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十大值得一去的海洋館2025年排名前十名榜單出爐
7
2025-01-24
黃埔十大名將:陳賡僅排第五,2024最新排名前十名對比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yǎng)了許多在抗日戰(zhàn)爭和國共內戰(zhàn)中聞名的指揮官。他們這些人為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你知道黃埔軍校著名將領有哪些嗎?現(xiàn)在為大家介紹黃埔十大名將:陳賡僅排第五,第一是林彪,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認識下吧!
黃埔十大名將
1、林彪
林彪在十八歲的時候,[bai]就加入了共產黨,先后擔任營長、團長、軍長、軍團長等職位。林彪畢業(yè)于黃埔軍校第四期,23歲當軍長,25歲當軍團長,三大戰(zhàn)役中遼沈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都是他指揮的,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遼沈戰(zhàn)役。在1955年的時候,李彪還被授予了元帥的軍銜。在黃埔十大名將中,可以說林彪的名聲是最響的。然而,就是這么一位軍事天才,在政治上卻是個糊涂人,最終叛逃也沒有落得個好下場。
2、關麟征
關麟征原名志道,曾擔任過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也是一位難得的軍事天才。這位名將在軍事上的才能令人佩服,為人處世也讓人稱贊。在他晚年的時候,不參加任何政治活動,過著深居簡出的隱士生活。他不但是一位軍事家,還是一位藝術家,他的草書還曾經參加過香港大會堂的展出。
3、胡璉
胡璉是中國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在黃埔十大名將中,雖然他屬于國民黨,但在抗日戰(zhàn)爭中,他率部在鄂西保衛(wèi)戰(zhàn)中死守石牌要塞,并榮獲青天白日勛章。胡璉的軍事才能令很多人佩服,在解放戰(zhàn)爭中,它率領的軍隊是國民黨的五大主力之一。
4、徐向前
徐向前是中國十大元帥中,是唯一的北方人,[bai]畢業(yè)于黃埔軍校第一期,指揮過臨汾戰(zhàn)役,晉中戰(zhàn)役和太原戰(zhàn)役,特別是在臨汾戰(zhàn)役中打出了以少勝多的輝煌戰(zhàn)績。他是一位優(yōu)秀的軍人,也是一位卓越的領導人。徐向前不管是在土地戰(zhàn)爭中、還是抗日戰(zhàn)爭中、又或者是解放戰(zhàn)爭,他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1955年,他被授予了元帥軍銜。就連同為黃埔十大名將之一的李彪,對他也是禮遇有加。
5、陳賡
陳賡原名陳庶康,是湖南湘鄉(xiāng)。他可以說是出生將門。陳賡的祖父,就是一名湘軍將領,在1922年他加入共產黨,1924年進入黃埔軍校學習,是黃埔軍校的第一期畢業(yè)生。陳賡歷經過北伐戰(zhàn)爭、南昌起義、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援越抗美戰(zhàn)爭,是一位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將領,在1955年被授予了大將軍銜。
6、王耀武
幼名王哲讓,字佐民。泰安縣上王莊(今岱岳區(qū)夏張鎮(zhèn)上王莊)人。在抗日戰(zhàn)爭中,以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戰(zhàn)績最為卓著,被贊國民軍長的山東漢子王耀武,打出了七十四軍抗日鐵軍的稱號,七十四軍被授軍中最高獎品飛虎旗,王耀武本人亦受軍隊最高勛章。
7、宋希濂
字蔭國,湖南省湘鄉(xiāng)縣溪口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yè),被譽為黃埔之光。中國國民黨陸軍中將,蔣介石嫡系重要將領,抗日名將。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步兵科、日本千葉陸軍步兵學校中國將校班、陸軍大學將官講習班第一期、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畢業(yè)。1993年2月13日,因患嚴重腎衰竭在紐約逝世,享年86歲。
8、鄭洞國
字桂庭,漢族,湖南石門人。[bai]他早在學生時代就參加過五四運動。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yè),曾參加東征和北伐。鄭洞國是最早參加抗日戰(zhàn)爭的國民黨將領之一。曾參加過長城古北口戰(zhàn)役、平漢路保定會戰(zhàn)、臺兒莊大捷、徐州會戰(zhàn)、昆侖關戰(zhàn)役。1943年春,鄭洞國參加中國遠征軍擔任新1軍軍長,參加收復緬北要地密支那攻堅戰(zhàn)。東北內戰(zhàn)時期,指揮了熱河攻略和兩次四平街會戰(zhàn),1948年底,在長春兵敗解甲。去世后受到兩岸共同追悼 。
9、杜聿明
字光亭,漢族,陜西省米脂縣人。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干。1924年6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yè)后在國民革命軍東征討伐陳炯明中初露頭角,歷任軍校教導團副排長,武漢分校學兵團中尉連長,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中隊長,教導第2師營長、團長,第17軍第25師旅長、副師長等職,曾參加北伐戰(zhàn)爭、長城抗戰(zhàn)、淞滬抗戰(zhàn)。
10、戴安瀾
戴安瀾(1904~1942),原名戴炳陽、字衍功、自號海鷗,漢族,安徽省無為縣仁泉鄉(xiāng)(今洪巷鄉(xiāng))練溪社區(qū)風和自然村人。國軍名將,黃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黃埔軍校三期畢業(yè)。1942年,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zhàn)。取得同古會戰(zhàn)(殲敵五千余,而日軍兵力4倍于戴部)、收復棠吉等戰(zhàn)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區(qū)指揮突圍戰(zhàn)斗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北茅邦村殉國。1939年6月17日,授陸軍少將。1942年10月16日,追贈陸軍中將,解放后追認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