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縣天氣情況(涿鹿縣天氣情況怎么樣)
本文目錄一覽:
關于我國冬天的氣候問題
張家口
張家口是個大風口
電話區號(0086)-0313
郵政編碼075000
車牌號碼冀G
市花:大麗花
行政代碼:130700
張家口市是河北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于中國河北省西北部。自古即為兵防重鎮和進入蒙俄及東歐市場的陸路商埠。張家口地處京、晉、蒙交界處,東臨首都北京、西連煤都大同、北靠內蒙古草原、南接華北腹地,面向沿海,背靠內陸,是溝通中原與北疆、連接中西部資源產區與東部經濟帶的紐帶。
【名稱來源】
張家口的發源地是現位于橋西區的堡子里一帶,這里的發展是整個張家口逐步繁榮的歷史見證。而張家口名稱的由來也和這里有密切的關系。 堡子里(亦稱下堡),明代時屬京師宣府鎮,為萬全右衛地。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指揮使張文始筑城堡,名張家堡。張家堡高三丈三尺,方四里十三步,東南各開一門,東曰“永鎮門”,南曰“承恩門”。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守備張珍在北城墻開一小門,曰“小北門”,因門小如口,又由張珍開筑,所以稱“張家口”。
【地理位置】
張家口市地處河北省西北部,跨東經113度50分至116度30分、北緯39度30分至42度10分,南北最大距離近300km、東西最大距離約228km,總面積36873平方公里。
全市總面積3686155公頃,現有耕地面積898751公頃、牧草地475873公頃、林地面積679060公頃、水面積78955公頃。全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陰山山脈橫貫中部,將全市劃分為壩上壩下兩個自然地理區域。壩上高原區,自尚義縣套里莊、張北縣狼窩溝,到赤城縣獨石口一線以北的沽源、康保、張北、尚義4縣為壩上張北高原,屬內蒙古高原南緣。該區域面積為12480平方公里,海拔1300-1600米,南高北低,地勢較平坦,草原廣闊,多內陸湖泊(淖),崗梁、湖泊、灘地和草坡、草灘相間分布,是典型的波狀高原景觀。南部壩下4區9縣,地處華北平原和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帶,海拔500~1200米,該區域地形復雜,山巒起伏,丘陵與河谷盆地相間分布,面積24467平方公里,河川占24.5%,丘陵占18.7%,山區占56.8%。
河流,壩上多數為內陸季節性河,一般流程短、河床寬、河槽淺,由南向北注入內陸湖泊,較大的內陸河有安固里河、大青河、五臺河。壩下河流屬永定河水系主席要有洋河、清水河、桑干河。
(大地震)
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地區的地震發生在1998年1月10日的中午11時52分左右,是近年來我國東部地區較大的一次地震。涉及張北、尚義、康保、萬全四縣19個鄉、200多個行政村,以及北京、天津、內蒙古等地。造成49人死亡、362人重傷、11077人輕傷,10多萬間房屋倒塌,4.4萬人無家可歸,直接經濟損失8.36億元。
【人口】
總人口450.54萬人,除漢族外,還有回、滿、蒙古、壯、朝鮮、藏、苗、維吾爾等26個少數民族。人口密度124人/平方千米。
【氣候與灌溉】
張家口市屬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冬季特別寒冷,夏季涼爽,風沙非常大。。崇禮翠云山滑雪場,自然滑雪期長達5個月以上,是華北地區不錯的滑雪訓練基地。
張家口市地域日照時數2800—3100小時,太陽總輻 射為每平方米1500—1700千瓦小時,為太陽能較豐富區。“壩上”西部全年有效風能貯量大于1000千瓦小時/平方米,年有效風能時數大于5000小時,而冬春兩季風能貯量占全年的50%—70%,氣候非常惡劣。良好的氣候資源加之豐富的土地、草原資源為發展農村牧業和特色經濟作物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
【國內生產總值】
2007年為564.47億元人民幣。張家口擁有13個縣,有11個為國家級的貧困縣,屬于國家連片嚴重貧困地區。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歷史背景】
張家口市是一座塞外古城,歷為北方各民族雜居之地。
【發展】
春秋時北為匈奴與東胡居住地,南部分屬燕國、代國。秦時南部改屬代郡、 上谷郡。漢時分屬烏桓、匈奴、鮮卑。隋時東為涿郡,西屬雁門郡。唐時 多屬河北道媯州、新州,少屬河東道蔚州。北宋時為武州、蔚州、奉圣州、 歸化州、儒州、媯州地。南宋時皆屬遼。元屬中書省上都路宣德府,西北 部置興和路(治今張北)。明為延慶州、保安州、云州、蔚州及萬全都指揮 使司十二衛、所地。清時北屬口北三廳(多倫諾爾廳、獨石口廳、張家口 廳),南屬宣化府(治今宣化)。民國二年(1913年)屬直隸省察哈爾特別區口 北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察哈爾省,張家口為省會。民國二十八年(19 39年)初設立張家口特別市。
1952年12月察哈爾省建制撤銷,察南、察北兩專區合并后稱張家口專區,劃歸河北省,張家口市為河北省直轄,并為專 區治所。1958年5月張家口市改屬張家口專區。1959年5月撤銷張家口專區, 所轄各縣劃歸張家口市。1961年5月復置張家口專區,張家口市及所屬各縣 隸屬之。1967年12月,張家口專區改稱張家口地區,轄張家口市,縣屬不變。1983年11月,張家口市改為河北省直轄市。1993年7月1日,張家口地、 市合并,稱張家口市。張家口曾為內蒙古自治區的省會所在地。 1995年5月9日,經國務院批準,張家口市正式對外開放。
【文化特色】
張家口地域文化脫胎于晉、冀、蒙的交界地帶,衍生在高寒干燥的塞外趙北之地。從“千古文明開涿鹿”起始,歷經古代國于七國之先稱王、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漢化”革新、元代“腹里”中都的繁盛、明朝宣府鎮邊關的建立、清北方陸路商埠的形成、民國察哈爾設省、抗戰時期成為晉察冀邊區首府等一系列的滄桑變遷,逐步成為燕趙文化中一個獨特的分支。
張家口地域文化與燕趙文化既有共同性,又有差異性。明代以來得以發展,清末民初得以整合,形成了以燕趙文化為核心、山西民俗為重要內容、含有察哈爾蒙古游牧文化特點的張家口傳統文化。
張家口文化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慷慨悲歌與粗獷豪放相交融。張家口地域文化屬于以燕趙文化和三晉文化為主,兼容蒙古等少數民族文化的多元文化復合。歷史地理的條件決定了張家口地域文化具有兼容性的特色。張家口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是漢民族與北方游牧民族交往頻繁的地方。生活在這里的漢族人,有相當一部分是與游牧族相互融合的后代,因而許多民俗都保留著游牧民族的痕跡。政權的更迭、戰爭的頻繁又帶來了大量流離失所的流民和從各地遷徙來的移民,自然也帶來了各地的文化習俗,從而豐富了張家口傳統文化的內涵。
二、 具有濃厚時代氣息和政治色彩。張家口在歷史上有過聲名顯赫的繁盛時代,作為北方重鎮、塞外商埠和京師鎖鑰的張家口曾目睹了無數次的朝代更替和社會變遷。
三、 教化淳厚,質樸不矯飾。張家口一帶山干水瘦,雨少高寒,與華北平原和中原以及江南比,是個貧窮的地方。司馬遷說過:“傳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中,與之皆黑’者,土地教化使之然也?!保ā妒酚洝と跏兰摇罚?/p>
張家口地域文化也可以說是山的文化、仁者文化??鬃釉唬褐钦邩匪?,仁者樂山。朱熹的解釋是:“智者達于事理,而周疏無滯,有似于水,故樂水。仁者安于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于山,故樂山?!保ㄖ祆洹墩撜Z集注》卷三)可見,仁者、智者的品德情操與山川自然特征和規律性具有某種類似性,因而產生了樂山樂水之情。張家口地域文化所表現的人文精神就是那種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重德操、講信義、正直大度、古道熱腸的陽剛之氣。
【重要歷史事件】
1,第一條中國人自己勘測、設計、施工的鐵路.
1905年,清政府決定自建京張鐵路,任命詹天佑為京張鐵路局會辦兼總工程師。從3月開始,他親自率領中國工程技術人員,背上標桿,分別勘測了數條線路。經過縝密計算和反復比較,最后選定關溝段進行復測。8月定測完畢,10月開始動工。京張鐵路自北京豐臺到張家口,全長201.2公里。其中關溝段穿越軍都山,最大坡度為33‰,最小曲線半徑182.5米,隧道4座,計長1,644米,采用“之”字形線路,工程非常艱巨。經過4年奮戰,1909年9月全線提前勝利完工。
2,新中國的第一座水庫.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召開各解放區水利聯席會議,做出了修建官廳水庫的決定,1951年開始籌備,1952年正式動工,1954年全年竣工.水庫建成后,偉大領袖毛主席親筆題詞:“慶祝官廳水庫工程勝利完成”,并于1954年4月12日親臨視察,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同志先后視察了官廳水庫。
【民族及宗教】
張家口在歷史上就一直是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雜居交往、貿易流通、長期融會的重要之地。民族構成以漢族為主,此外還有回、滿、蒙古、藏、朝鮮、白、維吾爾、彝、黎、壯、侗、布依、高山、土家、苗、哈薩克、達斡爾、俄羅斯、瑤、哈尼、傣、畬、拉祜、錫伯、鄂溫克等26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共計7萬余人,其中人數超過萬人的有回族和滿族。少數民族分布在市區和各縣,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全市現共有2個民族鄉,91民族村。
張家口市民族鄉、民族村列表
所屬區縣 民族鄉、民族村
橋東區 老鴉莊鄉下小站滿漢聯合村
橋西區 沈家屯鄉閆家屯滿漢聯合村
宣化區 河子西鄉河子西滿漢聯合村、河子西鄉舊李宅滿漢聯合村、河子西鄉肖家坊滿漢聯合村、河子西鄉沙圪噠滿漢聯合村、春光鄉廟底回漢聯合村。
崇禮縣 石嘴子鄉六間房蒙漢聯合村、石嘴子鄉下四桿旗蒙漢聯合村、石嘴子鄉擺察蒙漢聯合村、西灣子鎮二道溝蒙漢聯合村、西灣子鎮上三道溝蒙漢聯合村、西灣子鎮瓦夭蒙漢聯合村、西灣子鎮黃土嘴蒙漢聯合村、西灣子鎮東南溝蒙漢聯合村、高家營鎮烏拉哈達蒙漢聯合村、高家營鎮高家營蒙漢聯合村、高家營鎮南地蒙漢聯合村、石夭子鄉下耗慶蒙漢聯合村、場地鄉下新營蒙漢聯合村、紅旗營鄉東紅旗營蒙漢聯合村、五十家鄉察汗陀羅蒙漢聯合村、五十家鄉麻地營蒙漢聯合村、大水泉鄉小水泉蒙漢聯合村。
赤城縣 上斗營鄉下斗營回漢聯合村、茨營子鄉碾子灣蒙漢聯合村、大海陀鄉東山廟回漢聯合村、獨石口鄉青羊溝滿族村、獨石口鄉楊家夭回族村、東萬口鄉官路房蒙漢聯合村、東萬口鄉塘子營蒙漢聯合村、東卯鄉頭道營滿漢聯合村、東卯鄉三道營滿漢聯合村。
涿鹿縣 西二堡鄉牛家場滿漢聯合村、西二堡鄉白塔寺滿漢聯合村、西二堡鄉西二堡滿漢聯合村、西二堡鄉楊堡滿漢聯合村、大堡鎮回漢聯合村、東小莊鄉保莊滿漢聯合村、涿鹿鎮東關回漢聯合村、涿鹿鎮周堡滿漢聯合村。
懷來縣 懷來縣王家樓回族鄉、沙城鎮一街回漢聯合村、沙城鎮五街回漢聯合村、沙城鎮六街回漢聯合村、沙城鎮八街回漢聯合村、沙城鎮南園回族村、新保安鎮前進街一街回漢聯合村、新保安鎮民主街一街回漢聯合村、新保安鎮新興街一街回漢聯合村、王家樓回族鄉王家樓一街回漢聯合村、王家樓回族鄉麻峪口一街回漢聯合村、王家樓回族鄉晏莊回族村、王家樓回族鄉茨山回族村、大黃莊鄉朱官屯滿漢聯合村、古家夭鄉甘汲梁一街回漢聯合村。
沽源縣 沽源縣大二號回族鄉、常鐵爐鄉學堂營滿漢聯合村、常鐵爐鄉菜園滿漢聯合村、常鐵爐鄉溫鐵爐滿漢聯合村、常鐵爐鄉官廠滿漢聯合村、長梁鄉大宏山滿漢聯合村、長梁鄉大石滿漢聯合村、二道溝鄉迷地溝滿漢聯合村、二道溝鄉大梁底滿漢聯合村、閃電河鄉土井子滿漢聯合村、閃電河鄉石頭坑滿漢聯合村、閃電河鄉前水泉滿漢聯合村、豐元店鄉蒙古營蒙漢聯合村、豐元店鄉二道溝回漢聯合村、小廠鄉棠梨溝滿漢聯合村大二號回族鄉大二號回漢聯合村。
尚義縣 七甲鄉三合澄回漢聯合村、七甲鄉三排地回族村、七甲鄉南洼回族村、炕塄鄉西伙房回漢聯合村、八道溝鄉大東山回漢聯合村、哈拉溝鄉王油房回漢聯合村,后石莊井鄉四臺蒙古營蒙古族村、大營盤鄉五臺蒙古營蒙古族村、套里莊鄉西城夭回漢聯合村。
張北縣 公會鎮新義回族村、公會鎮汽車橋回族村、公會鎮黃石崖東友回族村、公會鎮西號回族村、公會鎮南號回族村、大河鄉石蓋梁回漢聯合村、大河鄉大河回漢聯合村、大河鄉狼窩溝回族村、海流圖鄉三臺蒙古營蒙漢聯合村。
康??h 處長地鄉回族村、處長地鄉四號回族村、李家地鄉馬家營回族村。
熙篤會徽章
全市現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五種宗教。信教群眾12萬余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5%左右,其中尤以天主教(六萬余人)和伊斯蘭教(近四萬人)信眾為最多?,F有教職人員二百余人。有天主教愛國會、天主教教務委員會、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基督教教務委員會、伊斯蘭教協會、佛教協會籌備組等六個宗教組織。已開放宗教活動場所173處,其中天主教123處,基督教11處,伊斯蘭教34處,佛教3處,道教2處,比較著名的宗教場所(含遺跡)有楊家坪圣母神慰院、若瑟總修院、天主教宣化教區、天主教西灣子教區和新華街清真寺等,楊家坪圣母神慰院是天主教內最嚴謹的隱修會——嚴規熙篤會(Trappist)于1883年在張家口附近太行山區建立的該會亞洲第一座隱修院,1946年被毀,1947年解散。
涿鹿縣未來三天的天氣情況?
今天涿鹿天氣:白天:晴夜間:晴,3℃~16℃,東南風,微風
明天涿鹿天氣:白天:多云夜間:多云,5℃~17℃,東南風,微風
后天涿鹿天氣:白天:陰夜間:陣雨,5℃~14℃,東南風,微風
3天后涿鹿天氣:白天:多云夜間:多云,7℃~17℃,東南風,微風
4天后涿鹿天氣:白天:多云夜間:陰,5℃~14℃,東南風,微風
5天后涿鹿天氣:白天:小雨夜間:小雨,4℃~13℃,東南風,微風
6天后涿鹿天氣:白天:陰,11℃,東南風,微風
詳細涿鹿天氣預報查詢一周請訪問:
涿鹿之戰是什么情況?
涿鹿之戰
炎黃文明的奠基戰
涿鹿之戰,指的是距今約4600余年前,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與東夷集團中的蚩尤部族①在今河北省涿縣一帶所進行的一場大戰。"戰爭"的目的,是雙方為了爭奪適于牧放和淺耕的中原地帶。它也是我國歷史上見于記載的最早的"戰爭",對于古代華夏族由野蠻時代向文明時代的轉變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戰爭是一種社會政治現象,它本身也隨著社會文明的演進而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幼稚到逐漸成熟的發展階段。早在原始社會中晚期,各個氏族部落之間就發生了基于護大自己的生存空間、實行血親復仇目的的武裝沖突。由于這類沖突尚不是以掠奪生產資料和從事階級奴役為宗旨,所以它們并不是科學意義上的戰爭,而僅僅是戰爭的萌芽。但為了敘述的方便,我們還是將其通稱為"戰爭"。傳說中的神農伐斧燧、黃帝與炎帝的阪泉之戰、黃帝伐蚩尤的涿鹿之戰,共工與顓頊之間的戰爭,就是這類"戰爭"的歷史遺痕。其中尤以涿鹿之戰為其最具典型意義者。原始社會中晚期,在當時廣袤的地域內逐漸形成了華夏、東夷、苗蠻三大集團。其中華夏集團以黃帝、炎帝兩大部族為核心。它們分別興起于今關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經融合后,遂沿著黃河南北岸向今華北大平原西部地帶發展。與此同時,興起于黃河下游的今冀、魯、豫、蘇、皖交界地區的九夷部落(東夷集團的一支),也在其著名領袖蚩尤的領導下,以今山東為根據地,由東向西方向發展,開始進入華北大平原。這樣華夏集團與東夷集團之間的一場武裝沖突也就不可避免了。涿鹿之戰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據說蚩尤族善于制作兵器,其銅制兵器精良堅利,且部眾勇猛剽悍,生性善戰,擅長角牴,進入華北地區后,首先與炎帝部族發生了正面沖突。蚩尤族聯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用武力擊敗了炎帝族,并進而占據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即"九州"。炎帝族為了維持生存,遂向同集團的黃帝族求援。
黃帝族為了維護華夏集團的整體利益,就答應炎帝族的請求,將勢力推向東方。這樣,便同正乘勢向西北推進的蚩尤族在涿鹿地區相遭遇了。當時蚩尤族集結了所屬的81個支族(一說72族),在力量上占據某種優勢,所以,雙方接觸后,蚩尤族便倚仗人多勢眾、武器優良等條件,主動向黃帝族發起攻擊。黃帝族則率領以熊、羆、狼、豹、雕、龍、鸮等為圖騰的氏族,迎戰蚩尤族,并讓"應龍高水",即利用位處上流的條件,在河流上筑土壩蓄水,以阻擋蚩尤族的進攻。
"戰爭"爆發后,適逢濃霧和大風暴雨天氣,這很適合來自東方多雨環境的蚩尤族展開軍事行動。所以在初戰階段,適合于晴天氣環境作戰的黃帝族處境并不有利,曾經九戰而九敗(九是虛數,形容次數之多)。然而,不多久,雨季過去,天氣放晴,這就給黃帝族轉敗為勝提供了重要契機。黃帝族把握戰機,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勢向蚩尤族發動反擊。其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風大作,塵沙漫天,吹號角,擊鼙鼓,乘蚩尤族部眾迷亂、震懾之際,以指南車指示方向,驅眾向蚩尤族進攻,終于一舉擊敗敵人,并在冀州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區)擒殺其首領蚩尤。涿鹿之戰就這樣以黃帝族的勝利而宣告結束。戰后,黃帝族乘勝東進,一直進抵泰山附近,在那里舉行"封泰山"儀式后方才凱旋西歸。同時"命少皞清正司馬鳥師",即在東夷集團中選擇一位能附眾的氏族首長名叫少皞清的繼續統領九夷部眾,并強迫東夷集團同自己華夏集團互結為同盟。
這場"戰爭"的大致經過情況是由神話傳說所透露的,因此更具體的細節已無從考索了。但是神話畢竟是歷史的投影,曲折地反映了事實的本身。從這個意義上說,涿鹿之戰堪稱為我國古代戰爭的濫觴。涿鹿之戰中,黃帝族之所以取得最后勝利,在于其戰爭指導比蚩尤族要來得高明。具體而言,即其已開始注意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作好戰爭準備,史稱"軒轅氏乃修德振兵",就是證明。在戰爭過程中,黃帝族還善于爭取同盟者,并能注意選擇和準備戰場,巧妙利用有利于己不利于敵的天候條件,果斷及時進行反擊,從而一舉擊敗強勁的對手,建立自己對中原地區的控制。相反,蚩尤族方面盡管兵力雄厚,兵器裝備優于對手,但由于一味迷信武力,連年對外擴張,"好戰必亡",已預先埋下了失敗的種子。在作戰指導上,又缺乏對天候條件的應變能力,缺乏對黃帝族的大規模反擊的抵御準備,因而最終遭致敗績,喪失了控制中原地區的歷史性機遇。
涿鹿之戰的結果,有力地奠定了華夏集團據有廣大中原地區的基礎,并起到了進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這場戰爭勝利的部族首領黃帝從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由此可見,涿鹿之戰的確為我們中華民族在發軔時期決定日后基本面貌的歷史性"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