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山東理工大學錄取分數線及位次一覽:重慶考生2025填報參考
14
2022-10-22
鐘南山南簡介(1949年,鐘南山父親拒絕撤到臺灣)
2020年新年伊始,本是闔家團圓之際,但是一場席卷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很多人過年計劃。同時也是在這場疫情中,全國人民都認識了鐘南山院士。在關鍵時刻,八十高齡的鐘南山院士挺身而出,只身前往疫情的風暴點——武漢。當時大家還摸不清新冠肺炎的詳細情況,一切都處在未知中,所以這位老人的逆行更顯勇敢和擔當。
一時間鐘南山成了國人心中的“定海神針”,那段時間網上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火神山、雷神山、鐘南山,三山齊聚克難關”。在那一年,鐘南山也因此被授予“共和國勛章”。《人民日報》這樣評價鐘南山,“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滿腔責任為國為民”。
隨著鐘南山院士成為“全國明星”,他的家庭也逐漸被人所知,看了他的家族之后才知道,家風對一個人的成長真的很重要,鐘南山如今的成就離不開父親的言傳身教。突然想起賈平凹曾經關于父子的理解,他說:“作為男人的一生,是兒子也是父親。前半生兒子是父親的影子,后半生父親是兒子的影子”。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鐘南山父親——鐘世藩的傳奇一生。
年少坎坷,終功成名就
鐘世藩1901年出生在福建廈門,家境貧寒、雙親早逝,只能被迫跟著一個無兒無女的叔叔生活,叔叔也是家徒四壁、捉襟見肘,所以叔侄倆的生活過得非常艱辛。為了維持生計,9歲的鐘世藩便被送到上海的一戶有錢人家做仆人。
那個年代,“在有錢人家做傭人”可以說是一份不錯的工作,一方面是因為這種工作一般都是包吃包住,這能夠省下來一筆不小的開支;另一方面,傭人工作一般都很清閑,能夠擠出時間做自己的事。在這戶雇主家里,鐘世藩第一次見到私人醫生上門診治,精心照料。
這個畫面給了鐘世藩非常大的刺激,因為他父母皆是因為沒有錢請醫生醫治才早早病亡的。所以年少的鐘世藩便暗暗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將來一定要成為一名懸壺濟世的醫生,且治病不分貧富。于是,寄人籬下的鐘世藩便一邊打工一邊學習。雖然經常會受到別人的嘲笑和譏諷,但鐘世藩對這些絲毫不在意,依舊努力學習。
在上海有錢人家做傭人的工資,僅能維持鐘國藩的日常生活,根本支撐不起高昂的學費。不過好在鐘世藩遇到了一位貴人,五叔鐘廣文從事中藥生意,看到他如此努力和刻苦,便決定承擔鐘世藩的全部學費。
不用再為學費擔憂的鐘世藩終于能夠安心學習、順利求學,學習也更加勤奮,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升。在21歲那年,鐘世藩終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北京協和醫院。但是這僅僅是邁進夢想大門的第一步,并不意味鐘世藩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因為協和醫院是由美國人創辦的,實行的是淘汰制。
考進來只是學醫的第一步,后面的學習過程會更加艱難,期間會不斷進行淘汰。再加上當時社會動蕩不安、軍閥混戰,很少有人能夠堅持到最后。鐘世藩那一屆考入協和醫院的只有40人,但是經過一輪輪嚴苛的篩選之后,僅僅有8個人熬了過來,拿到了學位,鐘世藩就是那少數人之一。
動蕩的年代求學本就不易,但更難的是,鐘世藩在要自己解決生活費。為了生活,鐘世藩不得不半工半讀,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學習,絲毫抽不出休息的時間。可是即便生活如此艱難,鐘世藩還是咬牙堅持了八年。
畢業之后,鐘世藩的求學之路并沒有因此停止。1930年,自身成績優秀加上老師的推薦,鐘世藩順利被選派到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留學深造,攻讀醫學博士學位。完成學業之后,鐘世藩并沒有留戀美國優越的科研條件、安逸的生活環境,而是第一時間就回到了祖國,服務和報效培養自己的國家。
當時混亂的中國,醫學博士非常罕見,鐘世藩回國后就被安排到了北京協和醫院做兒科醫生。1935年7月,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本很快就控制了河北一帶的軍事、政治和經濟。所以鐘世藩不得不離開北京協和醫院南下。
起先鐘世藩是在南京中央醫院做兒科醫生,但是由于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南京淪陷。所以鐘世藩不得不跟著醫院進行西遷,先后經歷了長沙、貴州等地。但不管在哪里,鐘世藩都從未放棄從事醫學事業,他依舊在一線做著兒科醫生,從事著兒科臨床醫學研究工作,不停地做實驗、查資料、記筆記。
知心愛人,共同投身醫學事業
從小父母雙亡的特殊身世、寄人籬下的傭人生活,只身異國他鄉的孤苦伶仃,讓鐘世藩養成了獨立堅毅的性格。盡管鐘世藩已是33歲的大齡男青年,但在歲月的錘煉下反而更有氣質,另外清冷沉穩的氣質、英俊瀟灑的外表,氣宇軒昂的身材也為他加分不少,可以說是“院草”級別的人物了。毫不夸張地說,醫院中很多單身女青年都是鐘世藩的“小迷妹”。
廖月琴也是其中一位,但她與其他女生不同的是——在她崇拜鐘世藩的同時,鐘世藩也為之傾慕。盡管二人情路坎坷,但是都擋不住廖月琴成為鐘夫人。
廖月琴也是廈門人,和鐘世藩是老鄉,1911年出生在廈門的鼓浪嶼。但廖月琴的成長軌跡和鐘世藩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說是大相徑庭。廖月琴背后的廖氏家族,世代經商,富甲一方,可以稱得上鼓浪嶼的名門望族。
家庭條件優越的廖月琴,從出生起就不愁吃穿。再加上父親思想超前,母親也是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所以廖月琴從小就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廖月琴一直懷有著治病救人的夢想,在勤懇的努力下,最終成功考入了協和高級護理學校。很難想象,一個富家千金會愿意從事伺候人的護理行業。
但是,廖月琴就是這么與眾不同,事業如此,愛情和婚姻亦然。廖月琴不會去考慮和自己的身份匹不匹配,只會選擇自己認為正確的和想要的。1934年,年僅23歲的廖月琴在工作中結識了33歲的鐘世藩。留美醫學博士的身份,過人的醫術,成熟的氣質,讓23歲的廖月琴心動不已。同時溫柔善良、美麗溫婉的廖月琴也讓鐘世藩心動不已。
就這樣,兩顆心在不停靠近,在朝夕相處中,互相欽慕的兩個人逐漸走到一起。但是由于家庭和年齡的“門不當戶不對”,他們的愛情遭到了廖家人的極力反對。但是廖月琴堅持認定鐘世藩,另外廖家人在和鐘世藩接觸后,發現這位醫學博士除了年紀大點,其他都挺好,事業有成又為人樸實,是一個值得托付終生的人,所以最后也認可了他。
廖月琴和鐘世藩在家人的認可和祝福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不久,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在南京中央醫院出生,因為醫院地處鐘山以南,所以便給孩子取名為“鐘南山”。35歲的鐘世藩初為人父,真正意義上的“晚婚晚育”。
廖月琴給予孩子的是無比堅韌、春風化雨般的母愛,鐘世藩則是以勤勉敬業的工作態度、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深深影響著鐘南山的成長,這是一種無聲的父愛。一柔一剛的愛護,為鐘南山注入了精神靈魂。
南京淪陷后,鐘國藩不得不帶著一家老小隨著國民政府開始西遷,一路上風餐露宿、顛沛流離,鐘世藩從未有過一句怨言,唯一心疼就是自己的妻兒。但是妻子廖月琴表示:不怕辛苦,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好。
盡管鐘世藩在國內從事的是兒科醫生,同時也做的非常出色。但其實鐘世藩一直鐘情于病毒學研究,并且他在美國進修的也是病毒學,本想回國大展拳腳,奈何戰亂頻頻。20世紀40年代,國難當頭,連軍費都緊張,就更別提科學研究的經費了,所以國民政府極少提供科研經費。
但鐘世藩認為一個獨立的國家,要搞明白病毒的分離和生長規律,只有這樣才不會受制于人,才能更好地保護國民的身體健康。沒有科研經費,鐘世藩就自己解決,自掏腰包在家里修建了一個簡陋的實驗室。
年幼的鐘南山常常看到父親一下班就一頭扎進實驗室,進行各種研究。醫學研究的對象通常使用的都是小白鼠,所以鐘世藩便在實驗室便養了一些,這樣一來給小白鼠喂食、換水的活就落到了小鐘南山身上。這個簡陋的實驗室和這些小白鼠,便成了鐘南山的“醫學啟蒙”。
除此之外,父親鐘世藩嚴謹治學、勤勤懇懇的態度,和對生命敬重的精神,也深深影響了鐘南山。所以后來鐘南山義無反顧地從父親手中接過“醫學”這把交接棒,繼承著父親未完成的事業,這是鐘世藩對鐘南山影響其一。
鐘世藩不僅醫術高明,還非常有耐心,所以深受患者以及患者家人的喜歡。醫術高超的醫生,肯定會有不少達官顯貴家庭拜訪問診,但是也有走頭無路的家長帶著孩子慕名來看病。對于患者,鐘世藩向來不分貧富貴賤,在他眼中所有患者都是平等的,再有錢的家庭也要按醫院規矩辦事,不能搞特殊。
少年孤苦的鐘世藩對一些出身貧苦的患者也會格外關照,不僅為他們細心診治,還會貼心免去他們的醫療費。這樣做的原因無非是因為鐘世藩經歷過這些苦難,所以更懂貧苦家庭生活的不易。正如那句話一般: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總想為別人撐把傘。“醫者仁心,不分貴賤”,這不僅是鐘世藩一生堅持的理念,也是鐘世藩對鐘南山影響其二。
父愛無言,但卻娓娓道來為人處世的人生哲理。鐘世藩對鐘南山的影響不僅僅是求學和從醫,還有愛國。鐘世藩是一個博愛的人,不僅愛家人、愛患者、愛事業,更愛國家和民族。
拒絕撤往臺灣,堅持留在大陸
1946年鐘世藩所在的中央醫院遷到了廣州,與此同時他也被任命為中央醫院的院長。在鐘世藩嚴格管理和苦心經營下,廣州中央醫院發展越來越好,一躍成為業界的翹楚。1949年下半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贏得了三大戰役的勝利,國民黨大勢已去,不得不退居臺灣,一時間各中央醫院,一下子陷入了無人管控的局面,廣州亦是如此。
由于鐘世藩醫術高明,所以國民黨很想將其拉入自己陣營,便派了一位國民黨中央衛生署的高管,去勸說世藩帶著家人跟隨國民黨一起撤往臺灣。
鐘世藩當時就毅然拒絕了國民黨的命令,表示:“我是中國人,我要留在這里”。但是國民黨高官并沒有放棄,勸說不成,改命令和威脅,但最終都被鐘世藩拒絕。無奈之下,那位高管只能狼狽離去。對此,鐘世藩的夫人——廖月琴女士也非常支持丈夫的決定,愿意和丈夫一起在祖國大陸從事醫學事業。
1949年10月,廣州獲得了解放,廣州的中央醫院被共產黨接管。鐘世藩將醫院所有的資產,大到醫療設備,小到藥品試劑,全部做好統計清單,悉數上交給了新中國。他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告訴鐘南山“先有國,再有家,永遠不能忘了根在哪里”的道理,這是鐘世藩對鐘南山影響其三,也是最為深刻的。
所以在幾十年后中國被不明肺炎肆虐時,鐘南山毅然選擇挺身而出,這是鐘世藩精神在兒子鐘南山身上的延續和傳承。新中國成立之后,鐘世藩在廣州中山醫院從事兒科醫學研究,治愈的兒童患者不計其數,將自己的青春和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兒科醫學事業。
結語
鐘世藩從事兒科醫學研究,并且晚年還將自己的經驗梳理成冊;妻子廖月琴成立了廣州腫瘤醫院;兒子鐘南山成為了著名的呼吸學病專家;孫子鐘惟德研究泌尿系統和腫瘤。好一個醫學世家啊!整個家族都奮戰在各自精通的醫學研究領域里,為國家的醫學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鐘氏家族每個人都是愛國敬業、敢于擔當的好榜樣,他們每個人的成功顯然都離不開一個良好的家風和傳統。國家亦是如此,只有優秀的民族傳統和精神,才能讓這個國家長盛不衰,挺立起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