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縣是哪里(建水縣哪里可以做核酸檢測)
本文目錄一覽:
- 1、建水縣轄哪些鄉鎮
- 2、云南建水是在哪個市?
- 3、云南建水縣屬于哪個市
- 4、建水在云南哪個地方?
- 5、建水是哪個省哪個市
建水縣轄哪些鄉鎮
截止到2014年,建水轄4個鎮、8個鄉:臨安鎮、曲江鎮、南莊鎮、西莊鎮、青龍鄉、岔科鄉、面甸鄉、坡頭鄉、官廳鄉、普雄鄉、盤江鄉、甸尾鄉。
建水縣是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轄的縣之一,該縣位于云南省南部紅河北岸建水縣古稱步頭,亦名巴甸。唐南詔時筑惠歷城,漢語譯為“建水”,隸屬于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國時期屬秀山郡阿白部。元時設建水州,明代稱臨安府。清乾隆年間改建水州為建水縣。
1960年9月13日,國務院撤銷曲溪縣,將原曲溪縣的行政區域并歸建水縣。此后建水縣撤銷區鄉建制,建水縣建成普雄、官廳、西莊、南莊、陳官、岔科、渣臘、曲江、利民、蘇租10個公社。
1999年,面甸鄉撤鄉設鎮。年岔科鄉、官廳鄉、青龍鄉、東壩鄉撤鄉設鎮。
2003年,撤銷臨安鎮、東壩鎮、陳官鎮,設立臨安鎮;撤銷曲江鎮、東山壩鄉設立曲江鎮。
2005年,撤銷曲江鎮、利民鄉和李浩寨鄉,設立新的曲江鎮,鎮政府駐原曲江鎮政府駐地。
擴展資料:
建水縣國土面積3789平方公里,總人口54萬,世居漢、哈尼、彝、回、傣、苗六個民族,是云南邊陲一座鐘靈毓秀的文化名城。
建水歷史底蘊醇厚。建水自唐以來有1200余年的建城歷史,素有“滇南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擁有“千年臨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兩張亮麗名片,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云南多元文化融合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建水文化遺產殷實。建水文廟、朝陽樓、朱家花園、團山古村蜚聲中外。
古橋、古塔、古井、古街等文物古跡星羅棋布,堪稱歷史博物館,榮獲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最令人向往的50大旅游勝地、中國最美風景縣等桂冠。建水自然資源富集。建水有著良好的光熱條件,高原特色農業遍地開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建水縣
云南建水是在哪個市?
云南建水縣屬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請予以采納,謝謝
云南建水縣屬于哪個市
云南建水縣屬于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轄的縣之一,該縣位于云南省南部紅河北岸,國土面積3782平方公里,縣城建成區面積19.6平方公里,規劃區面積220平方公里,轄14個鄉鎮,137個村委會,16個社區,1028個自然村。
建水地處滇東高原南緣,地勢南高北低。南部五老峰為最高點,海拔2515米;五老峰南至紅河谷地的阿土村為最低點,海拔230米。境內南北分布有建水、曲江兩個盆地,海拔1300米。境內東西走向的山脈分南北兩支,將建水和曲江兩個壩子隔開。
建水地區位于低緯度地區,北回歸線橫穿南境,光照時間長,無霜期長,有效積溫高,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受季節和地形變化影響,呈現出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少雨的立體氣候特征。建水地區年平均氣溫19.8℃,年平均地溫20.8℃,年平均相對溫度72%,年平均日照時數2322小時,年平均降雨量805毫米。全年無霜期307天。
建水在云南哪個地方?
建水縣隸屬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東南部,面積3789平方公里,屬亞熱帶氣候。
1、行政區劃:建水縣轄8個鎮、6個鄉:臨安鎮、官廳鎮、西莊鎮、青龍鎮、南莊鎮、岔科鎮、曲江鎮、面甸鎮、普雄鄉、坡頭鄉、盤江鄉、甸尾鄉,李浩寨鄉,利民鄉。
2、城市特點:素有"文獻名邦"、"滇南鄒魯"稱益的建水縣,位于云南省南部紅河北岸,面積3789平方公里,居住著漢、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總人口51萬。
1988年建水被國務院批準為對外開放縣,1994年又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使建水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旅游勝地。
3、氣候溫和,農業發達:建水自然條件十分優越,屬亞熱帶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溫和,有"天然溫室"之稱,是一個多元適宜種植區。
優厚的光熱條件和肥沃的土地,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曾被省、州政府列為糧食、烤煙、甘蔗、生豬、蔬菜、水果發展基地,每年有數萬噸蔬菜銷往國內十多個省區和俄羅斯等國家。
4、交通暢達,通訊便利:建水早在唐代就是南方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如今境內交通四通八達,形成網絡,國道323線橫穿縣境,蒙(自)寶(秀)鐵路通過縣境并與滇越鐵路相連通,縣內公路達千余公里。
地理位置適中,距省城昆明220公里,距邊境口岸河口250公里,距蒙自飛機場80公里,是省城通往紅河南岸各縣的物資中轉站和滇南商品流通中心。發達的交通和良好的通訊條件把建水和世界連到了一起。
5、潛力巨大,前景廣闊:改革開放以來,建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潛力遠遠未被挖掘出來,是一塊待開發的寶地。
為吸引外商外資,共同建設開發建水,近年來,中共建水縣委、縣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資納賢的優惠辦法。
建水是哪個省哪個市
建水縣位于云南省南部紅河北岸,東臨開遠市,西與石屏縣接壤,北依通海縣,南臨元陽縣。建水境內交通非常發達,早在唐代就是南方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現在國道323線橫穿縣境,更是省城通往紅河南岸各縣的物資中轉站和滇南商品流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