。朱厚熜,明憲宗之孫,興獻王朱佑杬之子。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即位,次年改年號為嘉靖。即位之初,革除先朝蠹政,朝政為之一新。但不久與楊廷和等朝臣在議興獻王尊號的問題上發生禮議之爭。他打擊舊朝臣和皇族、勛戚勢力,總攬內外大政,皇權高度集中。他還重視內閣作用,注意裁抑宦官權力。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更移居西苑(今北京北海、中南海),一心修玄,日求長生,不問朝政,是真的不問嗎?不是,實際上權利一天他都沒放松,首輔嚴嵩專國20年,吞沒軍餉,吏治敗壞,邊事廢弛,倭寇頻繁侵擾東南沿海地區,造成極大破壞。但是他毫不猶豫的整垮了嚴嵩一黨,派人整頓吏治,掃除邊患,與蒙古俺答汗修好互市,互市的意義遠遠勝過軍事剿滅。這在后來,蒙古一度成為大明北面最堅固的長城。用戚繼光等人剿滅東南倭寇,戚家軍成了16世紀東亞甚至世界最強的軍隊。

12、明穆宗,隆慶帝,朱載垕。

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后繼位。少年因其母緣故而不得父皇寵愛, 因其母親杜康妃失寵,又非長子,所以很少得到父愛。登基前的內憂外患使他關心朝局,對他登基后處理政務有著較大的影響。倚靠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的盡力輔佐,實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內外得到大治,史稱隆慶新政。 但因為沉迷媚藥,也服這些媚藥助興,導致荒于政事。朱載垕在位6年,因病去世,終年36歲。廟號穆宗,謚號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葬于十三陵昭陵,后傳于位朱翊鈞。明穆宗寬仁大度,勤儉愛民,留心邊陲之事,處理都恰到好處,可以稱之為明主。

13、明神宗,萬歷帝,朱翊鈞。

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歷,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朱翊鈞在位初之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親政后,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范,開創了“萬歷中興”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歷三大征”,鞏固了漢家疆土。執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無像張居正的人可以督導、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強征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使大明王朝逐漸走向衰亡。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鈞崩,終年56歲,廟號神宗,謚號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14、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

萬歷四十八年七月廿一(1620年8月18日),皇帝明神宗駕崩,八月初一(1620年8月28日),皇太子朱常洛登基,年號泰昌。朱常洛登基后,面臨著萬歷遺留下的嚴峻形勢,朝綱腐敗,經濟凋落,宮內糾紛無休無止,軍力日衰,邊疆吃緊,女真崛起,封疆殘破,大明江山搖搖欲墜。而體弱、孤僻、壓抑而又好色的朱常洛又無力挽回即將崩潰的局面。泰昌帝做皇帝僅一個月,九月初一(1620年9月26日)就駕崩,史稱"一月天子"。因此時紀年為萬歷四十八年,所以將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1月至7月定為四十八年,從8月開始到當年末定為泰昌元年,故萬歷年號依然為四十八年,而泰昌年號僅五個月。九月泰昌帝駕崩之時,萬歷皇帝尸棺尚未埋葬,泰昌帝地宮也不可能在短期內速成。無奈之下,就在原北京昌平景泰陵的廢址上重建新陵,天啟元年(從1621年1月22日開始)三月(4月22日到5月20日)重新修繕,八月(9月16日到10月14日)完工,九月(10月15日到11月12日)入葬,名為明慶陵。當中陪葬的有孝元皇后(原配,恭靖太子妃)、孝和皇后(太子王才人,明熹宗生母)、孝純皇后(太子劉淑女,明思宗生母)等三位皇后。崩后,謚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廟號明光宗。

15、明熹宗,天啟帝,朱由校。

明光宗朱常洛長子,生母選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檢異母兄。16歲即位,在位七年(1620年-1627年)。傳統的歷史觀點認為,天啟帝是個無道昏君,其實真實的天啟帝是如此嗎?這里面水份很大,天啟帝是很喜歡木匠,木匠對于他來說只是個消遣,可以說是一個藝術品,在酒足飯飽,處理政事之余誰還沒點愛好?但是從他做的幾件事上我們可以分析出來,它并非是無道昏君,為什么他年紀輕輕就死了?肯定是背后有人希望他死??為什么希望他死?肯定是觸及到了某些集團的利益!尤其是東林黨人,對天啟帝可謂是恨之入骨!可以說天啟不死,大明不滅!天啟皇帝不光喜好做木匠,他勤奮好學還對軍事邊防有濃厚的興趣

在主流歷史輿論給我們灌輸的是,天啟皇帝只會做木匠,但是你翻看《明熹宗實錄》會發現,天啟皇帝御文華殿講讀的記載很多。從記載來看,天啟皇帝頭腦非常聰敏,對軍事、對用人的許多意見往往比那些大臣更高明!

在《孫承宗傳》記載:“帝好察邊情,時令東廠遣人詣關門,具事狀奏報,名曰“較事”。一般情況下,皇帝對于邊情,聽聽匯報就行了。但是天啟皇帝卻對軍事邊防的興趣很高,他還派東廠的人員去探聽邊防情報,這一點難得可貴。在《明史》中記載:“天啟元年十二月的時候,內閣首輔葉向高曾經給天啟上疏說:“我皇上聰明天縱,朝講時臨,真可謂勤政好學之主矣。但今之嘗朝,既是套數具文,無關于政事。而日講開陳時刻有限,亦恐不能洞悉于義理之精微,古今政治之得失。”

天啟皇帝的回復為:“朕在宮中,每日批閱文書,覽誦經史及祖宗訓錄,兼時事憂勞,何有多暇?卿為輔弼元老,正賴責難陳善,匡朕不逮。覽奏具悉忠悃。”天啟感謝葉向高提出的批評建議,還說在宮里,每天批閱文件,或者閱讀經史著作。

在軍事問題上,天啟皇帝的見識比袁崇煥要高明

天啟六年十一月,袁崇煥揚言依靠關外修成屯田,能讓后金投降。天啟皇帝對袁崇煥的批復如下:““得旨:向以防守方殷,故著從容議行。但向后作何給授,使軍民不相妨?作何分撥,使農戰不偏廢?作何演練,使農隙皆兵?作何更番,使營伍皆農?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馬?作何收保,不致資盜糧?一切事宜,該撫悉心區處具奏。這本內說,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諸臣諸不樂聞。以朕計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戰必能勝,勝無輕談也。蹈實而做,需時而動。正也,奇在其中矣。該撫饒為之,亦善為之”。天啟皇帝連著發出六個排比句,這次不算完。天啟皇帝最后還告誡袁崇煥“以朕計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戰必能勝,勝無輕談也。”天啟皇帝告誡袁崇煥,本本分分做事,老老實實做人,不要大言不慚。

天啟皇帝為何用魏忠賢打擊東林黨

天啟皇帝繼位以后,面臨和萬歷皇帝一樣的問題。朝廷里面的文官,不干正事整天吵吵,導致國家行政效率低,內耗太大。《明熹宗實錄》記載:“朕覽科道官,屢疏紛器,全無正論。遼左繼陷,皆因經撫不和,以致官民涂炭。朕深切驚憂,昨張鶴嗚慷慨自請視師,具見忠義為國。江秉謙妄言亂政,已從輕薄罰,今又結黨瀆奏,各逞已見。不恤國家之急,臣誼何在?爾部院便傳與大小各官,以后務要虛心,協力共圖宗社大計。將當行事,務著實整理,毋事空言。再有仍前言,涸淆是非的,決不姑息。”

然而天啟皇帝的上諭發出去沒有多長時間,那些官員又開始吵吵起來了,天啟皇帝只好在訓斥:““上諭吏部都察院:朕自御極以來日夕冰兢,守我祖宗之法,惟恐失墜。每見科道各官屢次紛囂,前有旨,不許擅出私揭。昨覽報,又見揭帖,顯是不遵。全無為國為民,肆行狂噪,囂訟弗已,是何景象?其中是非公論難泯,自奴酋發難以來,徽兵轉餉,軍民涂炭已極,皆因偏見黨論,致使經撫不和,故將遼左疆土盡行失陷。未見恢復奇謀,朕深痛恨。新進后輩,遽司耳目,全無秉公,專行報復。逞意妄言,淆亂國政,本當杖泥。姑從輕薄懲,已后科道各官俱要虛心盡職,共襄國事。再有結黨排誣的,朕遵祖制憲章決不姑息。”

當時明朝已經處于戰爭時期,這樣吵來吵去,確實不像話。天啟皇帝決定開始整頓,到了天啟四年,東林黨又開始攻擊魏忠賢。天啟皇帝不愿意把魏忠賢流放或者處死,天啟皇帝救下魏忠賢以后。魏忠賢便開始對東林黨進行打壓,天啟皇帝是為國家和老百姓考慮,采用的不得已的手段。天啟皇帝朱由校,任用魏忠賢打壓東林黨,使得國家正常運轉。天啟任用孫承宗、袁可立、袁崇煥等人,將遼東局勢穩定下來。然而清朝推翻明朝以后,便開始丑化和抹黑明朝,所以我們看到的天啟皇帝朱由校,是一個被嚴重丑化的皇帝。天啟七年(1627年)朱由校因意外落水成病,又因服用“仙藥”而死,終年二十三歲,死后謚號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廟號明熹宗,葬明德陵。

16、明思宗,崇禎帝,朱由檢。

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于1622年(天啟二年)年被冊封為信王。年號崇禎(1627年-1644年),后世稱為崇禎帝。朱由檢繼位后大力鏟除閹黨,勤于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可惜的是他雖然殺掉魏忠賢,但是喪失了制衡文官集團的主力,也沒能明白天啟帝臨終時說的忠賢可用這句話的深層次含義,在魏忠賢死后,文官集團表面上滿嘴仁義道德,實際上不干正經事,將國家的財富掠奪的矛盾指向百姓,導致百姓苦不堪言。魏忠賢在世是,最苦的不是百姓,是文官集團的那幫官吏!因為那邦管理貪污腐敗,搜刮財產,魏忠賢每當國家需要銀子就伸手向他們要,他們恨透了魏忠賢!被文官清流們洗腦的朱由檢并不知道理想和現實的差別,這在后來征集遼響時就知道了,大臣無一人向國家捐贈征集。李自成進京將王公大臣抓起來,嚴刑拷打,不給錢贖人就殺頭,兩個月之間就征集了幾千萬兩白銀,這與當年崇禎苦苦哀求這幫文官拿錢救國產生了鮮明的對比!自此以后崇禎變得多疑,滿目瘡痍的朝廷,已經無法挽救!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后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于內憂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于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朱由檢死后廟號懷宗,后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謚號守道敬儉寬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謚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大明十六帝,明君多于昏君,幾乎每朝都有中興局面,可歌可泣,1644年李自成打進北京,崇禎帝上吊自殺,為大明守國門戰至最后一兵一卒,唱盡了大明最后的哀歌。

上一篇:英國十大名牌大學2025近期排名前十名分析
下一篇:歡迎奕沃常識使用Z-BlogPH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