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女生喜歡的禮物2025近期排名前十名分析
3
2022-12-16
尸位素餐是什么意思(成語故事|尸位素餐)
公孫丑曰:“《詩》曰:‘不素餐兮?!又桓?,何也?”
孟子曰:“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其子弟從之,則孝悌忠信?!凰夭唾狻氪笥谑牵俊?/p>
公孫丑繼續提出“素餐”的問題。中國上有一句“尸位素餐”的成語,是形容居高位而不做事的人。“尸位”,古人祭祀的時候,殺了牛羊豬禽獸這些“犧牲”,或者用米面雜糧做成這些生物的形像祭拜,并不是憑空祭祀。同時在祭壇上位,必須有一個像活著的偶像,來接受祭拜,后世叫做“傀儡”;再演變到后代就用木主牌位來替代,這種情形,總的名稱叫“尸位”。所以發展到后世,民間所信奉的神明,不管是天神、菩薩,乃至儒家的圣賢,也都要塑成形像。“素餐”就是萬事不做,既不勞動,也不,白吃干飯,有如坐在上位受人祭拜的偶像,所以叫做“尸位素餐”。例如堯在一百二十歲去世,是舜接位以后三年,要祭堯的時候,就由堯的兒子丹朱,穿了堯的衣服,坐在上面不動,代表堯,接受舜的祭拜。
那么公孫丑問孟子:《詩經》上說,“不素餐兮”,一個人活在世上,不能光吃白飯,游手好閑,要將自己的才能奉獻出來,才可以享有酬勞;如果沒有奉獻,光享有君王、國家的優厚祿位,就是“尸位素餐”。人生在世,隨時都在麻煩別人,近自父母,遠至陌生人,都為我們的活著而付出,于我都有恩;所以同樣要對別人有所貢獻,回饋大眾的恩惠,這就與“不素餐兮”的精神相同。
公孫丑又問:“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公孫丑這一問,像是給孟子一記少林拳。等于說,老師,你一天到晚,坐在那里講學問,談道德,還要學生供養束脩(學費)給你,難道說,一個君子既不種田,也不做工,就可以“不耕而食”嗎?
孟子回答說:一個有道德、學問的人,假使國君用了這個人,有相當尊貴的待遇,他已經在“安富尊榮”了,那是他應該得的報酬。
如果沒有擔任公職,而在社會中從事教化()的工作,“其子弟從之”,有很多的學生跟他,無形中將孝、悌、忠、信等等德性,影響了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對社會安定,都有了貢獻,所以弟子們送了束脩供養,也是理所當然的回報。而且,一個君子在社會中的貢獻有多大,是無法比擬的。孟子這句話,也等于要他的學生們盡管放心,我們師生并沒有白吃社會的干飯,已經在盡自己應盡的義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