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縣是哪里(吉水縣是哪里的城市)
本文目錄一覽:
- 1、吉水在哪里屬于哪個省
- 2、吉水是什么地方
- 3、翰林多吉水之說的吉水在哪里
- 4、翰林多吉水的吉水在哪個省 翰林多吉水中吉水是指哪里
- 5、翰林多吉水吉水是指哪個省
- 6、翰林多吉水的吉水在哪里 翰林多吉水的吉水的位置
吉水在哪里屬于哪個省
吉水屬于江西省。
吉水縣南距吉安市城區中心23千米、井岡山機場50千米、廣州640千米,北距南昌196千米,東至永豐縣城38千米、北至峽江縣城52千米。贛粵高速公路、撫吉高速公路、京九鐵路、105國道、贛江水運穿境而過。
吉水縣是廬陵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來文風鼎盛,人才輩出,自古就是“文章節義之邦,人文淵源之地”,有“狀元之鄉”的美譽,曾出現過“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人文盛況。南宋詩人楊萬里,民族英雄文天祥,《永樂大典》總篡解縉,嘉靖狀元、地理學家羅洪先均出自吉水。
吉水縣地處江西省中部,贛江中游,吉安市東北部。地處東經114°38’—115°36’、北緯26°52’——27°33’之間。東與永豐縣接壤,南與青原區相連,西與吉州區、吉安縣毗鄰,北與峽江縣交界。
吉水縣南距吉安市23千米,東至永豐縣城38千米,北至峽江縣城52千米,至省會南昌196千米。縣境南北相距80千米,東西最狹處22千米,吉水縣幅員面積2509.73平方千米。
吉水的地形與氣候
吉水縣地形兼有山地、丘陵、平原三大類,以丘陵為主。東、北、南三面地勢稍高,西與西北稍低,并依序由東向西傾斜形成一個半開口的盆地,盆地底部為吉泰平原;東南與西北兩頭大,中部狹窄。境內最高點為縣城東北部的大東山,海拔891.3米;最低處為縣城北新碼頭,海拔僅38米。
吉水縣屬中亞熱帶區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東亞季風濕潤氣候特征。以2015年為例,吉水縣氣溫偏高,降水略偏多,日照偏少,屬一般年景。春季回暖氣候出現較早,氣溫偏高,日照時數偏多。
夏季氣溫偏低,降水日數較多,高溫天氣較少,日照時數異常偏少;秋季氣溫異常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時數接近常年;冬季氣溫偏高,降水量偏少。年總降水量略偏多,但分布很不均勻,甚至出現了局地性暴雨天氣。
以上內容參考自百度百科-吉水
吉水是什么地方
吉水是吉安下屬的一個縣,地處江西省中部,贛江中游。吉水東與永豐縣接壤,南與青原區相連,西與吉州區、吉安縣毗鄰,北與峽江縣交界。吉水縣南距吉安市23千米,東至永豐縣城38千米,北至峽江縣城(水邊鎮)52千米,至省會南昌196千米。縣境南北相距80千米,東西最狹處22千米,吉水縣幅員面積2509.73平方千米。
吉水縣地形兼有山地、丘陵、平原三大類,以丘陵為主。東、北、南三面地勢稍高,西與西北稍低,并依序由東向西傾斜形成一個半開口的盆地,盆地底部為吉泰平原;東南與西北兩頭大,中部狹窄。最高點為縣城東北部的大東山,海拔891.3米;最低處為縣城北新碼頭,海拔僅38.0米。
吉水縣的氣候特征。
吉水縣屬中亞熱帶區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東亞季風濕潤氣候特征。以2015年為例,吉水縣氣溫偏高,降水略偏多,日照偏少,屬一般年景。春季回暖氣候出現較早,氣溫偏高,日照時數偏多;夏季氣溫偏低,降水日數較多,高溫天氣較少,日照時數異常偏少;秋季氣溫異常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時數接近常年。
翰林多吉水之說的吉水在哪里
翰林多吉水的吉水在江西省吉水縣。
“翰林多吉水”的下一句是“朝士半江西”,這兩句一般連在一起使用,意思是江西人才出眾,半個朝堂的官員都出自江西,其中吉水更是人杰地靈,朝中的翰林多半來自吉水。
吉水縣隸屬江西省吉安市,地處江西省中部,贛江中游,東與永豐縣接壤,南與青原區相連,西與吉州區、吉安縣毗鄰,北與峽江縣交界,幅員面積2509.73平方千米。
歷史文化
吉水縣自隋朝建縣以來已1300余載,是江西十大文化古縣之一,廬陵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來文風鼎盛,人才輩出,自古就是文章節義之邦,人文淵源之地,有狀元之鄉的美譽,曾出現過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人文盛況。南宋詩人楊萬里,民族英雄文天祥,《永樂大典》總篡解縉,嘉靖狀元、地理學家羅洪先均出自吉水。
翰林多吉水的吉水在哪個省 翰林多吉水中吉水是指哪里
1、翰林多吉水之說的吉水是在江西省。“翰林多吉水”用來比喻江西才子輩出。明朝前期,江西士大夫不但出仕者多,而且在中央決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有“翰林多吉水”之稱。
2、吉水又叫吉水縣,自隋朝建縣以來已1300余載,是江西十大文化古縣之一,廬陵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來文風鼎盛,人才輩出,自古就是“文章節義之邦,人文淵源之地”,有“狀元之鄉”的美譽。
翰林多吉水吉水是指哪個省
翰林多吉水的吉水是在江西省,吉水地處江西省中部的吉泰平原,吉水是江西十大文化古縣之一,文風鼎盛,有“狀元之鄉”的美譽。
“翰林多吉水”用來比喻江西才子輩出,明朝前期,江西士大夫不僅出仕者多,還有很多人(尤其是吉安人)進入了明朝政治中心,在中央決策中起著重要作用。
從永樂至景泰的八十余年間,內閣共有宰輔23人,江西人多達8人,分別為胡廣、解縉、楊士奇、金幼孜、胡促、陳循、彭時和蕭鎰,超過了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胡廣、楊士奇和陳循為吉安人。與此同時,江西人擔任首輔的時間也很長,尤其是楊士奇,長達二十年,歷經四朝統治。
吉水歷史沿革
吉水縣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境內聚居。夏時屬揚州,位于揚州地域之西境。商末后為吳地,戰國時歸楚。
秦始皇(前221年)統一全國后,屬九江郡廬陵縣。
新朝始建國元年(9年),改豫章郡為九江郡,改廬陵縣為恒亭縣,吉水屬之。
東晉咸康八年(342年),廬陵郡治從石陽縣城徙于今吉安市區孔家灣,郡縣隸轄如故。
宋朝開寶八年(975年),吉州改稱吉州廬陵郡兼軍事,吉水屬之。
民國元年(1912年)冬,廢吉安府,吉水縣直屬江西省。
1949年7月14日,吉水解放;7月15日,吉水縣委、縣人民政府宣布成立,隸屬吉安專區。2000年5月,隸屬吉安市。
翰林多吉水的吉水在哪里 翰林多吉水的吉水的位置
1、“翰林多吉水”的“吉水”是江西省吉水縣。吉水縣地處江西省中部,贛江中游,東與永豐縣接壤,南與青原區相連,西與吉州區、吉安縣毗鄰,北與峽江縣交界。
2、吉水縣自隋朝建縣以來已1300余載,是江西十大文化古縣之一,廬陵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3、歷來文風鼎盛,人才輩出,自古就是“文章節義之邦,人文淵源之地”,有“狀元之鄉”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