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特別厲害的十個皇帝2025年排名前十名榜單出爐
12
2022-10-26
馬云外灘峰會說錯了什么?外灘演講后,馬云等人被約談!
摘要:金融業沒有秘密,過分強調創新就是為了監管套利(歡迎關注杠桿游戲)
撰文|張銀銀&編輯|欣欣然
再過兩天(11月5日),螞蟻集團A+H就要一起掛牌。
在僅剩三天之際的11月2日,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總裁被四家金融監管部門一起監管約談。
在此之前的幾天,10月24日(周六),在上海舉辦的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云演講了大概20分鐘。據說發言引起的爭議非常大,震動金融業和金融管理界。
他diss金融監管,強調資本充足率管理的巴塞爾協議是“老年人俱樂部”;
他認為,(金融)創新一定要付出代價……
他說,銀行做成了當鋪生意,金融的本質是信用,我們必須改掉金融的當鋪思想,依靠信用體系;
他覺得,十年以后的數字貨幣和今天的數字貨幣可能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這個數字貨幣不是從歷史上去找,不應該從監管角度去找,不應該從研究機構去找,而是從市場去找,從需求去找,從未來去找……
就此,當時杠桿游戲也寫了一篇文章, 《螞蟻A股定價,馬云演講刷屏!這些細節很微妙》(10月26日)。
接著針對馬的發言,多份金融監管領域官媒、相關媒體持續批駁馬。隨后四部門約談,于是有不少猜測,“言多必失”;得罪了監管;有人眼紅,覺得螞蟻搶了銀行業利潤……
也有人注意到,11月2日晚,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開始征求意見,花唄、借唄等網貸都將迎監管“天花板”。這個馬老師肯定早知道的,所以才提前、公開diss監管。
具體怎么回事,個中細節,杠桿游戲沒能力知道。但是作為一個消費者、一個素人,一個稍微有點金融常識的人,雖然寫過一篇文章了,我覺得有些話必須再說一次。
因為,最最簡單的常識,任何金融機構管理的,都是我們普通人的錢——你說,如果不監管,放任他瞎搞,賺了是他的,虧了是我們的,這不是扯淡嗎?
這篇文章,該用數據時我依舊會使用數據,其他整體段落較小,力求淺顯易懂。
1、螞蟻所謂普惠,只有“普”沒有太多“惠”。每天萬二算低的,萬三、萬四很普遍,平均下來年化都是15、16個點,而毛利率超過58%。
所以“普”倒是做到了,“惠”抱歉沒有。
當然,普惠金融確實往往利率要高有些,但利潤高到這個地步,實在是說什么呢?
2、支持實體經濟很少,麻煩不要賣弄情懷。截至2020年6月末,螞蟻信貸余額高達2萬來億元,螞蟻平臺促成的消費信貸余額為17320億元,另有小微經營者信貸余額4217億元。
自己的數據不說謊,主要都是貸款給了個人。
當然杠桿游戲認可,急人所需,也是好事。
3、資金販子的本質。為何號稱高科技、風險可控的螞蟻大數據、科技金融,放貸利率那么高?
消費貸利率之高就不多說,給小企業的貸款利率,往往比銀行推出的一些直營小微企業經營貸款利率高很多。
為什么這樣?其實杠桿游戲要說,也是常識,多了一個資金販子而已,資金多了一道環節,層層加碼,利率能不高嗎?
4、所謂高科技、大數據,沒有什么神秘的,不過是你的隱私。所謂大數據、金融科技,似乎并沒有降低客戶貸款利率,并沒有幫助到很多小企業——如此,任何解釋都是無法自恰的。
如果細心去想就會明白,螞蟻的成功就是因為掌握了太多數據。但是有意思的是,同樣在美國,有些科技公司多少年前就一樣可以掌握很多數據,為何他們沒有誕生螞蟻這樣的科技金融或金融科技巨頭啦?
原因是數據、隱私這是有邊界的,不應該隨便被侵犯。
5、螞蟻是一家超級金控企業。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馬老師說,螞蟻是全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上市。
他很自豪”在紐約以外定價,這是第一次,在五年前甚至三年前,我們想都不敢想,但是奇跡就這么發生了?!?/p>
這里,杠桿游戲想說,不管螞蟻自稱什么,他本質都是金控企業。螞蟻信貸余額高達2萬來億元,已經是世界級貸款公司。
螞蟻集團當然可以解釋說,這些資金很多是合作伙伴的,和自己沒關系。
這正是下文我要說的,最大的風險。
同時,螞蟻的資管量已經4萬億,螞蟻不僅是保險銷售巨頭,自己也搞互助項目“相互寶”。
不僅如此,螞蟻旗下明確控制或投資了一堆金融企業。
這不是超級金控企業是什么?
6、任何金融企業,都應該一視同仁、一以貫之的監管。金控企業,我們有管理規范,問題是執行嗎?
回到常識,金融業歸根結底管理的是客戶(我們)的錢,不是老板自己的錢,所以不管怎么可以。
作為一個普通人,一定要明白,金融業永遠需要監管,不分科技金融,還是傳統金融。
原因很簡單,任何形式的金融業管理的都是我們的錢,沒有監管,監守自盜和瞎搞必然發生,最終受傷的一定是我們。
所以傳統的金融管理思路要強調杠桿率要求,要強調資本的充足率。這樣的好處是,萬一發生意外,損失起碼可以更小。
說直白一點,就是出事時,我們不至于全部資金被搞沒,多少還能挽回一點。
所以我們想一想,馬老師說的(金融)創新一定要要付出代價,沒有錯,但是這個代價、成本誰掏呢?
螞蟻帝國的人未來可能誕生無數富豪,一套現財富自由。
但是如果螞蟻帝國沿著脫韁之路狂奔(當然這個可能也不高),最終一堆壞賬,受傷的會是誰?
因此,不要聽人扯淡,只要是金融業,那就要一視同仁、一以貫之監管。
7、無限資產證券化、所謂“創新”無限加杠桿,最終受傷的一定是底層。因為強調資本的充足率,因為有放貸杠桿比要求,我們看到螞蟻在重慶的小貸公司,這幾年提高到百億級注冊資本。
注冊資本的提高,同時螞蟻說,一兩萬億元的貸款,由金融機構合作伙伴進行實際放款、已證券化比例非常高,大概98%。
也就是說包裝成了一層又一層的產品,銷售給散戶投資者,實現萬億級的資金可以放出去。
不出事,當然大家都好,出事,誰買了底層資產誰倒霉。
脫韁野馬要不得,不管沒人會自律,大數據、高科技或許技術中性,但人最后都想忽悠人。
8、螞蟻科技股變銀行股?上述剖析,以及監管的約談,螞蟻回應說:繼續沿著“穩妥創新、擁抱監管、服務實體、開放共贏”的十六字指導方針,繼續提升普惠服務能力,助力經濟和民生發展。
加之以后網貸規定未來的出臺,螞蟻集團的高認購、高估值,是否會旁落?科技股變成平庸的銀行股?
如上圖,浮在空中的馬,最終會落地嗎?這個問題,杠桿游戲無法回答。
9、金融業沒有秘密,過分強調創新就是為了監管套利。一切金融業,如果產生暴利,一定是靠高杠桿和較大的利息差。
這是常識,不管你科技金融、金融科技,一定都是這樣來的錢。因為錢不會憑空來吧?
而為什么要搞創新,不就是為了突破監管,實現監管暫時管不了,獲得別人賺不了的錢,這就是俗稱的監管套利。
螞蟻說一千道一萬,本質就是監管套利。
因此,監管變嚴、一視同仁監管,螞蟻的暴利和高估值,就會稍微回落。
10、金融創新如果不能促進經濟,就是無意義的,過分了甚至引發金融危機。我們發現多數的金融創新,全世界都一樣,只是為了套利,如螞蟻支持實業很少,但賺錢不少。
他可以說刺激了消費,但是消費了,最終要還錢??渴裁催€錢,消費者能賺錢,才有實力花錢、還錢。能賺錢,得經濟好、就業好才行。
人類的金融危機,原因很復雜,但背后99%都存在高杠桿、層層嵌套,底層資產很垃圾的問題。
美國次貸危機就是這樣,發行了一堆垃圾證券金融產品,窮人背負巨債,無力償還,最終爆倉。
11、對螞蟻帝國的監管,最怕監管高高舉起輕輕落下。2016年、2017年,我們金融業去杠桿、資管整頓,螞蟻當時杠桿率非常嚇人,也被整頓了。
但是這幾年,我們發現不正規的互金基本都死光,螞蟻倒是越做越大,看似合法合規。
前兩天金融委開會說:
監管部門要認真做好工作,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要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提升市場綜合監管能力;要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這些話很好。11月2日,銀保監也開會,重申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
11月2日晚間,銀保監會、央行聯合發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殺手锏即嚴格的杠桿率限制:
一是要求開展網絡小貸業務的小貸公司,通過銀行借款、股東借款等非標準化融資形式融入資金的余額,不得超過其凈資產的1倍,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等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形式融入資金的余額,不得超過其凈資產的4倍;
二是要求在單筆聯合貸款中,開展網絡小貸業務的小貸公司的出資比例不得低于30%;
三是明確網絡小額貸款業務應當主要在注冊地所屬省級行政區域內開展,未經銀保監會批準,不得跨省級行政區域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
不過杠桿游戲要說,首先,這還是征求意見。
其次,以螞蟻系的實力,螞蟻重慶的兩家小貸公司補充資本金,完全有能力。繼續做大做強,正常范疇。
再次,未來誰知道還會有什么“創新”規避監管的辦法。
最后,這也是杠桿游戲最擔心的,這幾天各種批評非常多、監管約談、喊話,但是螞蟻也有自己的游說能力,監管經常是時松時緊。
如果高高舉起輕輕落下,最終螞蟻繼續膨脹,又該怎么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