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特別新小學排行榜top.102025特別新排名前十名分析
10
2022-10-24
如何評價天道這部劇?為什么說天道害了很多人?
作為一名普通觀眾,我是有點反感《天道》這部劇的,卻也值得評一評,原因有七:
一是因為男主脫線。人設貌似是個有文化的流氓??但演員演的毫無痞氣,反而一身正氣,又很儒雅,就像個體制內大學教授。我對他的討厭程度就等于對《大秦帝國》電視劇第一部里的商鞅,小說里該是一身正氣的,演的卻渾身痞氣一一兩個演員換一換還好些。90年代的痞子文化我理解是王小波小說里那樣的人,精神內核是放飛、是自由、是天馬行空的浪漫,是嘴壞又善良,科學又睿智,表面的不修邊幅掩蓋了思想的精致和孤獨。“既然不能證明自己無罪,就傾向于證明有罪”一一這樣的痞子才迷人,因為人家反抗的是“中世紀”。那男主又在反抗什么?你要說反抗世俗,那套40萬的音箱就俗的很;你要說反抗虛偽,全劇里就他一個最假正經。如果一個勁兒成功學說教是裝逼需要,去出個喪葬份子錢還跟親戚說一堆理,那就有點賤了。
二是因為感情肉麻。男女主的感情戲有點肉麻,可能有不說人話的關系,有年代審美變化的關系,也有不符合女性主義的關系。不過我還是挺欣賞女主直接脫光撲倒的那出戲,可能符合直女審美?總之這里不肉麻,其它地方基本都很肉麻。男主要是遇到我們90后大姐姐,或許就直接抽丫嘴巴了一一你特么想上就上,老給人家上課干嘛?
三是因為對話單調。如果一部小說或劇中每個角色講話的口吻、用詞和調調都是一樣的說教口吻和書面語言,并不等于這些人每個都思想那么深刻的,而只能反應作者或編劇的文筆是極為稚嫩不成熟的,想想如果《鹿鼎記》里面韋小寶和康熙都像男主那樣講話,你還想看么?康熙就講堯舜禹湯,韋小寶就講辣塊媽媽,這才叫人物。除此以外,每個角色就連說話的節奏韻律都一致,好比配樂詩朗誦,我一外放這劇,就能把方圓十米的蚊子都給催眠。
四是因為語言賣弄,男主有一次在女主面前賣弄炒股學問,提到“這既有市場經濟學的問題,也有政治經濟學的問題”云云,講的云里霧里玄之又玄,但了解那段歷史的人大概覺得,他想表達的其實就是“坐莊”,肆無忌憚的全市場坐莊。據說這段里有幾句可能是被閹割了,但全劇里面類似這種讓人反感的表述太多了。作者那種概念化、抽象化的偽哲學語言,唯一的作用僅僅是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但卻并不巧妙。
五是因為缺乏悲憫與同情。市場經濟也許是無情的,但是文學作品應當有大愛。可是故事中對失信跳樓的劉某、開車自殺的無辜創業者,是毫無同情筆觸的,這是讓我感到十分鄙視的一點,在編劇的設置下,這兩個小角色拜服在男主的智商和詭計之下后就心服口服地去自殺了?Excuse me?他們是市場經濟下的失敗者,但即使如此,他們的“死”應當用更象征性的手法表現出來,無論在劇情上還是邏輯上才會合理。我們要尊重市場經濟的殘酷,但文藝作品好歹給講點人文精神吧,即使是出于禮貌也好,一味炫耀單向度的市場邏輯,相當于是用拖沓的幾十集拍了一部三流《國富論》。
六是因為全劇過分強調文化屬性,把貧窮的根本原因歸結為農民沒有覺悟,這又是一個極為不負責任的觀點。覺悟是需要教育的,教育是需要投入的,投入是需要資本的,資本是需要分配的,這個時候編劇反倒不去談所謂政治經濟學了,就一個“覺悟低活該”了事,充滿了中國式精英的腐臭和傲慢。嚴格來說,除了文化屬性,作者也不可能寫別的屬性,如果他想發表作品、名利雙收,或者只是單純想活下去的話。。選擇性真相比直接吹牛逼好一點。
七是因為網友誤讀,認為男主代表天道,是個神人。錯了,天道其實指的是市場經濟的規律,就像某些自然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男主充其量只是一個投資掮客,或是傳達天道規律的祭司。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即天道也,道家與市場經濟在哲學根源上一脈相承。
綜上所述,這部劇只有一個可取之處,就是對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某種反思,刻畫了某些東西,并成其一家之言。觀點或可爭論,但這種反思本身還算深刻有價值,至少國產劇中少見。但我仍然不得不指出,這劇整體的立足點是卑下的,是受閹割的,是無批判性亦無建設性的。此外,這劇無論是人設、劇情、呈現、立意上,都充滿了寫作、邏輯、現實性和專業性上的硬傷,是一部不成熟、不精致、不真誠的作品。相比于香港的《大時代》,即使僅僅是用大白話講故事,卻蘊含了最深刻的時代隱喻和人性解剖,甚至讓社會精英和菜場大媽都可以津津樂道。
歸根結底,衡量一部劇首先要看它對于觀眾的價值,15年前,如果說中國觀眾對市場和經濟都不熟,從劇中人物裝逼的臺詞和挑釁的口氣來看,此劇無意向大眾科普;而從劇情脈絡和價值導向來看,此劇亦無意傳達深層次的人文思辨。既無小科普,又無大慈悲,又能算是什么東西呢?難道是想改變劇中所謂中國文化的“弱勢”屬性嗎?這就tm在逗我了,一部如此粗制濫造的“神劇”本身就是弱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罵人家是愚民,卻不提供任何擺脫愚昧的辦法,說人家無知,卻不傳播任何真正的知識或真理一一這種PUA式的文化產品,本身就是所謂“弱勢文化”的幫兇。而從其實際結果來說,這劇也確實出現在偽精英裝逼,和成功學課程銷售的朋友圈文案里……….
雖然我十分反感這部劇,但無論如何我還是看完并寫下了以上劇評。此劇近年來又在網上爆紅,反映了觀眾有天然的受虐傾向。當然,也可能未必是這劇多強,只是別的劇實在太差了。
最后,批評這部劇并不代表我是個左派,我只是單純覺得它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