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縣是哪里(水城縣哪里可以補辦身份證)
本文目錄一覽:
水城是哪個城市?
水城縣位于貴州省西部,與云南省宣威市接壤,地處中國涼都、江南煤海-六盤水市腹地,東鄰六枝特區和納雍縣,西接威寧縣和云南省宣威市,南抵盤縣和普安縣,北與赫章縣毗鄰。
水城縣屬于哪個市
水城區,隸屬貴州省六盤水市;位于貴州省西部。
總面積3054.92平方千米。 ?2021年,水城區常住人口62.26萬人,有漢、彝、苗、布依等26個民族。截至2021年10月,水城區下轄9個街道、11個鎮、10個鄉,區政府駐雙水街道雙水大道1號。
民國二年(1913年),置水城縣。?2020年,撤銷水城縣,設立水城區。?水城區是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2020年3月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水城區退出貧困縣序列。
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水城區下轄9個街道、11個鎮、10個鄉:尖山街道、雙水街道、老鷹山街道、董地街道、海坪街道、新橋街道、以朵街道、石龍街道、紅橋街道、蟠龍鎮、發耳鎮、都格鎮、雞場鎮、勺米鎮、化樂鎮、比德鎮、阿戛鎮、玉舍鎮、陡箐鎮、米籮鎮、坪寨彝族鄉。
龍場苗族白族彝族鄉、營盤苗族彝族白族鄉、順場苗族彝族布依族鄉、花戛苗族布依族彝族鄉、楊梅彝族苗族回族鄉、新街彝族苗族布依族鄉、野鐘苗族彝族布依族鄉、果布戛彝族苗族布依族鄉、猴場苗族布依族鄉。區政府駐雙水街道雙水大道1號。
水城是哪個城市
六盤水,別稱“中國涼都”,位于貴州西部,市名來自最初下轄的六枝、盤縣和水城三個特區的頭一個字組成,是“三線建設”誕生的一座年輕工業城市。1978年撤地建市后撤銷兩個特區設縣,保留一個至今,即六枝特區。2013年末全市國土面積9965平方公里,轄4個縣級行政區,常住人口285.9萬,人均GDP僅次于省會貴陽。
六盤水地處滇、黔兩省結合部,長江、珠江上游分水嶺,南、北盤江流域兩岸,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交通四通八達,是西南重要的鐵路樞紐城市和物流集散中心之一。該市炎熱夏季月平均氣溫僅19.7℃,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天堂,有四季美不同的特色旅游風光。2005年經中國氣象有關專家評審,成為全國首個以氣候資源打造的都市品牌。
六盤水是國家西電東送的主要城市,西南乃至華南地區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煤炭、電力、冶金、建材、核桃乳、洋芋片、富硒茶、山城啤酒、礦泉水、生物制藥構成了市內的重要經濟發展。特產有風豬、獼猴桃、杜仲、天麻、核桃。
中文名
六盤水
面積
9965平方公里
外文名
Liupanshui City
人口
285.9萬(2012年,常住人口)
別名
中國涼都
六盤水畢節市盤州市安順市畢節興義市六盤水盤州市六盤水市盤州市凱里市六盤水市盤縣
歷史沿革
今六盤水市所轄境內春秋時期為牂牁國屬地;戰國時期,市境內為夜郎國屬地,由于金屬工具的使用,已進入了農耕時代,并反映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征;秦統一中國后,為巴郡漢陽縣屬地;漢代,中央王朝派使者通往六盤水境內,設立郡縣,市境內分屬牂牁郡夜郎縣、宛溫縣、平敕縣和犍為郡漢陽縣、鄢縣,郡縣設立后,駐軍推行了屯田政策,這時,大批移民遷入夜郎地區,促進了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東漢以后,屯田制逐漸被瓦解,許多毫民發展成為封建貴族,反映出了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特征。
六盤水市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彝族先民從滇東北向今市境內和黔西廣大地區發展,逐步戰勝了當地的濮人而占有其地,實行了封建領主制統治。三國時期,市境內分屬“南中”的牂牁郡平夷縣和興左郡宛溫縣;魏仍分屬牂牁郡平夷縣和興左郡宛溫縣;晉也屬牂牁平夷縣和興左郡宛溫縣。隋時期,改郡為州,唐承隋制。唐代今市境內南為盤州地,北為湯望州地。中央王朝為了通過土官實施對其地的間接統治,將二州合并為羈縻州。唐后期至宋末,中央王朝對土酋封以王號,借助土酋力量對抗南詔和大理國。今市境內作為緩沖地帶,南為于矢部地(自杞國),東北為牂牁國(后稱羅殿國),北為羅氏鬼國,這三個藩國均為少數民族政權。
元代,于矢部地(自杞國)被命為于矢萬戶,后改為普安路總府;羅殿國被命為普定萬戶,后改為普定府;羅氏鬼國被命為八番順元宣慰司。二府一司任用“蠻夷官”,實行土司制度。土司在其領土上仍然“世有其土,世長其民”。
明代,今市境內社會制度有了新的發展,中央王朝改土官間接統治方式為任命流官直接統治的方式,即改土歸流。這個時期,普安路總府改為普安州(明永樂十三年即1415年)設流官知州,普定府改為西堡官司,八番順元宣慰司改為貴州(水西)宣慰司。由于政治制度的變革,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中原文化開始滲入。清雍正年間,今市境內改土歸流基本結束,今市境內北設水城廳,東設郎岱廳,南設普安州。從此,中央政權實行了對縣級政區的直接統治,延續千余年的領主制度被地主制度取而代之。地主制經濟取代了過去領主制經濟,實物地租取代了勞役地租,自耕農相對于農奴有較大的人身自由。民國時期,今市境內設水城縣、盤縣、郎岱縣。
隨著流官統治制度的進一步推行,今市境內自清代以后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交通狀況得到改善,教育文化事業得到發展,農業生產方式大為改進,糧食產量大幅提高,手工業和商業顯著發展,采掘業和冶煉業逐步興起和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今市境內的盤縣、郎岱縣、水城縣相繼解放。緊接著就順利地完成了“清匪、反霸、征糧、減租、退押”的五大任務,并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了土地改革。到1956年今市境內各縣基本完成了“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制度得以建立。建國初期,今市境內的水城縣、盤縣、郎岱縣的建制沒有多大變化。
1964年初,根據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的精神,經過國家計劃委員會和煤炭工業部等部門反復調查對比,1964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建設“大三線”的戰略決策,并決定在貴州西部煤藏豐富的六枝(時屬安順地區),盤縣(時屬安順地區后屬興義地區),水城(時屬畢節地區)三縣境內建立三線建設的重點煤炭基地,設立三個相應的礦區分別進行管理,當時,這種管理體制具有比較政企合一的特點。1965年1月,經國家經濟委員會批準成立西南煤礦建設指揮部。3月,中共貴州省委支援三線建設領導小組成立。1965年11月29日,貴州省人民委員會決定設立六枝、盤縣、水城三個礦區人民委員會,接受煤炭工業部和貴州省人民委員會雙重領導,從貴州省的六枝、盤縣、水城、威寧、普定、鎮寧和云南省宣威劃出部分區、社(隊)歸新成立的三個礦區,原六枝、盤縣、水城三個縣仍分別屬安順、興義、畢節地區管轄。1966年2月22日,三個礦區改為特區。4月,經中共中央批準成立六盤水地區工業建設總指揮部。1967年春,貴州省軍區對六盤水實行軍事管制,六盤水地區工業建設總指揮部的職能自然終止,其機構名存實亡。1967年10月29日和1968年4月18日,經貴州省革命委員會、貴州省軍區批準先后成立六盤水地區革命委員會籌備小組和六盤水地區革命委員會。1970年12月2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成立六盤水地區革命委員會,為地區一級政權機關,撤銷西南煤礦建設指揮部;原六枝、盤縣、水城三個特區分別與郎岱(六枝)、盤縣、水城三個縣合并為六枝特區、盤縣特區、水城特區,行使縣一級職權,歸六盤水地區革命委員會領導。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當天,國務院批準,六盤水地區改設為六盤水市(省轄市),下轄六枝特區、盤縣特區、水城特區。1987年12月15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水城特區,分設鐘山區和水城縣;1999年2月28日,經國務院批準,盤縣特區更名為盤縣。至此,六盤水市轄一特區兩縣一區,為六枝特區、盤縣、水城縣、鐘山區。
六盤水市
行政區劃
六盤水市屬省轄市。市轄鐘山區、六枝特區 、盤縣 、水城縣 4個縣級行政區和鐘山、紅果兩個省級經濟開發區,87個鄉鎮辦
水城縣屬于哪個市?
六盤水市。水城縣位于貴州省西部,與云南省接壤,隸屬于貴州省六盤水市,地處烏江和北盤江的分水嶺地帶,東鄰六枝特區和納雍縣,西接威寧縣和云南省宣威市,南抵盤州市和普安縣,北與赫章縣毗鄰。
水城縣特點
交通條件便利。六盤水月照機場距雙水城區僅8公里,高速公路、旅游公路、通鄉油路、通村公路等轄區內路網達到4300余公里,貴昆鐵路、株六復線橫貫東西,南昆鐵路、內昆鐵路、水紅鐵路連接南北。玉馬路、大煙線、兩水線、六六高速、水盤高速、杭瑞高速和已經啟動建設的六安高鐵等構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交通樞紐和物流通道的地位日益凸顯。
氣候條件獨特。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633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2℃,年平均降雨量1100—1300毫米,無霜期達250天左右,屬典型的立體型氣候,是名符其實的避暑勝地。
礦產資源富集。已探明煤、鐵、鉛、鋅、錳等31種礦種和100余處礦床礦點,其中煤炭可開采量達52.3億噸,是全國首批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北盤江、三岔河穿境而過,水能資源蘊藏量118萬千瓦,可利用水能87萬千瓦,現已建成水電站23座,裝機容量61.2萬千瓦,在建水電站4座,裝機容量21.6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