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縣是哪里(鄖縣哪里好玩的地方)
本文目錄一覽:
- 1、十堰鄖縣在哪
- 2、鄖縣有哪些特產?
- 3、十堰市鄖縣農合報銷在哪里
- 4、鄖縣在哪里?
- 5、湖北鄖縣各鎮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 6、湖北省鄖縣屬于哪個市
十堰鄖縣在哪
鄖縣地處鄂豫陜三省邊沿,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北部和西部,漢江上游,秦嶺巴山東延余脈褶皺緩坡地帶,史稱“五丁於蜀道,武陵之桃源”。境內高山與盆地兼有 ,北部屬秦嶺余脈,南部屬武當山,海拔多在800米以上;中部漢江谷地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區。溝壑與崗地交錯、山野遼闊、地勢險要。全縣轄16個鎮、1個縣級經濟開發區、3個鄉、1個國營林場,521個村民委員會,28個居民委員會,3093個村民小組。國土面積3863平方公里,總人口55萬。
鄖縣有哪些特產?
鄖陽區,原名鄖縣,隸屬于湖北省十堰市,下面小編給大家推薦6道到了鄖陽要嘗一下的特色美食。
1、三合湯
三合湯是始源自湖北鄖陽地區的一道傳統名小吃。鄖陽三合湯因其起源于同治年間的鄖陽而得名,當地人也說,三合湯是三種主要食品成分的組合,因此叫做"三合",當地還流傳幾句順口溜,"天下香客朝武當 必吃萬歷三合湯","鄖陽萬歷三合湯, 一頓不吃想得慌”,一碗正宗的三合湯中都含有當地農戶的紅薯粉,牛肉片以及碗中幾個小餃子。三合湯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屬鄖陽風味美食 。
2、酸漿面
酸漿面是湖北鄖縣的一種風味小吃,深受當地人喜歡。特別是夏秋季節,酸漿面不涼不燙,酸香撲鼻,味美爽口,老幼皆宜。因此,老鄖陽城幾乎到處都有賣,不少家庭也會做,直到現在,仍經久不衰。
3、蛤蟆咕嘟
蛤蟆咕嘟是鄖縣一道有名的傳統小吃。以玉米面也淀粉為主料,方法簡單,美味可口。在西峽縣、鄖縣方言中,蛤蟆咕嘟(荷馬古墩兒)是指蝌蚪,由于這種面食做出來就像水里的蝌蚪,所以就叫它蛤蟆咕嘟,又叫做河馬故都、蛤蟆故都等。也有人形象地稱之為蝌蚪面,是當居民老少皆宜的消夏佳品,深受大家喜愛。
4、大面蒸肉
在鄖縣,無論逢年過節,還是置辦紅白喜宴,人們都會制作這樣一道鄉土美食——大面蒸肉。
5、高爐烤餅
高爐烤餅是湖北省十堰市鄖縣的傳統名點,高爐烤餅既不同于燒餅,也不同于炕餅,它色黃味香、外酥里泡,老少皆宜。熱的、冷的都好吃。正是由于高爐烤餅這種古老的制作方法和獨特的香味,深受廣大百姓喜愛,才使這一絕妙的食品流傳至今。
6、鄖縣網油砂
鄖縣網油砂為湖北省十堰市鄖縣的一道經典的傳統名菜,據說其始于北宋時的汴京,是當時皇親國戚盛宴上的佳品。網油砂外層香脆,中層柔軟,吃到嘴里餡味醇甜。
以上是給大家分享的鄖陽的6道推薦美食,到鄖陽的朋友可以找找嘗嘗。
我是孤塵一粒沙,致力于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十堰市鄖縣農合報銷在哪里
醫療合作社或者醫保局大廳。鄖陽區,原名鄖縣,隸屬于湖北省十堰市。參保人到門診看病或者住院治療時,用自己的醫保卡結算費用,微機會自動按照當地的醫保政策按比例報銷費用,自己只需交需要自費的部分,結算不成功可以在鄉村的醫療合作社或者去醫保局大廳報銷,不用再到醫保中心去報銷。農村的醫保也就是城鄉的居民醫保,當居民參保后,醫保中心會給每個參保人犮一張醫保卡的。
鄖縣在哪里?
鄖縣地處鄂豫陜三省邊沿,漢江上游下段,秦嶺巴山東延余脈褶皺緩坡地帶,史稱“五丁於蜀道,武陵之桃源”。鄖縣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上游。東北鄰河南省淅川縣,北鄰陜西省商南縣,西南鄰陜西省白河縣。
湖北鄖縣各鎮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均為442500
鄖陽區,原名鄖縣,隸屬于湖北省十堰市,2014年9月9日,中國國務院正式批復撤銷鄖縣,設立十堰市鄖陽區,以原鄖縣的行政區域為鄖陽區的行政區域,鄖陽區人民政府駐地城關鎮金沙路1號。2014年12月17日,鄖縣正式撤縣更名為鄖陽區。截至2014年9月,鄖陽區轄16個鎮,5個鄉,1個林場和1個經濟開發區。
鄖陽區縱跨北緯32°25′至33°16′,橫貫東經110°07′至111°16′。南北寬92公里,東西長108公里,兩頭寬,中間窄,形若金魚,總面積3863平方公里。
擴展資料:
郵政編碼通常用阿拉伯數字組成,代表投遞郵件的郵局的一種專用代號,也是這個局投遞范圍內的居民和單位通信的代號。郵政編碼是實現郵件機器分揀的郵政通信專用代號,是實現郵政現代化的必需工具,
最終目的是使信件在傳遞過程中提高速度和準確性,因此在交寄信件、包裹時務必寫明郵政編碼。為了實現郵件分揀自動化和郵政網絡數字化,加快郵件傳遞速度。
世界上已有140多個國家先后實行了郵政編碼制度,并以此作為衡量一個國家通信技術和郵政服務水平的標準之一。各國郵政編碼規則并不統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鄖陽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郵政編碼
湖北省鄖縣屬于哪個市
湖北省鄖縣屬于十堰市,2014年9月9日,中國國務院正式批復撤銷鄖縣,設立十堰市鄖陽區,以原鄖縣的行政區域為鄖陽區的行政區域,鄖陽區人民政府駐地城關鎮金沙路1號。2014年12月17日,鄖縣正式撤縣更名為鄖陽區。
鄖陽區共有大小河流766條,河流總長3351公里,主要河流有漢江、滔河、堵河、曲遠河和將軍河,漢江自陜西白河縣入境,流經鄖陽區9個鄉鎮后進入丹江口市,將鄖陽區分為南北兩部,境內全長136公里;堵河自房縣進入鄖陽區葉大鄉,在柳陂鎮匯入漢江,境內全長55公里;滔河從陜西商南入境,流經鄖陽區3個鄉鎮,在梅鋪注入丹江河,境內全長84公里;曲遠河發源于鄖陽區,流域面積155平方公里,河流長度57公里,在青曲鎮匯入漢江;將軍河發源于鄖陽區,流域面積555平方公里,河流長度55公里,在胡家營鎮匯入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