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交警面前脫衣2025近期排名前十名分析
12
2022-10-24
南洋是哪里(北洋西洋南洋東洋各指什么地方)
中國發明的“四洋”:北洋、南洋、東洋、西洋
一般來說,洋指的是自然地理中海洋,如世界四大洋;另外,在福建廣東一帶,洋也用來指近海的海灣,如“零丁洋”,文天祥留下名篇的地方。
然而,在歷史上,我們會經常遇到四個以方位命名的“四洋”——北洋、南洋、東洋、西洋。近代名人辜鴻銘以“四洋”概括一生:
“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
這里的洋,既有自然地理的海洋因素影響,但又一定程度脫離前者,成為文化意義上的“洋”。更多的時候,它們指的是通過跨海可抵達的地區。中國歷來以內陸農耕文化為綱,將大陸以外的區域視為“海外”“外洋”。
隨著視野的不斷拓寬,我們對外來事物的描述也經歷了微妙變化:中古為胡、近古為番、近代為洋。
以舶來品為例,漢唐及以前稱“胡”,如胡椒、胡桃,宋明稱“番”,如番薯、番茄,清以來又稱“洋”,如洋火、洋車、洋房。
中國以自己為中心視角,制造了東洋、西洋這兩個名詞;與此類似,歐洲人以自己為視角,產生了近東、中東、遠東。
西洋一詞產生于宋
《西山雜記》記載:五代時泉州蒲有良到占城,出任西洋轉運使。元代文獻中西洋,專指印度南部沿海地區,汪大淵《島夷志略》多處提到“西洋”,《異域志》則有專門“西洋”詞條。明朝繼承了前朝概念,鄭和下西洋中的“西洋”,指婆羅洲、馬六甲及其以西的沿海各國。
再到更晚,隨著歐美列強與中國交流增多,“西洋”成為對西方各國的泛稱。
東洋產生于元代
東洋,相對于西洋而論。元大德年間的《南海志》有“東洋”初步劃分,指中國東南的沿海及東南亞群島國家。明朝早期沿襲元朝劃分方式。張燮著《東西洋考》以今文萊為分界,將呂宋、蘇祿、貓里務、美洛居等組成的區域劃為東洋,與北方的東番(今臺灣島)相鄰。以婆羅洲(今加里曼丹島)與文萊為界,以東稱為東洋,以西稱為西洋。
這里的東洋,是廣義的大東洋,辜鴻銘“婚在東洋”中,是更狹義的東洋,特指日本,系近代以來形成的概念。日本海,也被稱為“小東洋”,相對于大東洋——太平洋而言。日本文獻里,東洋不僅指日本和日本海,更包括了東亞諸國及馬六甲海峽以東的東南亞地區。
北洋和南洋
北洋和南洋,狹義指的是北部和南部海洋疆域。
北洋指的是今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渤海島黃海一帶;南洋指的是南部海疆。如,晚清設立北洋、福建、南洋水師,大致劃分了各自管轄范圍。三大水師中,北洋水師最為壯大。晚清重臣李鴻章擔任北洋大臣,負責洋務運動,并以天津為活動中開展政治、軍事、商業、教育活動。以李鴻章為領袖,形成了晚清民國的重要臣僚派系,稱為北洋派。北洋這個IP,還衍生出“北洋政府”“北洋軍閥”等子品牌。
廣義的南洋與西洋、東洋相對,是明朝以來對南海附近東南亞諸國,包括馬來群島、新加坡、印尼、菲律賓,也包括中南半島沿海、中國大陸以南領土。“下南洋”是明清以來著名的移民、開拓活動,今天東南亞地區的華人多數是下南洋中國人的后裔。
東洋、西洋、北洋、南洋——跟自然地理的四大洋或五大洋不同,這里“四洋”指的不再單純是海域,而是中國為中心視角下,產生的人文地理名詞。