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縣是哪里(涉縣哪里好玩)
本文目錄一覽:
- 1、涉縣屬于哪里?很出名么?
- 2、涉縣在哪里
- 3、涉縣屬于哪個市呀?
- 4、涉縣屬于哪個省的城市?
涉縣屬于哪里?很出名么?
涉縣屬于河北省邯鄲市。
涉縣位于太行山東麓,河北省西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
涉縣可以以邯鄲為中轉站通往全國各地。涉縣還是晉煤外運的主要通道、區域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境內有大型煤炭轉運站300余家。涉縣素有“秦晉之要沖,燕趙之名邑”之稱,“八山半水分半田”是涉縣總的特點。涉縣自古乃商賈云集、兵家必爭之地。
革命老區
涉縣是革命老區,在抗戰時期,因劉伯承和鄧小平運籌赤岸、八路軍一二九師鏖戰太行而名垂青史,晉冀豫魯邊區政府、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新華廣播電臺、新華日報社等110多個黨政機關單位長期駐扎于此。
女媧補天
涉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遠古時為女媧“煉石補天、摶土造人”之所。早在30萬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境內的趙簡子城、新橋等遺址和李家巷、北關等古墓群,蘊含了大量的仰韶、龍山及戰國和漢文化。據傳大禹治水之時,這里屬九州之一的冀州地。春秋時屬晉,戰國時先后屬魏、趙,秦屬邯鄲郡。漢高祖劉邦元年(前206年)為涉縣立縣之始,距今己有兩千多年歷史。元鼎五年,封代共王子劉綰為涉侯。東漢初改涉縣為涉侯國,屬魏郡。晉屬司州廣平郡,北魏曾先后并入臨水、刈陵縣,隋復置涉縣,先后屬上黨郡、潞州等。南宋時涉縣被金所占,曾兩次升為崇州;元初廢州復縣;明先后改屬真定府和河南布政司彰德府磁州;清代襲之;民國初屬河南省豫北道;1927年涉縣直屬河南省政府;1932年屬河南省三專區;1937年八路軍挺進涉縣開辟抗日根據地;1940年建立涉縣抗日政府;1941年至1945年先后屬邊區政府、太行行署第四、第五、第六專區。1946年5月,偏城縣并入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年,涉縣劃歸河北省邯鄲專置;1960年屬邯鄲市轄;1968年歸屬邯鄲地區,1993年7月邯鄲地、市合并,屬市轄縣至今。
媧皇宮簡介
涉縣媧皇宮,為國家 AAAA 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北齊,是神話傳說中女媧氏 “ 煉石補天,摶土造人 ” 的地方,由朝元宮、停驂宮、廣生宮和媧皇宮四組建筑組成,占地面積 550 畝。計有古建筑 135 間,北齊石窟 3 個,北齊摩崖刻經 6 部,集古建、石窟、石刻、石造像于一體,是我國最大的奉祀中華始祖女媧的古代建筑群,自古就有 “ 蓬壺仙境 ” 之美譽。其中的北齊摩崖刻經群是媧皇古跡之精髓, 共有六部:《思益梵天所問經》、《十地經》、《佛垂般涅 盤 略說教誡經》、《佛說盂蘭盆經》、《深密解脫經》、《妙法蓮花經》。 刻經面積 165 平方米,分 5 處刻于崖壁之上,共刻經文 13.7 萬多字,字體有隸、楷、魏碑體, “ 銀鉤鐵畫,天下絕奇 ” ,堪稱藝術珍品,是我國現有摩崖刻經中時代最早、字數最多的一處,也是我國佛教發展史上、特別是佛教早期典籍中彌足珍貴的資料,對于研究我國早期佛教地域、流派及書法鐫刻演變歷史有著重大意義和價值,經考證為 “ 天下第一壁經群 ” 。 主體建筑媧皇閣共分四層,通高 23 米,擁群峰以渲勢,依懸崖以據險,奪天工以稱奇,臨清漳以蘊秀,涵攝了山川之鐘秀,匯集了古建之精華,玉宇懸空,瓊樓聳翠,上臨危巖,下瞰深壑,為河北省古建筑十大奇觀之一,素有 “ 活樓 ” 、 “ 吊廟 ” 之美稱。 山下主要建筑有朝元宮、停驂宮、廣生宮。朝元宮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 1702 年),重修于清咸豐三年(公元 1853 年)。停驂宮建于清康熙六年(公元 1667 年),重修于清咸豐三年(公元 1853 年)。廣生宮建于元末明初,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 1794 年)、清咸豐三年(公元 1853 年)兩次重修。 山上建筑媧皇宮為代表性建筑,由媧皇閣、梳妝樓、迎爽樓、鐘樓、鼓樓、山門、牌坊、皮瘍廟等古建組成。媧皇閣坐東面西,共分四層,歇山琉璃剪邊頂建筑,一層為拜殿,二、三、四層分別為“清虛閣”、“造化閣”、“補天閣”。梳妝樓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 1682 年),重修于清咸豐三年(公元 1853 年)。鐘樓建于明萬歷三十四年(公元 1606 年),明萬歷三十八年(公元 1610 年)造一高 1 米多、口徑 1 米的八卦鐵鐘懸掛其中。鼓樓建于明萬歷十四年(公元 1586 年),共分三層,總高 15 米,是通向媧皇閣的重門,明萬歷三十八年(公元 1610 年),樓內置直徑為 0.68 米的大鼓。皮瘍廟建于明萬歷年間(公元 1573 — 1620 年),重修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 1733 年)。 眼光洞、蠶姑洞和拜殿三處石窟均鑿于北齊,蠶姑洞鑿于北齊天保年間(公元 550 — 559 年),面闊 2.6 米,進深 2.35 米,高 4 米,面積 6.11 平方米。內雕蠶姑奶奶石造像,內刻佛經《十地經》的結尾部分。眼光洞始鑿于北齊天保年間,面闊 2.6 米,進深 2.35 米,高 4 米,面積 6.11 平方米。內雕眼光奶奶石造像,內刻佛經《十地經》。拜殿建于北齊天保六年(公元 555 年),是最大的一處石窟。 鑿壁古碑位于山上牌坊外右側山崖上,刻于北齊天保年間,通高 4.33 米,寬 1.33 米,依山鐫刻,龜座、蛇身、龍頭。鐧懼害鍦板浘
涉縣在哪里
涉縣是邯鄲的一個縣城。涉縣位于太行山東麓,河北省西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涉縣縣境位于北緯36°17′--36°55′,東經113°26′--114°之間,東西橫距37.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64.5公里。涉縣東以東郊山、古腦、老爺山為界,與武安市、磁縣比鄰;西以黃櫨垴、大寨垴、黃花山為界,與山西省黎城、平順縣相連;南與河南省安陽、林州市隔漳河、濁漳河相望;北面有羊大垴、界牌山、左權嶺與山西省左權縣接壤,屬深區
涉縣屬于哪個市呀?
涉縣屬于邯鄲市。
涉縣,隸屬河北省邯鄲市,因涉水而名,境內有漳河及其支流清、濁漳河,流經縣境113公里。涉縣古稱沙侯國,據傳大禹治水之時,這里屬九州之一的冀州地。
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冀晉豫三省交界處,縣域面積1509平方公里,轄1個街道辦、17個鄉鎮,總人口42萬。
涉縣區位交通
涉縣是一個區位交通優勢非常突出的地方。涉縣地處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處,背靠京津冀,面朝中原地區,是聯動京津冀和中原地區的重要樞紐,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秦晉之要沖、燕趙之名邑”之稱。
涉縣交通條件非常便利,邯長鐵路、陽索鐵路穿境而過,年運能超過2億噸;青蘭高速、234國道和309國道連通四方,正在修建的太行山高速直達北京,距周邊的邯鄲機場、長治機場都是40分鐘車程。
以上內容參考:邯鄲市涉縣人民政府-涉縣概況
涉縣屬于哪個省的城市?
涉縣屬于河北省邯鄲市。
涉縣,隸屬河北省邯鄲市,位于太行山東麓,河北省西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背靠京津冀,雄居中原,是聯動京津冀和中原地區的重要樞紐。地勢自西北向東南緩慢傾斜,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面積1509平方千米,轄1個街道、9個鎮、8個鄉。
涉縣是革命老區、紅色圣地。涉縣公元前206年(漢劉邦元年)立縣,因涉水而名。涉縣交通條件便利,邯長鐵路、陽索鐵路穿境而過。截至2018年底境內文物保護單位達111處,其中國家級6處、省級15處、市級28處、縣級62處;有1家5A級景區,2家4A級景區。
氣候特征:
涉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07.5小時,日照率59%。境內太陽輻射年平均總量為119.251千卡每平方厘米,屬高輻射區,光能資源豐富。
全縣年平均氣溫為10.7℃至14.2℃。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為-0.5℃至4.6℃;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為23.8℃至26.9℃。平均年較差27.4℃至29.6℃。均降水量571.7毫米,降水季節明顯,年際變化大。降雪多集中在11月至次年3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