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煙價格和圖片2025近期排名前十名分析
2
2022-12-05
2.14是什么日子(二月十四春社日,無論窮富,記住“做3事,忌3事”)
明日是農歷的二月十四,也是今年的“春社日”,“春社日”是怎么來的?都有哪些習俗?老人說:明日要“做3事,忌3事”,分別指的是啥?俗話說:“社日三不動,四季好安康”,“三不動”分別指啥?
“春社日”是怎么來?
“社”字原始的形態就是地面上的一堆土,古人聚土成堆,以祭拜生長萬物的土地,“稷”為谷神,而五谷豐登才是人們安定的基礎。因此古代的帝王每年都要祭拜“社稷”之神,以祈求五谷豐登,天下太平,后來“社稷”就成為了的代稱。
其實最初的社日節并不是祭拜土地的節日,在《周禮》中記載:“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意思就是春分前后正是晝夜平分的時候,也是男女“私奔”的時候,所以最初的“社日節”其實是未婚男女的“婚配節”。
到了秦漢以后,在封建禮制的影響下,“社日節”就變成了祭拜土地的節日。《白虎通義》中說:“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敬也,故封土立社”。漢代以前只有春社,沒有秋社,漢代以后才有了春秋二社。
正所謂“春祈而秋報也”,也就是說春社是祈求豐收的節日,而秋社是向土地爺匯報的節日。然而春社和秋社的日子并不是固定的,以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春社,立秋后第五個戊日為秋社,明日二月十四戊辰日,就是立春后第五個戊日,也就是今年的“春社日”。
“春社日”都有哪些習俗?
一、祭拜土地
社日也就是祭拜土地的節日,每到這一天,人們就會以“社”為團體,舉行祭拜活動。有時候以百戶為一社,有以五十戶為一社,也有以二十五戶為一社。就如同以前的生產隊一樣,每個“社”都有自己祭拜的地方。
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社日,四鄰并,結綜會社,牲醉,為屋于樹下,先祭神,然后食其胙”。意思就是在社日這一天,先在社樹下搭棚祭拜,之后將祭拜過的酒肉分給人們食用,此時,男女老幼聚集在社壇處會餐,盡醉而歸,名為“吃社酒”。
二、祭拜句芒
句芒是民間傳說中的春神,是掌管樹木生長的,同時太陽升起的地方也歸句芒掌管。古人在春季祭拜土地之時,最主要的就是要祭拜句芒,以祈求五谷豐登。在《廣記》中記載:“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種,以祈年谷”。
后來句芒就演變成了“春牛圖”中的牧童,然而“春牛圖”中的句芒也是一年一變,有時候是小孩,有時候是老頭,是根據每年的天干和地支來決定的。比如陽年的句芒在春牛左邊,陰年在右邊,如果立春在正月初一前后五天內,芒神與春牛并列。
而芒神的衣服和春牛的顏色也是根據當年的各種五行來決定的,如果芒神挽起褲腿,則代表當年雨水較多,如果芒神腳穿草鞋,就代表當年干旱。所以“春牛圖”反映著一年的氣候變化以及莊稼的收成,所以祭拜句芒,也就是祈求豐收,正是“春祈”的重要內容。
三、治聾酒
有詩云:“社公今日沒心情,為乏治聾酒一瓶。惱亂玉堂將欲通,依稀巡到等三廳”。宋代的《石林詩話》中記載:“世言社日飲酒治聾,不知其何據”。意思就是在社日這一天飲酒對耳朵好,因此這一天的酒也叫“治聾酒”。
正如唐代的《社日》詩中寫道:“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所以明日春社日也是古人聚餐飲酒的節日,至于是否對耳朵好,只是一種傳說而已。“釀酒迎新社”只是人們借著祭拜土地的節日,讓自己醉一次,忘掉生活的煩惱,一醉解千愁。
“忌3事”分別指啥?
一、停針線
社日是祭拜土地的節日,而土地則是萬物生長的基礎,所以社日也是婦女們的節日,是由最初的“婚配節”衍生而來的。因此到了社日這一天,女子們也要休息,不動針線。早在唐代就有了:“今朝社日停針線,起向朱櫻樹下行”的詩句。
二、不推磨
以前的糧食都是從石磨中磨成面粉的,而社日這一天不推磨。社日是土地爺的生日,說是這一天推磨會壓住土地爺的頭,從而導致雨水減少。在《吳郡歲華紀勝》中說:“社公不食宿水,故社日必有雨,曰社公雨”。
俗話說:“社公厭宿水”,意思就是土地爺不喝過夜之水,而社日正是土地爺的生日,所以社日大多會下雨。因此人們在社日不推磨,其意義就是怕壓住了土地爺的頭,從而導致雨水減少,莊稼歉收。
三、不挖土犁地
社日也就是土地爺的生日,如果在這一天挖土,就如同在土地爺頭上挖土一樣,會導致各種不順。明日就是春社日,也是立春后第五個戊日,在《女青天律》中有一段漢武帝與王母的對話,帝問:“世間蟲蝗,水旱之災緣何而至”?
王母回答說:“此皆下民無知,四季之內,六戊之日,犁除田地,致使水澤不降,百谷不收,民遭饑謹”。其中春季的戊日挖土,則令人促壽絕嗣,夏季的戊日挖土,則讓人眼目失明,橫禍相侵等。所以古人在“戊日”不僅不挖土,而且不動土中長出的各種植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