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縣是哪里(蒙自縣哪里可以做核酸檢測)
本文目錄一覽:
- 1、蒙自是幾級城市
- 2、誰知道蒙自是哪里的地名
- 3、云南省蒙自地區在什么地方
- 4、云南蒙自屬于哪個市
蒙自是幾級城市
蒙自是縣級市。
1950年1月16日,蒙自解放,蒙自縣人民政府隸蒙自專區,專區行政公署駐蒙自。
1957年11月18日,蒙自專區與紅河哈尼族自治區(駐地在今元陽縣)合并成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駐蒙自。
1958年7月,紅河州人民委員會由蒙自縣遷往個舊市。
1958年10月20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81次會議決定:撤銷蒙自縣,將原蒙自縣全部地區劃歸個舊市。
1992年11月26日,蒙自被列為省級經濟開發區。
1992年12月18日,蒙自被列為國家級對外開放縣。
1999年2月5日,蒙自被列為省級農業產業化試驗示范區。
2001年,州級行政機關搬遷奠基儀式在蒙自開發區舉行。
2003年1月29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將紅河州政府駐地由個舊市遷移至蒙自縣。
2003年7月11日,省政府滇南中心城市現場辦公會研究決定,建設以蒙自為核心的蒙(自)個(舊)開(遠)滇南中心城市。
2010年9月10日,經國務院批準,民政部批復:撤銷蒙自縣,設立蒙自市。
擴展資料:
蒙自之名,始見于元,因位于境內目則山而得名,目則山彝語稱“母祖白莫”,意為高聳入云的大山。蒙自置縣,始于西漢,西漢元豐二年置賁古縣,元至元十三年置蒙自縣,蒙自之稱沿用至今。
蒙自是滇中城市經濟圈重要節點城市和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區,是紅河州的首府所在地。
蒙自市轄7個鎮,4個鄉,86個村民委員會(含2個居民委員會),2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693個自然村,991個村民小組。2018年末,全市常住總人口為45.83萬人,戶籍總人口為42.47萬人。
蒙自位于云南省東南部,是云南為數不多的千年古縣,地處珠江與紅河分水嶺兩側,北回歸線橫貫蒙自建成區,帶來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和資源優勢。
蒙自處于滇南居中的位置,是我國西南內陸通向中南半島地區的咽喉。早在漢代張騫出使西域之前,隸屬西南絲綢之路的通安南天竺道就已存在,堪稱滇南通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蒙自
參考資料來源:蒙自市人民政府-蒙自市情簡介
誰知道蒙自是哪里的地名
[編輯本段]基本概況蒙自縣位于云南省東南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東部,總面積2228平方公里,轄7鎮4鄉、86個村(居)委會、11個城市社區居委會、691個自然村、992個村民小組,共有漢、彝、苗、壯、回等19種民族,總人口39.08萬人。其中,常住人口33.03萬人,暫住人口6.05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9.31萬人、農業人口26.45萬人,分別占常住人口的58.5%、80%。轄區內有省級蒙自經濟開發區和省級紅河工業園區。
蒙自縣位于云南省東南部,紅河哈尼族彝自治州東部。總面積2228平方千米。總人口32萬人(2004年)。境內居住著漢、彝、苗、壯、回等民族,少數民族約占總人口的58%。
縣人民政府駐文瀾鎮。郵編:661100。代碼:532522。區號:0873。拼音:Mengzi xian
蒙自地處云南低緯高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8.6℃,無霜期337天,年降雨量815.8毫米,年均日照時數2234小時。
云南省蒙自地區在什么地方
蒙自市是云南省紅河州下轄市之一,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位于云南省東南部,是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區。蒙自市國土面積2228平方公里,其中壩區面積544.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4.4%,主城區面積30.8平方公里,轄區內有省級蒙自經濟開發區和省級紅河工業園區。2015年,蒙自市戶籍總人口39.7萬人,常住總人口為43.14萬人。蒙自市轄7鎮、2鄉、2民族鄉,2012年蒙自市GDP為102億元。
云南蒙自屬于哪個市
蒙自市位于紅河州東部,是“滇南的中心門戶”,也是紅河州州府所在地。是國家衛生城市和全國雙擁模范城,也是中國著名的石榴和過橋米線之鄉。面積2228平方公里,總人口64萬。轄5鎮4鄉2個街道辦事處,21個社區居委會,86個村(居)委會,693個自然村,990個村民小組。
始于西漢的蒙自縣,是云南為數不多的千年古縣。地處珠江、紅河分水嶺兩側,北回歸線貫穿蒙自建成區,帶來獨特的地理、氣候和資源優勢。蒙巴是云南省第三大水壩。
市區海拔1307米。該市有一個自然保護區,面積為494公頃。森林覆蓋率為40.93%。2019年年平均氣溫19.5℃,平均降雨量837.5毫米,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銀、錫、鉛、鋅、銅、錳、煤、大理石等8種以上。已經被證實被開采了。白牛廠銀多金屬礦在清代被稱為云南祈福第一礦,其儲量現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銀礦。
擴展數據
2017年,蒙自市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90.9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19億元,增長6.2%;第二產業增加值100.06億元,增長27.4%;第三產業增加值66.7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結構為12.7:52.4:34.9。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2435元。
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78.01億元,比上年增長19.7%,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8%,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全年財政總收入26.6億元,比上年增長3.4%。在財政總收入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71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稅收收入7.6億元,下降7.7%;非稅收入11.11億元,增長19.1%。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4.98億元,比上年增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